2024年艺考新规(2024艺考改革新政策分数线)
去年9月2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改革作出部署。
《意见》发布后,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和广泛影响。毕竟多年来逐年深化的艺考改革牵动着每一位考生的神经。这次艺考改革的力度非常大。对于艺术考试考生来说,一般来说应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艺考生应着重关注的5大变革
一是继续扩大省统考范围: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统考全覆盖。
二是严格控制学校考试范围和规模:在学校考试范围方面,2024年起,不再跨省考点,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学校考试全部实行在学校所在地组织。学校考试规模方面:鼓励高校采取网上考试或使用省统一考试成绩进行初选,严格控制现场考试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
三是推行分类考试、分类招生:主要体现在从2024年起,艺术类专业分三类招生,即:
1.艺术类专业无需参加专业考试,根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并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直接录取;
2、以省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艺术类专业,按照高考文化课综合成绩与省统考成绩按比例进行平行志愿录取;
3、对于少数组织校考的艺术类专业,学校将根据校考成绩择优选拔。
四是文化课成绩进一步提高。五是自2024年起,高等学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通过高校招生选拔。而是由相关院校从在校生中选拔培养。
对2023艺考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看完《意见》,很多考生和家长可能会松一口气。好在艺考新政策不是从2022年开始实施,而是从2024年开始实施,不然艺考考生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真是令人沮丧。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不可否认,我国初中、高中教育均为三年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作为一项社会制度,高中、高考改革由教育部统一部署。一旦有重大政策调整,都将实行“三年”政策,“早知道”就是至少提前三年向社会公布。
无论是新高考改革,还是将美育纳入中考,都实行“三年早知”的政策。此次艺考新政也是如此。2021年公布,2024年实施,改革提前三年通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2022、2023级的艺考考生和家长看到这个新政策后都松了一口气,但他们真的能松一口气吗?
不必要!
原因是,如果你仔细阅读《意见》的原文,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要到2024年才能实施,而是相关的改革工作会从2021年开始推进,逐步实施。
比如省统考、进一步提高文化分数等都在逐步实施。
此外,由于全球COVID-19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每位艺考考生必须做好随时应对艺考政策变化的准备。与2020年一样,面对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为了确保考生安全,在教育部的部署要求下,各大院校临时调整了学校考试计划。许多原来在学校考试的专业调整为省统考。初选成绩,甚至直接按照省统考成绩录取,这让数千名考生一脸惊讶。
也就是说,在艺考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每位艺考考生必须做好应对政策变化和要求提高的准备。
至于教育部最新的《意见》,我们一一解读,供艺术考生参考。
强调省级统考全覆盖但仍存在校考
统一考试是大势所趋。这是多年来艺术考试改革中形成的共识。新的艺考政策进一步强化了省统考。《意见》明确规定:
各省(区、市)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艺术类专业省统考范围,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统考全覆盖。对于个别招生人数极少的专业对组织考试确有困难的,可以通过省际联合组织或“考试分流”的方式实施。
加强省统考历史悠久。早在2010年,省统考就开始大规模实施。此后,各省逐年加大省统考力度。特别是2018年底教育部出台新一轮艺术考试政策后,省统考的统一考试力度进一步加强。例如,天津将于2022年首次实施音乐专业省级统一考试。
后来,进一步强化省统考的,是上文提到的2020年来袭的COVID-19疫情。2021年学校考试计划基本按照2020年调整后的学校考试计划进行。
据统计,艺术类本科生五个专业类别中,艺术设计类专业已实现省统考全覆盖,占招生规模的75%。2020年起,除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参考院校)外,其他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不再组织学校考试,直接使用省统考成绩。其余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专业省统考目前分别覆盖29个省份、26个省份和24个省份。
现在提出“到2024年,要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统考全覆盖”。即使对于组织省统考有困难的专业,也可以通过省际联合组织等方式实施。力度可见一斑。这意味着,2023年、2024年,各省将逐步有更多艺术类专业纳入省统考,到2024年,基本实现省统考全覆盖。
在此情况下,尚未纳入省统考专业的2023届艺术考生应特别关注,为省统考做好充分准备。至于哪些专业将纳入哪一年的省统考,考生要时刻关注当地省招生办发布的信息,比如当地统考大纲等,也可以关注最新的艺考界发布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到2024年基本实现省统考全覆盖,并不意味着学校考试将退出历史舞台。因为《意见》明确规定:艺术职业能力考试包括省统考和专科考试,根据不同艺术专业的选拔和培养要求实行分类考试。
