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北京高考文科状元阿飞(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

北京高考文科状元阿飞(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

发布时间:2025-01-20 00:18:04 课外活动 878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农民怎样才能进入社会上流社会?

每当高考结束,“社会阶层”问题总是成为热门话题。前段时间,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熊选刚再次炒起了这个话题。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农村孩子考上好大学越来越难,而第一志愿都是像我这样家庭条件好、有实力的人。”这一段类似于“寒门难出贵子”。”此言一石激起千层浪,淹没了朋友圈。

北京高考文科状元阿飞(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

为什么人们如此关注“社会阶层”这个话题?《论语·季氏篇》第一章有一段话:“邱晔听说,有国有家的人,不愁贫穷而愁不平等,不愁丧偶而愁不安全。根本就没有贫穷。”、和而无寡,和而无倚。”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无论你是王子还是达官贵人,不要担心财富少,而要担心分配不均;不要担心财富少,而要担心分配不均。不愁人口少,而愁百姓不安。只要分配均衡,穷一点也没关系;只要社会和谐,人少没关系;只有这样,国家才会稳定,才不会有崩溃的危险。

一个社会要稳定,社会财富的平衡和政治权力的平衡都很重要。不平衡就会导致不稳定。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很穷,但是我们的人民很稳定,因为大家都一样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改革开放后,我们富裕了,但整个社会却变得浮躁。因为富人太富,穷人太穷,必然会变得不平衡。失衡会导致民怨和社会动荡。

社会阶层分化是社会财富和政治权力分配不均的标志。上层社会拥有的社会财富和政治权力远高于下层社会。如果这种差距扩大并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很可能会撕裂社会并引发革命。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有助于缩小这种差距。如果社会底层的农民能够走向社会上层,那么社会各阶层可能会越来越平衡。就像一瓶高浓度盐水和一瓶低浓度盐水一样,如果将它们连接起来,那么高浓度的一端会渗透到低浓度的一端,最终达到平衡。

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是如何流动的?贫穷的家庭能生出高贵的儿子吗?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能否走向社会上层?

历史上最美的时代就是上古时代,尧舜禹时代。舜原本是一个农民,但是因为他的人品好,声誉好,尧直接把位置让给了他,做了皇帝。事实上,他是部落联盟的领袖。这看似是农民从社会底层直接走向社会顶层的典型案例,其实不然。因为当时正如孔子所说:“大道之道,天下为公”,是一个“大同世界”,根本不存在明显的社会阶级。

此后的夏、商、周时期,“大道隐,天下为家”。不仅出现了社会阶级分化,而且这种分化还固定在礼乐制度的形式上,出现了阶级固化。在那个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包括皇帝、诸侯、官员、官员、学者、平民之间,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农民几乎没有从社会底层走向上层的可能。

秦始皇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国家,中国从此进入帝制专制社会。陈胜、吴广的起义,为想要从社会底层走向上层的农民指明了一条用鲜血开辟的道路。后来当上皇帝的刘邦本身就出身于社会底层。他成功地带领一批人从社会底层走向社会上层,比如韩信、樊哙等,但很快他们自己也成为了新贵族,形成了新的贵族。社会阶层得到巩固。毕竟,这种依靠流血推翻上层阶级并取而代之的社会阶层流动不可能成为常态。

在那个时代,一个农民想要从社会底层走向上流社会,除了这种极端的方法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办法。一个穷苦的家庭,几乎不可能生出一个贵族的儿子。官员的选拔实行世袭制和推荐制。世袭制度不用说,推荐往往是几个政治家族推荐的,肥料不能流到外人的田里。政府基本上由贵族家庭控制。直到东晋时期,家族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当时,王氏所领导的琅琊王氏的势力甚至足以与皇室相抗衡,以至于有“王马共天下”之说。刘禹锡还作诗:“昔日王谢堂前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感叹当年王谢两家的辉煌。

科举考试地点:贡院

为了打破权势家族的权力,避免受其控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这就是现在高考的起源。官员是从科举考试的优胜者中选拔出来的。无论你属于哪个社会阶层,除了少数被明确禁止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之外。这样就出现了一条让农民直接从社会底层走向社会上层的捷径,以至于有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云:“皇帝重英雄,文章教人,万事不如意,唯读书为善。”。早上干农家活,晚上登上皇殿。将帅无种,人当自强。”

“早上下田,晚上登皇宫”的梦想,让无数社会底层的人有了“寒门贵子”、走向社会上流社会的希望,对社会稳定发挥了稳定作用。然而事实上,在各个朝代的不同时期,这种可能性都在发生着变化。一个王朝刚建立的时候,有大量的浪费等待处理,大量的官职空缺,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寒门弟子只要能考上科举,一夜之间实现阶层转型是常有的事。就像刚刚恢复高考时一样,很多农民子弟确实通过了高考,跻身社会上层。

高考奇观:安徽毛坦厂千人应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道逐渐变窄,最终几乎完全封闭。一是科举门槛提高,考试难度加大,对教育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因此很难进入好的院校学习,接受好老师的指导。正如熊玄刚所说,他们在科举考试中本来就处于劣势。即使少数寒门子弟能考上科举,名列金榜,但由于人才过剩,官职有限,也很难获得好职位。这时候就会出现“家再穷,也难出贵子”的现象。就像这些年一样,无论分配如何,贫困家庭的孩子即使能考上好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改变社会阶层。所以前几天就有消息传出。人大毕业生吴继红找不到工作,最后嫁给了一个农民,生下了五个孩子。她回到了社会底层,成为了一名贫困的农村妇女。

“穷家难出贵子”。这是自古以来固有的现象。这就像一个历史的魔咒,至今还没有被打破。孔子实现“天下为公”的“普天下”理想,似乎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你觉得这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