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国实践,走中国现代化之路论文(立足中国实践创新国家理论的总结)
2022年恰逢著名新闻教育家、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第一个完整中文版《共产党宣言》译者陈望道先生担任复旦新闻系主任80周年大学暨复旦大学校长就任70周年。12月10日,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论坛在复旦大学和浙江义乌同时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民、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夏学平、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院长周曦、复旦大学网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洪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会上,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教学研究基地主任马凌教授主持发布了《立足中国现场回应时代之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发展报告(2022)》。来自国内90余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念教育、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研讨。
用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佟兵强调,要关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历史渊源、民族因素、国际环境、国内条件和新闻改革,用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柏晶教授认为,中国古典舆论和马克思主义舆论都强调共识和秩序,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传统传播思想秩序观的融合,一是重塑舆论理性价值基础;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融入以人民为中心,充实扩大宣传。三是促进理性舆论培育和发展。
当前,数字技术已经颠覆和重构了原有的知识和传播关系,媒介相关理论亟待更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长风指出,马克思非常重视技术在社会中的强大作用。要从马克思思想中寻求理论资源,注重当代国际信息秩序重构、技术与社会互动、新技术治理、新媒体与社会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个人。
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睛之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是新闻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日报上海分社社长刘世安结合新闻传播实践指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根本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体现。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恒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国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新闻人才队伍。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云功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念教育,不仅要强调其正确性,更要让学生了解其发展过程的曲折。要从逻辑、历史、辩证的角度正确认识党的宣传工作发展过程的艰巨性、复杂性、曲折性,真正生动、深刻、生动地阐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彻底的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传媒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前教授结合交通大学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实践,分享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他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围绕价值引领、知识探索、能力培养、人格修养四个方面,以培养“横向拓宽、纵向深化”的“T型”人才为目标,融合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展望教育纳入课程。练习并融入网络。
党报党刊充当“脚手架”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提出媒体具有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大众传媒时代,大众传媒将注意力资源分配给少数专业人士;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注意力资源,聚集和发布信息,形成了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
复旦大学王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洪召教授认为,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修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前奏。《解放日报》改版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在言论立场、版面内容安排、新闻角度选择、记者参与程度、文字规范风格、副刊文体形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国统区报纸完全不同的风格特征,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生动实践。办报理念和新闻思维,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事业的创新发展。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周野指出,列宁曾将报刊比作“脚手架”,强调其组织功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积极分子,陈望道先生很早就认识到党的报刊出版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手段。他亲身经历了《新青年》等出版物的创办过程,并将其视为思想传播和组织建设的工具。重要阵地和载体。
论坛还举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核心概念》系列发布仪式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义乌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
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复旦大学王道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据悉,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基地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举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论坛每年举办一次,着力打造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管理界、学术界、产业界交流对话的高端平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上官新闻”。违法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专栏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编辑:王震题图来源:上官题图图片编辑:许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