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痰盂是什么镜头(痰盂是骂人的吗)

痰盂是什么镜头(痰盂是骂人的吗)

发布时间:2024-09-23 16:03:31 课外活动 801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日前,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发布的一款搪瓷痰盂罐传遍朋友圈。

这种曾经被中国千家万户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用来解决排便需求的器具,现在被外国人称为“1960年代的中国传统果篮”,售价为61.96美元。当你在亚马逊上输入英文“中国传统水果篮”时,你会发现有很多款式可供选择。最贵的是80.28美元。产品介绍栏里有“温馨提示”,“它不仅可以用作水果篮,还可以用作冰桶来冰镇香槟和葡萄酒。”是您生活中的右手。'

痰盂是什么镜头(痰盂是骂人的吗)

引起关注的网络截图

谢党伟的朋友圈有5000人,其中大部分是珐琅从业者和珐琅爱好者。这件事最近成为了他们之间讨论的热点,不少人骂骂咧咧。沉默了几天后,他在微信上发文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这是容器,里面可以放任何东西。”外国人喜欢并接受珐琅,把酒瓶、水果等物品放在上面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要用我们的习惯思维去评判别人的生活喜好。'

谢党伟展示珐琅展品

谢党伟是上海久新搪瓷厂的最后一任厂长。在这家原上海最大的搪瓷厂关闭之前,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海外订单,产品销往208个国家和地区。最大年出口额达到1.7亿元人民币。外国人对搪瓷制品的需求量很大,但他也承认,在他的记忆中,他的工厂从未接到过海外痰盂罐的订单。

围绕亚马逊销售痰盂罐的另一个争议在于其定价。‘这个价格合理吗?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用好材料、好工艺、好窑炉、好技术,我以150元的价格制作一万件比较合理。如果低于这个价格就不能做。但海外市场的具体定价还涉及很多因素。他以九新搪瓷厂接到的美国订单为例。

“客户下了搪瓷板订单,我们的售价是每块1美元。虽然还有利润可赚,但他必须在美国市场上以每件30美元的价格出售。我问为什么这么贵,他们解释说还涉及包装费、保险费、海运费、仓储费等,没有30美元很难办到。'

他笑着摇头,还是难以接受。

谢党伟18岁入厂,40岁当厂长,47岁失业,48岁创业失败,如今他已经66岁了。他亲身经历了中国搪瓷工业的兴衰,这段历史反映了改革开放浪潮下中国社会最剧烈的变化。社会的巨变直接影响了他的生活,带来坎坷。

经历了这一切,谢党伟依然不忘初心。这几年,他无情地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借了1000万多元,在嘉定江桥修建了中华百年珐琅陈列馆。半个世纪以来,他耗资数百万收藏了2600件珐琅器和400幅著名艺术家的珐琅器图画。

中华百年珐琅陈列馆一角

他人生中第一个收藏品是一只珐琅小碗,当时花了他30.6毛钱,相当于九新珐琅厂给他的三天铜钱。

第一件藏品,价值3.6毛钱的小珐琅碗

1973年,一则通知出来,家中的老四谢党伟收拾了三个行李袋,准备去崇明农场报到。谢氏五兄弟中,老大患有精神疾病,老二到黑龙江上山下乡,老三则在造船厂工作。谢嘉木的母亲忍无可忍,拉着儿子来到中学校长面前,当场跪地求饶。几天后,新的通知来了,让他到上海久新搪瓷厂技工学校报到。'妈妈带我去那里,一路照顾我,'你要勤快一点,我要报答你的恩情。我精疲力竭,睡了一会儿就回来了。”谢嘉木的母亲要报答国家的恩情。他们一家八口人住在南城区一栋19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每月领取国家21元的补贴。

一周去技校上课,一周去工厂学手艺。配制、搪瓷、喷涂是搪瓷生产的三个主要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在车间里学习。

“最后我选定了喷漆车间。大师是抗美援朝老兵。他没有自己的孩子,把我当作他的儿子。他非常严格。当我上中班的时候,他早上会拿着喷枪来找我,教我如何喷花;当我早上上课的时候,他晚上就会来。这两年,我的喷漆技术进步很快。'