对于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对考生艺术才华、专业技能或基本功要求较高的高层次艺术类专业,可申请在省统一考试的基础上组织学校考试。按照程序。
哪些是“少数几所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虽然《意见》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可以肯定,应该是教育部批准的一些独立设立的本科艺术院校(含参考执行院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0所院校”。+18”。
对于想要考入这些“为数不多的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的艺术考生来说,除了认真对待省统考外,还要认真准备学校考试。
不再跨省设置校考点校考或更容易
仍然保留学校考试,这对于“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高素质”的艺术院校和专业优势特别明显的考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进一步凸显自身特色。
但《意见》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学校考试范围和规模”,不少人解读为加大学校考试难度。其实并非如此,学校考试更容易。
在“学校考试范围”方面,学校考试仅限于“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和“对考生艺术天赋要求较高的高层次艺术专业、专业技能或基本技能”,“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立学校考试中心,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学校考试全部在学校所在地组织。”
学校考试考点的逐步减少,从之前的艺考改革也可以看出。2018年底颁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号文指出:除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少数高校参照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外,2019年艺术设计类专业高校中的专业一般不组织学校考试;2020年起,采用省统考成绩,不再组织学校考试。其他艺术专业的学校考试原则上在学校所在地组织。确需异地设立考点的,必须征得考点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同意,校外考点数量最多不得超过5个。
从原来的“校外考点最多不超过5个”改为“从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立学校考点,艺术类专业高考全部在考点所在地组织”学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既然校考的考点这么多,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考生来说,备考不是更方便吗?
据报道,在实施限制之前,全国有300多所高校组织学校考试,考点众多,每年参加考试的考生多达160万人。
每年我们去学校考试的时候,都能看到艺术考生背着各种装备日夜奔波的疲惫身影。这不仅给艺术考生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考生的准备和准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考试负担沉重,考点众多、严格程度不等,导致考试报名的公平性、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如果学校继续如此大规模地组织考试,将对考生的安全构成威胁。
由于多种原因,我们要“严格控制学校考试范围和规模”,要“积极采取网上考试或利用省统一考试成绩进行初选,严格控制现场入学人数”考试次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
“不再设立跨省校考中心,所有大学艺术类专业学校考试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的规定,对于拥有学校考试资格的学校较多的省份的考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在艺术院校特别集中的北京尤其如此。
当招生人数一定时,同一专业的考生将面临来自全国各地考生的竞争。如今,学校考试范围和规模受到严格控制,“不再跨省校考中心”自然会挡住一些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或交通不便的考生;“学校现场考试次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的规定,导致学校考试总数大幅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相信对于能够参加学校考试的考生来说,竞争会比以前更小、更容易。
分类考试分类录取,让考试难度有升有降
这次艺考改革提出分类考试、分类招生,比以前更加明确。整个艺考专业分为三大类:
第一种是不需要参加专业考试的艺术专业。根据高考文化课成绩并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直接录取。如艺术史、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事实上,2018年底艺考改革时,这些专业被要求“不组织专业考试,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安排普通专业相应批次招生,并执行相应批次招生规则”。
二是艺术类专业采用省统一考试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根据高考文化课综合成绩和省统考成绩按比例进行平行志愿录取。但前提是文化课程成绩和省统考成绩均达到本省(区、市)艺术类专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且文化课程成绩在高考中所占比例在原则上不低于50%。
