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高校科研系统哪家好(高校研发中心)

高校科研系统哪家好(高校研发中心)

发布时间:2024-10-14 19:54:21 课外活动 850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大学平台、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往往需要教师跋山涉水,披荆斩棘,遇到并解决可以想象到的和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经过多年的“升级打怪”,你也会有很多特殊的经历,积累宝贵的经验。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游戏玩家”,深圳大学的徐明老师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博大精深的“独门秘笈”,涵盖了研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细节。本文将从他的角度出发,指出“避坑”的方向,为未来的系统研发工作保驾护航。

徐明

高校科研系统哪家好(高校研发中心)

深圳大学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

系统开发避免陷阱的五个技巧

我在信息技术部门工作了二十五年,一直在研发部门,从事软件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工作内容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到服务于全校的在线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教学应用系统的自主开发,到大型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和建设。学校,例如智慧校园和大数据中心。等,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共享交换。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参与了信息化和数据标准的建设,做了一些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决策方面的工作,比如领导座舱、师生画像、教学质量关键绩效指标评估等。因为我一直在信息中心工作,所以我也有一些深刻的感受。

首先,要打造一个后期得到大家认可的业务信息系统,必须做好前期的需求调研和确认工作。

以前,学校与科技公司合作,招标后,工作就交给公司了,我就成了“放手的掌柜”。虽然公司的技术水平足够,有方法进行需求调研,但他们往往不愿意过多了解学校的业务内容,也不会设身处地为业务岗位的工作人员着想。这就导致很多问题在系统验收时暴露出来,验收后仍然出现问题。

因此,信息技术部门在做需求分析时,应该邀请业务老师参与,或者主动了解业务岗位的工作,多与业务老师沟通,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一个作为一名业务岗位的员工,您希望获得什么样的用户体验?如果我们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理解需求、思考、设计系统,它的实用性会更好,用户体验也会更好。

其次要注重制度设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对于很多系统,尤其是招标系统,乙方只会根据需要去做,认为只要通过验收就万事大吉了。但作为学校的技术管理者,功能实现绝不是唯一目的。对于一个优秀的、有能力的设计师来说,至少要根据未来三到五年的需求来制定设计方案,选择技术路线和架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考虑业务特点以及业务增长对系统性能和可扩展性的要求。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根据实际问题来考虑设计的长远性。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某个系统一次性收到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在维护期间很难投入更多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前期工作没做好,后期的修复就没有资金了。这意味着我们在整体设计之初就必须向前看,尽力满足未来五年左右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在开发系统的时候,不能只看功能,还要看性能和可扩展性。

第三,在构建业务系统时,一定要选择成熟、可扩展、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与其他行业相比,高等教育行业具有独特的特点,校园师生数量众多,专业背景复杂多样。人文社科、理工科专业人士的使用习惯和具体要求不同。因此,在大学系统建设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封闭技术,尽量避免第三方插件、控制和使用授权。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不时收到各种投诉、意见和反馈。在分析反馈或错误评论时,我们发现系统兼容性是“重灾区”问题。如果软件所依赖的某项技术几年后不再更新,整个系统就会卡在这个地方,造成后续变更中的一系列问题和麻烦,成为管理上的一个大“坑”。

因此,在构建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兼容性问题,包括不同版本操作系统、浏览器、Office内核、第三方插件、网络协议等的兼容性。同时,为了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新系统上线前必须做好评估工作。首先必须在测试环境中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只有满足测试要求的系统才能公开上线。

四是要特别注意技术文件的维护。

在很多项目的验收过程中,乙方为了通过验收要求,准备了非常详细、完整的技术文件。但验收完成后,后续的文档维护工作很容易被忽视。除了及时更新设计文件外,系统维护和业务周期准备流程也必须形成标准化文件。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有一个新的业务周期上线,所以在业务周期的准备过程中,必须保留严格的技术文档,记录该业务包括哪些环节,需要准备哪些数据,应用了哪些配置。如果文档不完整,您会感到不确定。同时,如果文档中存在错误或遗漏,也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教学事故。

第五,要想办法解决痛点、难点问题,提升业务系统的体验。

我校设有专门的问题反馈和投诉渠道。学校要求任何反馈和投诉均应及时处理。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通过解决问题来改善用户体验、降低投诉率。在对反馈进行总结分析时,我们发现很多问题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系统体验不好。例如,兼容性和性能没有很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部分功能受限,或者系统速度太慢,导致等待时间过长。

在兼容性方面,由于资金有限,有些系统可能上线七八年都没有更新。然而,八年过去了,电脑操作系统、浏览器版本、办公软件版本都已更新。如果我们的系统不能及时更新,升级的时候就会出现兼容性问题,这也提醒我们在开发之前一定要意识到问题,注意各个版本的兼容性。