1978年,在青工局组织的一次比赛中,谢党伟获得喷漆第一名。因为他喷的花消耗的珐琅粉少,时间也短。

当时,人民广场武胜路沿线设立了数十家橱窗展示栏。一时间,所有的展示都是他的喷画。因为是妈妈跪下来得到的机会,所以我必须努力去讨好她。九新厂的喷漆车间原本人均每天240个集装箱的配额,但谢党伟却能喷出400多个。有一天,车间主任和支部书记偷偷躲在车间后面拿着秒表数着他喷洒的喷雾数量。一天下来,他喷洒了453盆水。之后,配额变成了360个。有老工人开始骂山门,说:“蝶泽,小红人,自从你来了,我们的配额就涨了。”

那时候没有所谓的绩效奖,工作量和收入也不挂钩。转为正式工人后,谢党伟的工资为每月13元。8元给妈妈,5元给零花钱。

“喷花工人每天获得10.8美分的营养食品券。我买个面包包4毛钱,汤2毛钱,省了1角2毛钱。月底的时候,换成钱。从那时起,我开始收集搪瓷用品。'

珐琅在国外称为搪瓷。隋唐时期传入中国,但直到清末,仍为宫廷专属。1916年,第一家现代化搪瓷厂在虹口区开业,搪瓷制品日益深入民间。

张爱玲在1946年11月上海山河书局第《传奇》增订本中写道:

“我拿着一个网袋,里面装着瓶子和罐子。两个瓷盖碗里的豆腐和甜面酱翻不倒,一根大豆芽必须斜向一边,以免压坏底部。拿着鸡蛋;这是非常费力的。'

当时上海人称珐琅瓷,解放后这个称呼就变了。谢党伟的展厅有“张爱玲风格”,深绿色,木柄。造型、色彩简洁,乍一看很像近几年年轻人流行的德国产铸铁搪瓷厨具。

展厅内,张爱玲同款瓷碗

在80后一代的印象中,珐琅制品一定是百花齐放。这来自于他们童年家里使用的脸盆和痰盂的记忆。

谢丹伟介绍,木槿、鸳鸯、彩花、满月等最常见的图案,都是中国画家穆一霖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九新厂设计创作的。此后至20世纪90年代,是珐琅厂最繁荣的时期。对于80年代的年轻人来说,一套搪瓷痰盂和脸盆是结婚时非常体面的嫁妆。

谢党伟收藏的一套“婚礼配饰”包括两个痰盂、两个洗脸盆和两个杯子。

“当时要122元,普通工人一个月收入36.5元,相当于3个多月的工资。”我厂生产这套用品已有18年了,每年生产2万套,每年都供大于求。'

当年花122元买的一套“结婚用品”

几十年后,当谢党伟将他收藏的珐琅用品送到香港展出时,当场就有人提出以2万港元购买。他没有卖掉它,因为它是唯一的。“一把6件废品刮刀,售价2万港币!你说,这太不可思议了,对吧?'

1994年,九新搪瓷厂迁至浦东杨泗镇,成为中国搪瓷行业最现代化的工厂,谢党伟出任厂长。

“当时我们有50亩地,2000多名工人。到了20世纪90年代,整个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工厂的主营业务开始出口。平均每天有两个集装箱运输我们的产品。按照当时的计算,一个集装箱的价值约为20万元。'

生意越来越忙,谢党伟干脆住在厂里,每周回家一次。“有时候窑炉坏了,他们半夜打电话给我,我就立刻爬进去自己修,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订单数量超乎想象。以一套搪瓷三件套为例,该锅是20世纪90年代出口非洲的畅销产品。“需求量很大,经常一次性运出86个集装箱。“这就需要工人们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地完成生产。

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一家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搪瓷厂厂长,谢党伟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一点。“过年的时候,印度顾客给了我2万美元。轻工局通知我们可以拿钱,但必须交出来。第二天,我拿着钱去纪委。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美元的汇率是8.1元人民币。顾客塞钱之类的事情也逐渐变得司空见惯。我牢牢记住,无论金额有多少,我都会交出去。另一方面,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却越来越好。有一次,一位年轻女子来到我家,一只手上有五个手指,戴着金戒指。她当场就脱下了一件,交给了我妻子。“最担心的是他的母亲,她一直告诉她不要把工厂里的草或头发带回家。”她对谢党伟说道:“别打扰妈妈,妈妈会一直告诉你的。”'