此前,综合成绩录取已经存在,但文化课成绩与专业成绩(包括省统考成绩)的比例,每个省份、每个专业完全不同,比例为28比37。比例为40比6,有的比例为50比50,还有的基于两个分数的总和。
如今,规定“高考文化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对于全国各地的考生来说,考试难度有升有降,这对于文化课有优势的考生来说是有好处的。
三是少数艺术类专业组织学校考试。学校根据校考成绩择优选拔,但前提是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省(区、市)普通专业最低控制分数线且省统考成绩合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成绩要求。
该规定清晰、简洁,避免了以往规则模糊带来的弊端。众所周知,一些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立的本科艺术院校(含参考院校)拥有自绘特权。例如,2018年底颁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自评分数原则上不低于原籍省艺术类同学科本科专业招生控制分数”。
“原则上不低于……”等模糊规则在具体实施中容易出现偏差。比如,2020年北京舞蹈学院江西自画线低于江西省省线,就引发了问题。北舞舞蹈学校复读的女孩,在学校考试中获得全国第二名。她的文化课成绩也超过了北吴的自评分,但低于江西省的省分。结果,这名学生没有被省招考部门录取,最终来到了北武。我就是错过了,我还为此起诉了省招生办。
建立破格录取机制,让专业特优者脱颖而出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为这位2020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的江西女孩感到可惜,她专业很好,但文化成绩偏低。是不是那些在这个行业特别优秀的人都被埋没了?
惯于!
这是因为,艺术考试改革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特殊招生机制”,并规定:
在组织校考的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中,对于极少数在省统考和校考中成绩特别优秀或者在相关专业领域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院校可制定高考文化课程成绩特殊录取办法。
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
但特殊情况下要想被录取,必须经过层层把关和审查。
首先,高校特殊招生程序须经学校党委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并报当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在招生章程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其次,特殊招生条件录取的高校考生名单须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同意,经学生所在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后,在学校招生网站上公布录取。
文化成绩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早就知道艺术考生的文化表演要求将进一步提高。2018年底出台的艺术考试改革文件中指出,艺术类本科专业高考文化类课程录取控制分数线为:
1.未合并第二批、第三批普通本科专业的省份,原则上第二批本科生录取控制分数不低于70%;
2.原普通本科专业第二批、第三批合并的省份,合并后第二批录取控制分数原则上不低于75%;
3.仅保留一个普通本科批次的省份,原则上不低于合并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的75%;
4、舞蹈、表演专业要求较低;
5、确实需要转型的省份应在三年内进行调整;
6、适当提高艺术理论、戏剧影视(不含表演)等本科专业高考文化类招生控制分数。高等学校相关专业不得低于一般专业批次控制分数。设计专业参考执行;
7、艺术高职(专科)专业招生控制分数不低于本省(区、市)普通高职(专科)招生控制分数的70%;
八、招生期间,各省(区、市)、普通高等学校不得为完成招生计划而降低初始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目前,各省份均正在落实上述要求。此次改革再次强调,各省(区、市)在现有文化课成绩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划定,逐步提高文化课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各类艺术类专业高考,逐步扭转部分高校艺术类专业选拔。选拔的倾向是“重专业不重文化”。
文化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不再赘述。
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变革,从在校生中遴选
高水平艺术团的招聘应该说是对艺考招聘的有益补充。毕竟,一些艺术考生在艺术考试失败后,可以转向高水平的艺术团体进行招聘。
然而,这次艺考改革却彻底向持有上述想法的考生关上了大门。因为“从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将不再通过高校招生选拔,而是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选拔培养”。
为什么不再从大学招生过程中进行选择?艺考界分析人士认为,这与高水平艺术院团招生乱象有关,包括:
1、艺术“特长”加分变成了“特权”加分,造成不公平;
2、具有良好文化成绩和艺术才华的考生多来自经济、教育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考生在进入名校、招收高水平艺术团体的优惠政策等方面比非发达地区的考生有优势。名校录取将进一步造成对非发达地区考生的不公平。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改革决定“从2024年起,高等学校高水平艺术院团不再通过高校招生选拔,而是由相关院校从现有院校中选拔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