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新泌尿外科(王志平专家)
《安“医”乐业》是北京陈聚美慈善基金会与易脉通联合开展的人文案例征集项目。泌尿外科医生访谈系列将重点关注前列腺癌领域。我们将立足临床实际需求,探讨前列腺癌规范化诊疗路径和全程管理对临床患者的重要性,彰显泌尿肿瘤科医生的科研精神和专业精神。
临床试验是验证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它们是药物审批最重要的证据,为制定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最高级别的证据。中国在全球医学研发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我国正在开展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这对于提高我国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工作中,临床医生和临床研究人员的角色部分重叠,这使得医生这个职业更具挑战性。今天,临床医生应该肩负起开展临床研究、改进临床实践的重要使命。本次采访,我们有幸邀请到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王志平教授,畅谈临床工作与科研的关系,探讨如何成为一名综合性医学人才。
专家简介
王志平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
甘肃省泌尿外科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对外交流拓宽生活半径,科研赋能医院高效发展
《国语·郑语》书中说:“和谐的事物如果相同,就不会持续。”这意味着多元共生才能创新,孤立统一必然导致僵化。如果一切都一样,那么事物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就会停止。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出国留学、成为访问学者或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已成为国际趋势。
早在1993年,王教授就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从事泌尿肿瘤研究。2001年,他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医院管理。2003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这些海外学习经历使他学习到了国外先进知识、临床和科研技术、学科管理。王教授指出,欧美顶级医院的医生在遵循指南的基础上诊断和治疗疑难杂症。他们不只是教条式地照搬指南,而是注重临床科研创新,通过采用新的诊疗方法和手段,同时结合医生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最终领导指南的制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轨道,不断创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王教授提到,在医学领域,要推动“临床+科研+人才”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2022年中国医院排行榜中排名靠前的医院大部分都是研究型医院。这深刻体现了创建研究型医院是医学科学进步的最新趋势,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医院建设的客观要求,也助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迈上新台阶。
聚焦科研临床转化,打造战略复合型人才
一线医生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从事临床研究。然而,在年轻医生的成长过程中,要求他们具备精湛的临床专业知识,注重科研成果。显然,大多数医生都是“鱼”和“熊”。两者很难兼得,因此如何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切成绩来之不易,做科研最重要的是热爱。在王教授看来,你需要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找到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像侦探一样顺着科学逻辑不断挖掘,把一件事情追得越来越深,这样才能逐渐接近成功。
王教授表示,资深医生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年轻泌尿外科医师转型为“临床+科研+人才”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除具备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手术技能外,还需要具备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手术技能。掌握泌尿外科及相关领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最关键的一点是,还应该提高临床科研的整体素质,比如培养勤于思考和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文献检索和总结能力、资料检索和分析能力、文字组织和英文写作能力。
木工讲究密度,这样胶合才能使其贴合、统一;书画讲究留白,虚实结合才能带来生命。一切事物都有两面,和谐共存,合而为一。王教授认为,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利共赢。泌尿外科医生应该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科研机会,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深耕怀孕希望,带着“测试”走向科研
临床试验是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验证新药在健康受试者或患者中安全性、有效性的过程。事实上,药物临床试验为癌症患者打开了新的“生命之窗”。在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招募是启动临床试验的“关键步骤”。据统计,过去一年,约有1000家参与临床试验的单位宣布暂停正在进行的试验,入组率低是推迟启动或提前终止的主要原因。王教授指出,临床试验过程中如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并确保临床试验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是临床试验面临的一大问题。
他表示,作为主要研究者,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研究者在开始临床试验前应向受试者或其法定监护人提供知情同意书,并全面、详细地解释其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试验的性质、试验的目的、试验的内容、过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好处。其次,在招募过程中,研究者应遵循《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原则和相关伦理要求,确保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采取一切措施保护主体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最后,研究者要培养与受试者沟通的能力,充分了解受试者的心理需求,了解受试者不同治疗时期的心理状况,用良好的言语和态度与受试者进行沟通。提供正确的解释和指导,取得主体的配合,通过沟通达成共识。
专家怎么说
一名优秀的“临床+科研+人才”复合型医生必须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他不满足于仅仅用现有的知识来治愈病人,而必须追求知识的创造和创新技术。发挥医疗领域的引领和整合作用。近十年来,乘着药监局的监管改革,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入快车道。未来,希望各位同仁继续肩负起重要责任,引领行业发展,加快我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发展,持续为新药研发提供支持在我的国家。我们期待下一个10年我国泌尿系肿瘤实现“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
往期亮点1.朱耀教授:指南的修订就像建造一艘巨轮,承载着患者的希望前行2.易教授创始人|指南的“成长”伴随着诊疗的突破,指引着未来的道路更加光明、更加顺畅3。何维扬教授:抗雄激素药物的研发——耐药性驱动的临床“革命”4.李汝兵主任:白衣、妙手、纯洁的心——前列腺癌诊疗理念与医德5.马教授利民:“医学”是一条漫长的路,后面还有波浪。涛涛6.孙婷教授:从始至终,前列腺癌全程管理的优化策略7.王建波教授:文武双全,百炼成钢,医者有术任重而道远8.范新荣教授:NHT激烈角逐,mHSPC联合疗法重振冲锋9.李永红教授:2022年年中盘点前列腺癌——件重大事件10.康乐教授:我什么看泌尿外科和人类事务的世界11.蒲晓勇教授:指引赋能,长期稳定进展,CUA与CSCO共同开创前列腺癌诊疗新模式12.王伟教授|漫漫长路:不忘行医初心,牢记医者使命13、叶烈夫教授:在“英雄”争霸的时代,如何实现疾病诊疗的再一次突破CRPC14.郭怀远教授|寻比比:在终身学习中突破自我15.罗飞教授|以医谋生:探索生命意义、追求生命价值16.胡志全教授|如何实现合作共赢:MDT时代肿瘤诊疗的思考与探索17.郭红前教授|白三姑医生,为人民奉献:踏上前列腺癌规范诊疗新征程。特别感谢:北京安斯泰来制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