社会充满诱惑,让人防不胜防。有一次,一家加工公司在西湖边举办宴会,搪瓷行业的领导都去了。谢当伟在柜台上喝了一杯茅台,几天后在员工大会上受到批评。”一名员工说:“你这个厂长有问题。我们在46摄氏度的窑前日夜工作,你在西湖边喝茅台。哎呀,我以为他说的有道理,没想到是这样。这件事也提醒我以后一定要更加自律。”

海外订单源源不断涌入,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上海各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搪瓷厂纷纷关停。到了2002年,终于轮到了久新。

2002年9月21日,谢党伟拿走了工厂生产的最后一件搪瓷制品,并亲手关上了炉灶和门。“前一天晚上夜班结束后,早班继续生产。中途,我向大家宣布:“结束了。”从那一刻起,就没人认出我是厂长了。因为我还有一些未完成的事情,所以我向老王求助,并请老李帮助我,但他不理我。“九新搪瓷厂生产的最后一件搪瓷制品是一个运往美国的咖啡壶。壶装好运走后,谢党伟在窑旁哭泣。

“我哭了一个多小时,没有方向。我的方向消失了,员工的方向也消失了。“但在寻找另一条出路之前,还有一个优先事项。直至九鑫关闭为止,总共欠了16个未完成的出口订单,共计十几个集装箱。“如果不完成这项工作,将会提起国际诉讼。我想了想,认为南汇中港有一家工厂是我们合资企业之一。我借用了这个地方,带了14名管理干部到那里,又招募了100多名当地工人。’谢党伟想,如果自己做得好,完成订单后就可以继续做下去。他想创业。

那是2002年10月,南汇业务开始起步。但突然有一天,两辆警车拉着警笛开进了工厂。经过询问,原来是模具的问题。谢党伟租用厂房时,还从原九新工厂借来了108对模具,用7辆卡车装运。他们与轻工业局签订了租赁协议,每月租金8万元。没想到,他却被举报“贪污国有资产”。”当时有警察对我说,“总共有108套模具,一套价值10万元,总共1080万元。如果进去了,就会被关起来,直到老死。'

谢党伟听了他的话,打开保险箱,从里面取出合同递了过去。

到2003年5月7日,所有订单均已完成。但最终,账上却出现了亏损。

他其实对此有一种预感。今年春节,谢党伟到当地员工家中慰问。

“我带着一份礼物来到了一所房子。乡下的房子很新。我说我想看看,但对方不让我进去,这让我很好奇,所以我坚持要看。不看你不会知道,但看了你就会震惊。楼上的房间被打开了,里面摆满了工厂最近出口的产品。原来是他偷偷带他们回家的!我连续去了6家,都是这样。我想死,这就是结局!'

搪瓷产品成本高,利润低,赚钱不容易。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最终会导致损失。谢党伟在南汇创业,向妻子借了50万,最后却损失了22万。在21世纪初,这个金额几乎可以购买外环一套2室1厅的公寓。'这50万也是她向亲戚朋友借的。我该如何向他们解释呢?'他一路走到南汇海滩,

“这是现在有雕塑的地方。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人,就不要成为一个人。原来我当厂长的时候是那么光荣,现在却有那么多人等着看笑话。最好是跳进去然后忘记它。确实没有办法解释。'

他打电话给妻子,准备安排葬礼。因为此时孩子才13岁,我就对她说:“以后家里的事就交给你了。”’当时她正在重庆出差,这位女同志真的很聪明。他一听,立即表示信号不好,等她回上海再说。考虑到家里的事情还没有解决,我就不贸然行动了。'

我回到家,躺了七天七夜。起身去亲戚家吃了顿饭,又是心痛不已。以前,总是有很多鱼和肉,但现在我告诉你,我家里没有多少,中午只能吃剩下的米饭。'人际关系的温暖和温暖是很现实的。“当我想到这件事时,我感到很难过。我身边没有钱。如果当时她借给我哪怕是50块钱,我都会感激她一辈子。我又去看妈妈,她说真可惜……说起妈妈,谢党伟流下了眼泪。

