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航空学校(广东航海学校)
20世纪初,中国正值风雨飘摇、政局不稳、内忧外患不断的时期。从清朝蒙昧孤立的状态中走出来后,中国人民突然看到此时的中国就像汹涌波涛中的一片树叶一样处于危险之中,他们开始苦思如何救国。
广东航校
纵观当前形势,孙中山先生率先提出“航空救国”的思想,并于1924年底建立了全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广东军用飞机学校。
学校最初设在广东山脚下的“皮革”,后来搬到“大沙头”机场附近的一个军营,设备相对简陋。航校首批学员有十名,全部是从黄埔军校第一批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当时的校长、飞行教官、机械教官都是外籍人员。
那时,飞机对于普通人来说还很新奇、陌生。
图为广州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校的飞行器“广州城校号”
1925年秋,航空学校首届毕业生中的5名被选派赴俄罗斯深造。与东北航校不同的是,广东航校的毕业生大部分前往俄罗斯留学,回国后,前两期的学生大部分在成立较晚的笕桥中央航校担任教员。其中,毛邦初担任笕桥航空学校副校长、航空委员会副主任。
1925年,广东航空局改制为航空部。为宣传“航空救国”,提高人们对航空业的认识,航空部举办了两次全国各地长途飞行。第一架“广州”号于1928年11月11日从广州大沙头机场起航,降落武昌、南京、北平(今北京)、奉天(今沉阳),继续飞往天津、上海、南昌,然后返回12月18日,广州。第二架“珠江”号于12月8日从广州珠江启航,沿海岸线北上飞行,经汕头、福州、杭州、宁波等地直达上海,并继续飞往汉口、长沙、12月桂林、梧州3月30日返回广州。这两架飞机的全国长途飞行打破了省际之间的微妙局面。他们还访问了当时尚未换旗的东北地区,对全国航空事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2月,广州大沙头机场已不够用,航空部门决定在手狗岭旁边的空地建设天河机场。
图为首戈岭天河机场军机排列整齐
到1932年,航空学校已培养了200多名优秀飞行员。同年8月,“燕塘政治军事学校”招收学生26名。加上1931年招收的62名学生和广西派出的13名学生,被分为第六期的A、B、C班。第六批A、B、C班毕业生多达128人。
1936年,为增强空军实力,广东空军将各舰队改称中队,并准备组建3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辖3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辖3个中队,每个中队有3至6架飞机。其中,每班有3架驱逐舰,每班有3架重型轰炸机,每班有4架轻型轰炸机,每班有4至6架侦察机;包括航拍和护航。此外,每个中队都有储备飞机,人员根据机型进行分配。从这一点来看,广东航校的实力已经很强了。
广东航空学校‘旗帜’
1936年6月1日,两广发动“六一事变”,高举抗日反蒋旗帜。7月18日,空军司令员黄光瑞秘密命令谢芒以演习为借口北上飞往蒋介石,并安全抵达南昌。结果,事件的煽动者陈济棠认为王牌空军已经彻底消失,不得不于18日宣布辞职。广东航空学校改为中央航空学校广州分校,后由南京市航空委员会接管。笕桥航空学校的阶段顺序如下。学校第七、八期未毕业学生北上,并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至此,广东航空学校的历史宣告结束。
图为广东空军部分飞机北上。
1936年,西湖,原广东空军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