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直播平台哪些好(为什么法律专业那么火)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愿世界远离疫情!2022年的疫情变化很大,尤其是上海。从3月28日开始全球静态管理算起,已经过去了34天。这个月,法律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现象:一夜之间,法律专业直播随处可见,平均每天至少有两三场。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笔者特地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今天有很多法律专业的直播,各位“主播”五一也没有休息。
法律行业的直播如此之多,让律师们不知所措,甚至难以选择。——很多直播都是由资深专业大律师授课。直播课程从选题、内容到PPT演示全部都是。非常细心。主讲人精心准备,分享了真实的素材和非常有营养的专业技能。而且,知名专业大律师的在线分享并没有因为合法直播的增多而减少。笔者想通过研究这一法律行业的现象级事件来分析解读法律服务市场的微妙变化。
1、“分享、分享”是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合法专业直播恰恰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
相信有同事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能说明什么。只是说明中国的律师最近没什么生意,因为律师的出行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上海的律师,包括五一以后在首都的律师。法律行业本质上是线下进行工作,目前还没有办法办理业务。一旦疫情防控措施解除,线上直播的热闹场面就会“消散”,大家又会忙于线下业务。到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法律专业直播了,也就没有必要把它作为法律行业的新现象来研究了。
笔者并不这么认为。有则合理,无人能敌趋势。互联网几乎颠覆了世界上所有的行业。我个人认为,还没有哪个行业因为互联网而产生实质性而深刻的影响。仅有的两个高度依赖专业经验的专业服务是医疗行业和法律服务行业。行业。然而,随着近三年来疫情防控的反复,法律行业原有的服务方式以及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受到了明显影响。互联网(网上)沟通互动、网上法律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些特征对我们法律服务行业的深刻影响正在不断渗透到行业的各个角落,从量变走向质变。
与2020年3月的武汉疫情相比,2022年疫情期间的法律专业直播浪潮有两个特点:一是两年前的法律专业直播仍以第三方平台为主,如智鹤、无量等。当前疫情期间,法律专业直播显然主要由大型律师事务所自己进行,包括贵科学院、新规则、法律天使等法律平台,没有“中间商”;其次,两年前的法律专业直播大多是收费课程,这次疫情期间的法律专业直播大多以免费分享知识为主。即使——是免费的,关键还是资深律师分享知识和专业技能。内容非常实用,对律师同仁的专业提升有很大帮助。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君子不讲私利,而知足常乐。如今的法律专业知识直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么多大型律所的负责人、合伙人、专业专家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分享自己多年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不仅是对法律行业的热爱,对年轻律师的关爱也一定在其中。符合法律律师服务市场变化的底层逻辑。笔者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我们不要求所有人都同意我们的观点,但我们只是提出想法。我们希望对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多一个视角,多一位思考者。
2、律师选客户标准和方式的变化是律师获客行业变革的根本动力
我们相信法律服务一半是商业,一半是专业。首先,从商业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法律专业直播热潮的出现是法律服务市场本身的变化所致。
随着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和人民群众法治思想的不断深入,企业和个人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法律需求。新的法律需求造成了法律服务信息的不对称,也带来了律师法律服务质量的差异。判断困难。
2003年互联网兴起后,传统的口碑相传、熟人推荐的“口碑”模式受到了百度推广、新闻媒体等利用人气带客的互联网推广模式的强烈冲击。方法占上风。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律制度在法律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新的法律规范层出不穷,律师之间的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每个律师只能帮助客户解决一部分问题。客户出于信任的需要(大多数法律服务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也希望在熟悉且可靠的律师事务所解决所有法律问题。与此同时,客户对律师是否专业的判断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法律行业终于回归到专业服务行业的本质属性:专业至上。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上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每个律师的职业肖像也越来越清晰具体。——客户不再仅仅依靠百度搜索来判断律师是否是经验丰富的专业律师。这往往是通过东方律师网(上海市律师协会官方网站)、司法文书网等公共媒体,甚至通过威科等专业法律数据平台来全面了解律师的基本情况。