这件事发生后,他花了半年时间学习开车、使用电脑和英语,并开始找工作。他第一份工作的月收入是4000元。虽然比他当厂长时的工资多了2400元,但仍需要五年多的时间才能还清所欠的22万元。债务终于在2006年还清,最后一次还款5000元。此时,谢党伟加入了一家香港公司,担任过七个职位,薪水很高。

“我已经这样做了十年,没有休息过一天,也攒了很多钱。2015年,我要求辞职。因为我心里还有一个梦想。'

谢党伟想给他收藏的2600件珐琅作品和400幅绘画作品一个真正的家。

谢党伟在嘉定区江桥镇创办中华百年珐琅陈列馆之前,几千件藏品只能堆积在自己家里。

婚姻的几十年里,一家人从原来位于公平路571巷的11平方米的平房搬到了205平方米的大房子,所有的空间仍然被收藏所占据。家里没有家的感觉,妻子忍无可忍,几次爆发,把离婚协议书递给他,说:“就爱你的珐琅!”'

谢党伟后来统计发现,三十多年来,他一共收到了17份离婚协议书。2016年,中国搪瓷工业协会特意邀请他的妻子来讲座,分享她从忍受丈夫的爱好到享受丈夫的爱好的心路历程。

“这个转变过程是由于她最好的朋友之一的影响。这位最好的朋友对我的收藏很感兴趣。每次她来我家,不仅不介意杂乱的环境,还饶有兴致地参观、拍照。'

这也让谢党伟受到启发,他开始接待一些家里来的陌生人,向他们介绍中国搪瓷工业的发展历史。这期间,来了很多外国人。

“2010年,我在新浪微博上发了第一篇帖子,说想举办一个中国百年珐琅展。下面有很多评论。人们对珐琅确实是有感情的。'

现中华百年珐琅展览馆所在的嘉义路151号,原是售楼处。2015年,谢党伟辞职后,以市场价购买了这块土地。占地不到一英亩,请设计师设计改造。为此,他除了将卖房所得的475万元全部投入之外,还借了1000万多元。

一年后,2016年11月,展厅竣工,带有一个小庭院。整个空间被称为“巴芬花园”,寓意“做好人、做好事”。最初上下两层都用来展示藏品,一直维持到2019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我把一楼、三楼相继出租,留下二楼展示。这样,租金就能维持展馆的日常运营。'

开幕以来,已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72个代表团,观众总数达30万人次。2019年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谢党伟组织了一些体验活动,并从中赚了一些小钱。他表示,展馆这些年越办越好,这离不开区、镇的支持。他们偶尔会给他一些补贴,用于展厅的运营。

受父亲影响,原本在意大利米兰学习设计的儿子谢贤回国后与妻子一起创业,成立了珐琅创意制品公司,品牌为“九神”。

谢贤有一次问父亲打算工作多久。他表示,如果再工作四年,他将在70岁时正式退休。“我国的搪瓷工业发展很快,但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相比,在形状、颜色等方面还存在10到20年的差距。要缩短这个差距,年轻人需要更加努力”。对于我来说,我愿意成为一个推动者,推动这个进程。'

上次有一个韩国人来拜访。临走时对他说:“谢老师,你年纪大了,这些东西我都拿走,四千万美元怎么样?”'

谢党伟听到这话,心脏都停止了跳动。“他想研究我们的图纸、钢铁工业和搪瓷技术。这是国家机密!当我老了的时候,我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之后韩国人多次联系他,我告诉他我不会卖。“如果我给你这些东西,今天这个容器就会被拿走,我明天就会去那里”。这就是我所说的。33,354人无忧无虑地离开。'

因此,展厅将继续开放。谢当伟休息的时候,儿子就会来接他。

2016年,展厅开馆前,妈妈给了我一个铅桶,说这是她的心愿,让我收下。我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零碎的东西。我把它们全部扔到地板上,和我的妻子一起数。我数了一下,正好一万块钱,不多也不少,我当场就哭了。我妈妈两年前去世了,我还把那一万元放在铅桶里。将来我儿子接班的时候,我会亲自交给他。'

作者: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