另外,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加,系统性能问题也会出现。在深圳大学,选课、抢课时系统压力会比较大。扩招后,每学期将有超过2万名本科生选课。抢课期间,大量学生同时涌入系统,系统瞬间“堵塞”。网络带宽也被“卡住”,影响了校园网的其他应用。因此,在更新选课系统时,我们专门设计了新的系统架构、算法改造、负载均衡等,并进行了压力测试。

目前,新选课系统支持个并发用户,登录时间为0.33秒,有效服务于学术选课工作。当然,在信息化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新的问题。比如,最近我们在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时,发现历年来的业务数据质量较差,数据存在较多错误,影响了后续的管理和决策。因此,数据质量问题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新问题是工作中的困难。

目前,我们已基于数据质量六个维度提出了适合学校的质量评估方法,对常用数据做了治理前质量分析报告,提出了数据治理策略,开展了数据治理工作,支持大数据治理。数据应用。工作的发展。

因为有健全、畅通的投诉反馈渠道,所以每年评估新上马项目时,我都会建议先解决投诉率最高的问题,领导也觉得非常合理、充分。同时,在申请资金和分配资金时,投诉率和项目绩效的检查也可以作为重要依据。

深圳大学体系建设

新系统的诞生

虽然业务系统已经覆盖得比较全面,但新系统的建设却从未停止过。在系统建设的“长距离接力赛”中,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或许能够帮助大家防患于未然。

首先,在建设新系统时,需求的研究和确认仍然是重中之重。

可以说,需求是后期工作的“行动指南”。如果指南写得不够清楚,或者开发者对指南理解有误,后面就会走很多弯路。很多时候我们出去投标的时候,乙方的开发商可能对要求理解不清楚,或者要求不够详细。用技术语言“翻译”需求可能会出现很多偏差,开发出来的系统可能与用户的需求不同。

因此,为了做好需求分析和确认工作,技术人员可以先利用设计工具制作原型,然后利用原型系统对业务岗位的领导和老师进行启发。如果只是抽象地提出要求,业务老师并不能确定要求是否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如果先搭建好原型系统并进行演示,业务老师立刻就能产生很多具体的意见,需求也会更加清晰。

其次,注重业务流程的简化和优化。在高校中,业务系统往往是为管理工作服务的。

我们经常需要借助业务老师来了解和掌握管理流程。但问题是,个别商科老师对管理流程的理解并不能代表学校的管理思路和要求,他眼中的流程未必高效。因此,我们在设计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和业务部门共同讨论、共同参与。我们首先要画出各个业务模块和工作的流程,然后和业务老师进一步讨论,优化和简化这个流程。只有流程清晰、简洁,系统设计才会更加流畅、高效,后续的修改也会更加容易。

三是注重标准建设,保障数据质量。

校园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大数据应用过程中都会遇到数据质量差的问题。当我们排查数据来源时,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很多业务系统的标准化工作不到位。系统设计未能按照标准定义数据字典。

因此,我们在建设新系统时,必须狠抓标准化工作,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保证数据源的质量。只有细化数据的相关标准,获得可用的、实用的、值得利用的数据,才能进行后续的数据共享和交换,依靠数据在治理和决策中“说话”。

第四,优先发展自主可控技术。

当前,我们大力倡导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建设,要求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和技术体系。同时,科技创新成果也必须逐步与高等教育融合。因此,在构建新系统、选择基础方案时,必须优先考虑自主可控的国产技术。在此基础上,尽量选择开源、开放的技术来帮助扩展系统应用架构。如果系统具有高扩展性,那么即使我们以后遇到兼容性问题,我们也可以自己修改,而不必从头开始。

最后,在搭建系统时,提前考虑后期的管理和运维工作。

随着信息化成为各项业务的支撑,高校软件开发和系统建设项目更加多样化,信息化人员的工作量也越来越重。因此,在系统建设之初,我们就要开始思考如何“减负”,如何减少后期的运维工作。例如,在软件设计时规划一些功能,将系统的关键状态管理纳入统一的运维模型。例如,将服务器运行状态统一到终端界面,出现问题时发出提示,使运维人员无需去机房一一检查,有效减少了他们的操作和维护。维护压力。

总之,今后在设计系统建设方案时,应更多考虑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采用国内软件企业开发的开源操作系统,保证自主可控、稳定运行。信息系统的运作。在扩展功能时,也要注重开源、开放,或者选择已经大规模应用、性能稳定的平台架构。

其次,要加强信息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推出后,隐私和数据泄露问题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如果数据明文发送并被截获,后果可能很严重。

因此,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必须对特殊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关键数据也必须进行加密传输。最后,在“智能化”趋势下,我们可以在智慧校园和应用系统建设中大胆尝试采用成熟的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IPv6、5G、元界、大数据等,用科技赋能教学和创造美丽,这些是我的经历。

口述:徐明

主办:王亚静

编辑:陈蓉

如需贡献或合作,请联系:eduinfo@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