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音乐艺术创新(音乐创新项目)

音乐艺术创新(音乐创新项目)

发布时间:2024-08-29 05:03:21 课外活动 20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作者:王庆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资深专家的回信中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化博物馆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促进文物活化利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保护、继承和展示优秀成果弘扬中华文明,不断为文化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笔者仔细研读习总书记的回信,收获颇多。接下来我将从音乐考古学的角度谈谈我的学习经历。

音乐艺术创新(音乐创新项目)

从目前的音乐考古发现来看,出土的音乐文物有陶鼓、鼓等膜发声乐器,编钟、磬等体发声乐器,笛子、埙等空气发声乐器,弦乐器等。如竖琴。这些音色丰富多彩的出土乐器,是当时音乐的物质化形式,也是当时音乐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有些出土的乐器甚至可以填补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的空白。

例如,贾湖出土的骨笛就有40多支,距今9000年至7500年。测音数据和试听表明,贾湖骨笛音准准确,可以演奏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有关专家用出土的M511:4笛试听了《沂蒙山小调》《赶牲灵》《梁祝》等乐曲。《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专业版)指出:“即使将贾湖骨笛放在当今高度发达的音乐文化中,其乐器性能也毫不逊色。这远远超出了当今音乐家对史前音乐文化的所有可能性的猜想。……贾湖骨笛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堪称世界史前音乐文明史上最杰出的代表。”

又如陕西澄城刘家洼一号墓出土的编钟,共有10件,年代为春秋初期。在《探索发现》的《刘家洼考古记(五)》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由澄城刘家洼一号墓出土的编钟原件和编钟文物所组成的乐曲《北京的金山上》,可知其音高标准完全符合加上现在十二平均律的音乐审美真是让人惊叹!

又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初期。这套编钟不仅可以演奏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还可以演奏当今钢琴上的半音阶。1978年8月,曾乙侯墓考古队与音乐学家联合试听曾乙侯原编钟。《东方红》《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010-等中外名曲。美国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E.G.McClung对曾侯乙的编钟给予了高度评价:“曾侯乙的编钟及其编排方法、命名系统、调律都显示出‘结构’的成熟……现在中国人知道了。”关于他们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5世纪在音乐上达到了多么惊人的高度,而我们的世界教导我们相信这一成就是无法比拟的。”

请问,对于这样震惊全国乃至世界、屡次刷新世界对我国和世界音乐文明史的认识的重大音乐考古发现,我国广大群众又了解多少呢?世界?世界对中国音乐的这些重大考古发现了解多少?据笔者了解,连国内音乐学院或音乐系的学生对这些重要的音乐考古发现都知之甚少,更不用说普通大众了。

那么,您如何向公众介绍这些填补空白的重要音乐考古发现呢?公众如何才能真正理解这些音乐考古发现所蕴含的重大学术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展览,促进文物活化利用”的指示,为我们打开了这个症结的金钥匙。

目前,对于乐器等音乐文物的展示,博物馆的展示方式首先以文物本身来呈现,然后辅以文字、图片、测声数据、声图等二维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文物的三维动态。展示。然而,这些展示方式仍然只关注音乐文物本身,而忽略了这些文物作为当时演奏音乐的乐器的功能属性。因此,在乐器类音乐文物的展示中,创新的重点应放在出土乐器声音的展示上。尤为可贵的是,一些乐器保存完好,能演奏古今中外音乐,如五羊贾湖骨笛、妇好墓陶埙、襄汾陶寺北编钟、城城刘家洼编钟和编钟、信阳楚墓等。编钟、曾侯乙编钟、海昏侯墓编钟、罗庄、章丘等编钟、编钟等。在遵守国家文物保护法、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全面推进乐器和音乐文物“活化利用”。孟子曰:“仁之言,不如仁之声深”。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跨国家、跨种族“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好语言和手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出土的编钟、编钟都是当时贵族进行礼乐活动时使用的乐器。它们的音阶、音高、音色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历史面貌,让我们听到了一千多年前穿越时空的原始钟声和编钟之声。在博物馆这样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广大民众在欣赏那些重要的古代礼器、乐器的同时,还能真正了解我国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同时还能聆听到游走的编钟、编钟的原汁原味的音乐。穿越时间和空间。这样,人民就会由衷地赞叹我们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音乐文化的光辉灿烂,从而从心底里树立起文化自信。

毫无疑问,在博物馆乐器、文物陈列方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展览,促进文物活化利用”的批复精神,将是“保护、保护、利用”的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天地。传承好、展现好”。为“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作出独特的新贡献。(王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