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然和应然是什么意思(实然和应然的区别)
最近,我在上熊毅老师的《资治通鉴》课程时,总是听到一个概念:是什么,应该是什么。所以我做了一些研究。
所谓真实,是指事物存在的实际状态,即事物本来的样子。所谓应是,是指事物应该达到的状态,即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看似不难理解,但实际上是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休谟发现,人们常常从“是”命题推断出“应该是”命题。
例如,如果有一次考试,其他人都作弊,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大家都会作弊,所以我也会作弊。正是因为别人在作弊,我们才应该远离泥潭。如果我们从“现状与应然”的角度来看:“人人作弊”是事实,属于“现状”;“人人都作弊”是事实,属于“现状”;从这个事实出发,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是在事实的层面上跳跃到价值层面的,即“应该是”。
然而,“是”命题和“应该是”命题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除非明确说明这种关系。
第一个结论中隐藏的关系是:别人做的事我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也应该作弊。第二个结论的隐含关系是:错误的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错误的,所以你不应该作弊。如果两个人因为上面持有不同的结论而争论,那么他们争论的不是“其他人都作弊”的事实,也不是结论,而是结论中隐藏的关系,即价值层面的冲突。
应该命题本身就包含着价值判断、道德标准和个人偏好,因此没有标准答案。
最后看课程中讨论的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前半句个人能力的大小是事实问题,后半句责任大小是应该问题。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只是时代、社区和个人的偏好。
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矛盾最终都与“应该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