此外,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经济交往对应的交易金额越来越大,参与的市场主体越来越多,法律服务对律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求越来越高,存在着单一律师无法完全满足法律服务需求的现实困境。
法律服务市场的变化对律师事务所的规模提出了现实要求,因为只有达到适度规模的律师事务所才能拥有足够的专业律师来满足不同客户不确定的法律需求。——这是近年来律所的合并这也是大多数律所希望以规模促发展的原因。
具体到单一业务,满足法律服务需求需要两个要素:一是客户信任。没有信任,客户就无法委托律师,法律服务就无法实现;二是尊重,是客户对专业精神的认可。如果委托人不认可律师的专业精神,不会尊重律师,那么他愿意支付的法律服务费很可能远远低于律师的专业服务成本,法律服务仍然达不到。
因此,法律服务市场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这样的服务场景:获得委托人信任的律师陪伴委托人选择专业律师。专业律师如何在同行中展现自己的专业精神,成为获得委托人信任但非本专业领域律师的选择,也成为成功委托的关键一环。——显然,法律专业直播是专业律师向律师展示自己。同行展示专业水平、共同成长、共同成功的最佳方式之一。尤其是疫情期间。
3.客户购买法律服务时,购买的不是知识,而是购买专业知识、经验以及基于信任的辅助决策。
其次,从专业角度来看,资深律师通过法律专业直播传授法律技能。一方面,推动我国法律服务业整体专业水平的提升。也能帮助职业律师更好更快的成长,也能帮助到资深律师。获得更多业务委托机会。
会不会出现“教导徒弟,饿死师傅”的情况呢?显然不可能。因为律师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我个人认为有三个层次:最基础的层次是提供法律知识本身,第二个层次是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三个层次是协助委托人做出判断和判断。具有道德品质和经验的结论。
以纠纷解决为例,最基本的法律服务就是告知当事人民事诉讼的基本流程问题、需要准备的基本材料以及实体问题对应的法律知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获取这些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一些客户在咨询律师之前已经在网上完成了学习,甚至有少数客户在网上观看了多场庭审直播。随着委托人对律师专业能力的判断能力不断提高,仅靠法律知识越来越难以赢得委托人的信任。
第二阶段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一个争议解决案件有多少种方案、每种方案的利弊分析、关键节点的核心问题等。行动建立信任,结果见证价值。我们的律师能提供什么样的结果?我们的专业律师一定能取得什么成果?我们的律师努力争取什么结果?哪些结果是我们律师不能达到的?争议解决案件的法律服务不仅按标价收费,还根据案件的麻烦程度以及结果对当事人的重要性来收费。——争议解决案件有多麻烦,结果对当事人有多重要。律师应收取多少律师费。
第三个层次是在委托人对行业有足够信任和认可的前提下帮助委托人做出判断:在合同签订阶段,协议文本中是否应约定仲裁或法院诉讼?当纠纷产生并开始解决纠纷时,应该用什么结果来化干戈为玉帛、解决问题呢?什么情况下应通过第三方解决争议?争议解决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当为争议解决结果设定多个目标时,优先顺序是什么?目标决定行动方针。具体的争议解决方案是什么?对结果的预测以及相应的对策?如何选择争议解决律师?在具体案件中选择律师的核心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律师是否具备执业资格?如何回顾总结经验,最后如何预防类似问题,规划解决方案等。
知识本身不能带来财富,但知识(智慧)的应用可以带来商业价值。客户从律师那里购买的不再是专业知识,而是律师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认知。我们法律界有一句谚语:“法律不仅关乎逻辑,更关乎经验”。这其实就是最好的解释。
1999年笔者刚成为律师的时候,只要你成为了企业客户的法律顾问,这个公司的法律服务几乎全部都是你的了,没有其他律师服务的机会。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客户委托一家律师事务所提供日常法律咨询服务,委托另一家律师事务所处理争议解决案件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就连日常法律顾问也开始按专业聘请顾问,如劳动人事特约顾问、知识产权特约顾问等。更不用说客户选择法律服务律师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竞争性咨询是主要方式,即直接与老板或法务总监交谈。现在,大多数主要法律服务都是通过招标来选择的。
在此背景下,法律服务业不可避免地会日益内卷化。当律师面对委托人复杂的、自己无法满足的法律服务需求,需要同事一起为委托人服务时,第一个想到的同事不是他最熟悉的同事,而是最亲近的律师。他心目中的专业。那么他听了谁的专业知识,这位专业律师很可能会排在第一位。通过专业技能的分享,可以促进整个法律服务行业的专业提升,抓住未来律师合作的机遇。它对他人和我们自己都有好处。为什么不?
结论:法律服务是专业服务,专业为先
法律专业直播是中国法治不断进步的成果。这也是法律服务日益复杂的客观需求。这是律师之间合作大于竞争的必然结果。律师是律师最好的委托人,律师事务所是律师最好的合作伙伴。律师的复杂业务(大客户、大企业、大市场)涉及直接从客户处获取客户以及从律师同行或其他法人(例如法律总监)推荐。推荐成为一大趋势。作为一名从业23年的法律职业老手,笔者很高兴看到这种新模式的出现,也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与时俱进、不断成长。最后,感谢网上分享经验的律师。对于大多数非法人律师事务所来说,律师整体的专业提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网上站出来分享的资深律师,为法律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做出了贡献,特别是通过互联网,让三四线城市的律师能够接触到一线的经验积累。律师们打破空间观念,完成实务交流。专业水平的提高,共同实现了法律服务业的不断进步,推动我国法治更加深入地融入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