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十年,教育部、财政部持续实施国家级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推动形成国家、省、县多层次幼儿园教师培训格局和市级。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目前,幼儿园教师培训仍存在针对性、有效性、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培训的精准度,重点是构建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
正视一线差异,着力打造职业发展共同体,创新培训班组织方式。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不同地区任教的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培训班是培训的主要组织形式,其组成是否合理是培训能否准确实施的基础。以幼儿园教师国家培训班(简称“国培班”)为例,其建班方式为培训机构申报项目,教育行政部门逐步立项、分配名额,学生按照项目自愿报名参加。国培班学员来自不同地区,职业发展基础、环境、专业水平差异较大,培养需求难以一致、精准培养。创新班级形成方式,要着力打造职业发展共同体。一是将建班权限下放到区县,或者以区县为单位举办培训班,保证同一班的学生处于相似的成长环境;二是把培训专家的重点前移,分析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和工作环境,帮助区县分类举办培训班,确保学生有相似的培训需求。三是赋予培训班学员自主选择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专家的权利,保证学员的中心地位。
立足一线发展,聚焦解决幼儿园实际问题,精准生成培训主题内容。精准的培训内容既能满足学生的显性需求,又能激发学生的潜在需求,引领学生的专业发展。目前,幼儿园教师培训通常在培训前进行学生需求调查,但调查主体多为培训管理团队。教学专家作为培训主体,并不直接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调查方式主要采用网络或电话调查,很少去现场。观察导致调查情况不够客观、具体;调查对象为预先设定的培训学员,并非全部实际培训学员,导致调查得到的培训需求信息与培训需求信息不完全一致,培训内容是根据前者确定的。很难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确保培训内容准确,一是培训目标要解决学员所在地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其次,深入参与学员所在地区、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规划培训主题的重要途径;三是根据学员所在地区和幼儿园资源,生成培训案例;第四,幼儿园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中能否准确识别并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将成为判断培训精准与否的重要标准。
满足一线需求,强调深入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优化专家队伍管理。培训专家团队的能力和水平是培训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参加各级幼儿园教师培训的专家库名单通常由培训机构推荐。众多学员根据对培训课程的印象对培训专家的评价是培训机构推荐的主要依据。但事实上,很多培训后获得高评价的专家,对于学生后续的专业发展并没有多大贡献。鉴于此,应着眼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优化培训专家的选拔和管理。一是立足幼儿园教育教学不同领域,按照理论专家、理论与实践结合专家、一线专家、城乡等不同区域等类型,建立结构合理的培训专家资源库;二是观察与研究相结合,将现场指导、组织教研、讲座答疑等纳入专家培训内容;三是根据幼儿园专家开展活动的内容和频率,及时调整资源库专家名单。四是开展培训师培训,努力提高培训技能。
服务一线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用好培训经费。科学合理的培训经费管理和使用是高质量培训的重要保障。在现行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下,经费分配给培训机构,支出权限归培训机构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不能自由选择培训机构、培训类别、培训地点、培训期限,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鉴于此,应推动培训中心下移,培训经费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一是确保国家、省、市、县、区、培训班都有同级统筹的经费,解决不同层次的共性问题;二是合理确定各级经费比例,用各级经费举办培训课程。一定比例的培训资金,解决个性化问题;三是根据培训事项确定专家、研究、观察、指导等各类工作经费的使用原则和支出比例。四是支持培训班自主邀请专家参与幼儿园或专业发展,为社会开展的教研活动提供精准指导。五是建立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对各级各类项目资金的审计和评价。
(作者为长沙师范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