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

发布时间:2025-02-24 03:15:09 课外活动 734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点击右上角关注,不错过全国产业经济资讯】

培养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北航共新增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有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

截至目前,北航已入选北京市3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8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北航入选国家级、北京市普通高校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按专业所在学院排序)

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千计划”,旨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计划2019年至2021年建设约1万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约1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已公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031个,其中中央轨道3078个,地方轨道4953个。

学校将充分发挥一流专业建设点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强化专业特色,促进专业内涵提升,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高教师育人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此外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号)。我校智能感知工程、虚拟现实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智能飞行器技术四个专业顺利获批。其中,智能飞行器技术已进入总体规划。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专业之一。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

为服务国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对智能传感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智能传感、智能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智能测量与传感、智能装备、智能制造、量子精密测量、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本专业学制四年,依托北航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北航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2007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2年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一。2017年再次被评为国家A+学科,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物理、材料、力学、光学、电子、量子、人工智能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智能感知、信号处理、信息等专业知识融合。并接受课程设计、实习等实际工程培训。本专业招收信息类学生。

虚拟现实技术专业

为满足国家医疗、国防、娱乐、文化等重要应用领域对虚拟现实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够设计、开发、管理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的高层次应用研究型专门人才在这些领域。本专业学制四年,依托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与虚拟现实相关的基础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被评为A+、A类学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虚拟现实相关知识。虚拟现实的知识。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解决虚拟现实领域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虚拟现实专业能力。本专业招收信息类学生。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为服务国家“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满足网络安全人才需求,培养具有从事网络空间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服务能力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安全。本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学生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基本方法,提供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熟悉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网络空间安全系统和应用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招收信息类学生。

智能飞行技术专业

为服务国家对智能飞行器技术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理论基础,掌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学生、大数据、飞机自互联、人机互联。熟悉新一代通信、芯片、微电子架构系统的创新型、综合性人才。本专业四年制学科融合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双一流优势学科,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智能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人机交互。具有智能飞行器工程技术与飞行器设计等宽口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本专业招收航空航天类学生。

2020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新增注册专业2046个,批准专业177个,共有37个新增专业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我校新增四个专业将立足北航特色,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适应新工科教育改革新要求,推动本科生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

杭小轩工作室制作

素材来源教务处

通讯员|连若木

编辑|十月龙一舟

那么,问题来了

有没有你感兴趣/喜欢的专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表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国家产业经济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