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对学校思政课思想引领的思考和建议(加强党对学校思政课思想引领的思考与建议)
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政治课程是不可替代的。”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架构、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协作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社会上下齐心协力的良好氛围。党和全社会努力做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认真讲授思想政治课,学生积极学习思想政治课。学校党委要坚持把思想政治课和严格管理与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进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如何强化思想领导作用思想政治课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思想政治课建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已成为摆在学校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一、党组织对学校思政课思想指导的主要内容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思想政治课教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信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把爱国主义、强国志、报国志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斗争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谁、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的根本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执政方针,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办教育,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体力、艺术和劳动。
二、党组织指导思想政治课的策略
(一)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清醒认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成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
党员干部是教学队伍中的“关键少数”,但这个关键少数对于推动工作、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班子成员和中层以上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模范作用、带头作用,能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带头作用、站稳脚跟。明确站在思想政治思想工作第一线。
总书记强调:“教好思想政治课,不仅要讲‘术’,更要讲‘学’,更要讲‘道’。”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相连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内容不亚于任何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这就要求党组织特别是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校党组织,把加强对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课重要性教育作为党员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三会一课”、主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育社会主义从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角度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为重点,在具体落实上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想政治课,必须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大背景下来看待。必须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出发。我们要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待;我们培养的人一定能完成“两个一百年”伟大事业,这是教育的历史责任;我们党必须立志成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伟大事业,必须培养千秋万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一生的一代有用人才。通过“加强学习、提高定位、深入思考、明确内涵”,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意识、整体意识、核心意识、对位意识。
要充分认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教学研究有待加强、思路有待拓展;教材内容不够生动,针对性、可读性、有效性有待增强;教师选拔和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支持体系有待完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有待深化。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关心和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不够厚等。
同时,要注重党员干部对思想政治课的领导重点,在学、懂、准三个方面做实功夫,为思想政治建设中的思想引领提供根本保证。培训班。要深入学习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要探索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为思想政治课建设提供支撑。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要学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出来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想政治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堂堂正正创新。我们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动不动就剑拔弩张。
“打铁要靠自己的力量。”只有清醒了,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真正当好思想政治课的清醒人、引路人、带头人。
(二)构建领导、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组织保障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总书记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一工作,而是全方位的。”要求“解决好促进其他教职工和思政课教师优势互补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一体化、嵌入性、渗透合力”。修身养性”。
解决思政课改革发展问题,必须牢牢掌握党对学校思想领域的领导,构建主要领导、党员干部四位一体的学校思政课保障体系明确各自职责和角色,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学校领导班子要把思政课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调查学校思政课教学基本情况,配备坚强的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专职、专职、兼职师资队伍。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素质优良。课程的教学团队应由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组成,让学生真正热爱它并受益终生;科学制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发展战略,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政治课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软件氛围。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思政课听课,及时与思政课教师讨论研究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班主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立足《思政课课程标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讲话精神,积极开展“案例化教学”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主题式教学。研究“教学、聚焦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打造智慧魅力课堂,全面落实“八个特色统一”的教学要求。要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遵循不同学科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用性,引导学生思政小课与大课结合起来。社会等级。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把人生理想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把学习和奋斗的具体目标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志远大,做奋斗者。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努力、人人宣传、人人贡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格局。
(三)创新探索,战略推进,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制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策略。
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制定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手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策略。小组组长,部分优秀思想政治教师代表和外部专家为成员。开发团队。北京实验学校《提升思政教育效能的五年战略规划》(2021年1月-2025年12月)从战略背景、战略意义、战略目标、战略途径、战略举措、战略保障、战略评价等方面精心制定,让战略规划成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按照战略路线图切实推进,每年开展战略推进报告,总结成果,发现问题,创新改进,不断前行,确保五年战略规划高质量实现。
2.构建适应党的要求和时代潮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文化是始终保持一个民族本色的精神基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政治信仰。多元文化给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要关注多元文化对主流教育理念、主阵地、主渠道的影响,深入研究新时代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思想政治的有效策略,构建更加多元的文化教育格局。合理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思想政治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坚持更加开放的教育心态,正确区分西方先进文化和腐朽思想。建立跨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想政治教研组,开辟小学、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教学和研究。立足小学、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儿童成长特点,对小学、高中课程进行不断探索和整合研究。科学布局,构建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立体一体化的十二年一贯制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质量奠定重要基础。
三、数字时代,让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落地生根。
改革开放已进入第43个年头。从加工到独立,我们走出了一条属于党和人民的改革创新之路。创新不仅使我们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也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求我们在持续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如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对党领导下的国民经济建设的创新,重要的是为党育人、为人民服务。国育才学校教育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洪流,思想政治教育要担负起时代责任。
进入数字时代,大数据为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数字经济、数字生活走进人们的生活。数字教育应该成为支撑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应该有什么样的家国情怀,如何更好地服务祖国和人民,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数字时代,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平台。用好网络教育和数字媒体形式,让更多榜样深入人心,让更多中国奇迹震撼心灵,为广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自我。——自信中国,让数字时代的学生,通过数字手段,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贡献的崇高精神。
4.利用多重评价提高课程效果。
课程思政评价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其中,体现了评价的人文性、多元性。为此,应逐步将客观定量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相结合,综合运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法,制定更加精准、系统的评价指标,全面、及时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课程中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的融合程度,通过科学评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效。
(四)以身作则,深入一线,发挥表率作用
党员干部要立足岗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必须落实,落实小、细、精,才能发挥作用。作为学校的党组织,必须立足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艺、体各方面人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要围绕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一线,帮助思政教师讲好思政课,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合力的有力举措。深入一线,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带头做好思想政治示范课
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以上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政治觉悟强、党性高、视野宽、人格正、纪律严的优势,带头办好思想政治课,解决学生提出的一些尖锐问题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灵感自然得出结论。要充分发挥故事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改革开放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故事,用实际行动来示范和引领。
2、深入课堂、教研组、备课组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探讨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的措施。
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家建设等领域。国防、治党治国。军事涉及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世界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世界形势、国家、党、人民等的特殊性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国内外形势和思想政治课中会提出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清楚、彻底地解释这些问题并不容易。
党和国家的工作任务迅速发展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常教常新,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学课,多花时间与教研组、备课组、一线教师进行备课研究,不断探索基于010-的教学范式3万,改革教学方法,引导思政课教师信念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让思政课真正受到学生喜爱、受益终生。
3深入班级,帮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一门思想政治课就能完成的。必须以思政课为主阵地,以主题班会为切入点,以德育为中心环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与班级建立“一对一联系”,帮助班主任策划一系列主题班会和德育工作,深入课堂,通过心与心疏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心心对话,加强学生爱党、爱国、道德教育。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文明礼仪、时政形势、勤政廉洁等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学校、班级、学生”一体化教育网络,时刻关注学生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巩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入人心。把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等优秀品质。严谨、耐心、专注、努力、追求卓越。注重培养礼仪文化素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扎根于新时代沃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发展。学校党组织必须回答“为谁培养人、教育什么人、如何育人”的当代命题,深刻把握要求,领会精神实质,以开拓创新为手段,落实根本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坚决贯彻“八个统一”基本原则,全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任务,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