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考核指标(师德考核指标体系)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一如既往地收到来自朋友、同事的问候和祝福短信。其中,不乏奋战在一线的老师。他们还会在短信中告诉我目前中小学的情况。一位老师朋友在短信中说:他们学校目前的师德评价有两种形式。每张表格上都印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名字。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四个等级,并有规定优秀、良好等级不能超过80%。一份由学校领导评估,一份交给学生(服务对象)评估。结果,评价中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只要不是一线班主任、骨干教师,都能取得优秀或良好的成绩,而那些严格管理、经常巡视教室、严厉批评学生的,则违反纪律相反,大多数教师的成绩一般或较差。这让很多老师非常纠结和沮丧。笔者认为,这种师德评价很容易诱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必须认真对待,不能任其发展。
师德评价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老师们非常重视评价结果。教师师德被学校和学生评价为一般甚至较差,比评价其教学能力更让人难以接受。因此,师德评价不能马虎,也不能简单机械,而必须认真、谨慎。
首先,考核形式要丰富。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把每一位教师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比如从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的角度来看待教师的表现。您是否认同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角色,是否有远大的理想信念;您是否认同学校文化,并在各种场合维护和弘扬学校文化;你是否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合作意识、学习意识,是否有较强的执行力和学习能力。二是考核内容可以优化。重点是如何对待学生,面对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业困难学生、品德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所谓“问题学生”,是否有博大的爱心和耐心。其次,考核标准易于操作。关键看你如何对待课堂,面对日常的课堂作业能否认真对待,教好每一堂课,而不是贬低班级、愚弄学生。笔者始终认为,师德并不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东西。作为一线教师,教好课是崇高师德的具体体现。当然,教师教好课的前提是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基础是认识学生、研究学生。关键是要努力学习,天天进步。
应该说,在每个老师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愿望。良好的评价机制应该唤醒教师个体的内心觉醒,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热情、真诚、公平、公正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