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秦创原 政策(“秦创原”)

秦创原 政策(“秦创原”)

发布时间:2024-08-29 13:18:04 课外活动 807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创新是陕西发展的长远大计和核心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实现赶超超越,最重要的支撑、最大的潜力在于创新。

如何将科教大省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前不久,作为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战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一揽子政策(总窗口)出台正式发布。

秦创原 政策(“秦创原”)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5大类70条措施,重点展示陕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在全国前列、迈出更大步伐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是进一步完善陕西全流程创新生态链、推进“产学研用金融深度融合”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总来源、总平台

——聚焦“三大武器”建设主攻方向

《三年行动计划》分为总体要求、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部分。

总体要求是围绕“一条主线”、打造“一个窗口”、突出“两个重点”、聚焦“三大目标”、打造“四性平台”。

具体来说,围绕加快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主线,以西部科创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省内其他高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人才与机制并举。这是关键,围绕三维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推动器”三个目标,把勤创园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源头和总体平台,把它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是面向区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导向、共享开放、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主要目标是到2023年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在重点领域建成50个以上创新联盟、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持续增长,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余项,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2000家;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建成30多个双创服务平台,创新资金规模突破1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300亿元。

为此,《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4个方面12项具体任务。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创新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打造企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聚焦产业创新,围绕关中先进制造业、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发展等区域创新发展需求,探索“香港孵化地转型”等模式,鼓励城市打造勤创园协同创新平台。

快速传动自动生产线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创业。建立按行业、行业分类的科技成果数据库,加强科技成果供需联系。支持金融机构在勤创园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完善科技交易服务体系。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体系,建立创业导师团队,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共享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机制,完善创新型科技评价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运作方式。

打造“三个团队”,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培育提升高水平技术经纪人队伍,加速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打造“科学家、工程师”团队,推动科研成果工程化、产品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新大众创业”团队,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模式。培养创新创业导师团队,通过“项目制”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打通从科研人员到企业家、从企业家到科研人员的通道。

完善服务要素,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建立秦创创新促进中心,推动“政产学研资”融合,搭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三年内投入扶持资金24亿元。筹集资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天使基金和成长基金。设立省级资本市场服务中心分中心,加大秦创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在秦创创业。支持有条件的秦创源企业和科研院所独立开展工程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科研人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将得到所在单位的认可。统筹关中、陕南、陕北区域协同创新,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黄河流域等省区对接,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和路”,着力打造开放的创新平台。

“一揽子政策”有哪些内容?

——支持创新的基础体系全面建立

此次发布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总窗口)》主要汇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产业开发区等出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措施。中国党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53按照“制度”、“先进”、“落实”的原则,对多个文件、千余项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形成了目前的《政策包》。

《政策包》主要涵盖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等5类共70项措施。政策落实需要全面“提速”。

加快科技人才集聚。分为人才创新创业奖励补贴、实施人才税收优惠和人才职称评价、住房、子女教育医疗扶持等9项。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分为推动高等学校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中央单位成果转化等13个方面。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快企业创新发展。分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总部科技型企业发展、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税收优惠补贴等6个方面18项对于科技型企业。重点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培育、企业上市融资等问题。

加快科研机构和平台建设。分为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研发平台建设等七个方面。着力解决创新研发平台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共23项,分为支持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众创孵化、技术转移四个方面。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一站式科技服务。

经营进展平稳顺利

——A系列“速效”结果立即出炉

自3月30日秦创园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国内知名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纷纷来陕西合作。全省各市、高校、院所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和融入勤创园建设。省科技厅厅长孙科介绍,省级专门工作机制已经成立。组织协调机构、会议协商、信息报送、工作推进、监督实施等制度均已明确。各会员单位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作推进表》的任务梳理和实施措施已陆续完成。

特别是西咸新区和西安交通大学充分发挥总窗口作用,校地融合对接成效显着。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洪军表示,西安交通大学启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现代学院工业学院和未来科技学院揭牌;成功举办4场金融孵化项目路演,龙头骨干企业设立8个创新中心和研究院;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5项,合同资金总额9531万元;成立了21人的技术经纪人团队,对280多个拟定改造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建成800多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和2000平方米的企业孵化空间,现已入驻企业。

同时启动“6352”工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创新创业。打造现代产业、未来科技、丝绸之路国际孵化器,打造政策、金融、服务、配套、知识产权法律事务,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打造两大创业支撑平台资本投资和成果交易。

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方面,西安交通大学建设的现代产业学院(孵化器)基于“四实体一联盟”模式,与陕西重要产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协作共建联合研究院、创新港中心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平台,共同致力于解决“卡壳”的共性关键技术,助力陕西省重点企业做优做大做强。与秦川集团、陕西建工集团、陕西有色金属集团、陕西水务集团等多家骨干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以需求为导向、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联盟正在加快建设。

在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方面,西安交通大学建设的未来技术学院(孵化器)全面梳理了西安交通大学多年来积累的科技成果,计划利用市场专业团队筛选成熟度高的项目,优先考虑省内城市。转化,截至目前,已完成省级成果转化项目近1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3个。支持学校改革和相关政策,鼓励师生不断产出原创科技成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陕西十市发展,提出“飞地创新-离岸孵化-搬迁发展”的思路。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已初步与中国创业投资集团、陕西投资集团、陕西金融投资集团等投融资机构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晓表示,西咸新区的重点是加快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引进《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政策措施》,设立春季种子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首期5000万元已到位。同时,积极吸引专业孵化器、产权交易、创投机构等入驻,创新生态系统逐步形成。按照线上线下结合的思路,勤创源将加快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通过省、市、新区三级授权,创新“一站式”服务机制,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需求释放、政策申领兑现、创新优惠券。科技成果分配使用、转化对接等功能全面覆盖。着力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金融环境,加大春季种子基金投资力度,设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积极对接引进红杉等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和专业机构资本与高瓴资本,在勤创园形成一个“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的总窗口。

项目实施方面,围绕陕西基础优势的金属加工、激光加工、氢燃料电池、北斗、新型医疗装备5个重点产业方向开展“两链”融合研究。产业链招商在多个重点方向开展,首期签约项目20个。

各城市也采取了积极行动。咸阳市、榆林市、铜川市、商洛市等城市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咸新区开展交流合作。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表示,目前,铜川、安康、汉中等地级市正在与西安开展合作交通大学建设飞地孵化器。省级部门主动对接。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国资委、医疗保障局等单位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咸新区开展科研交流。与此同时,省科技厅组织了由部门领导带队的8个对接组,用1个月的时间,前往各城市(高新区)、高校院所开展勤创园对接活动。

与此同时,项目路演也在有序进行。围绕勤创园“三个工具”建设目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覆盖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双创载体。按照“勤创站”“每周发布”“每月专场”3级,开展系列路演活动,促进省内企业与项目单位对接,实现就地转移、就地对接。科技成果转化。4月27日,省长赵一德调研西咸新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情况,并现场观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省科技厅发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系列活动方案。同时,西咸新区举办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投融资路演对接活动;西安交通大学每两周组织一次项目路演。5月11日,丝路博览会特设秦创源展区,集中展示推广。

“双链”融合示范推广受到广泛关注。王军介绍,目前我们正在加紧推进光子学、高端机床、先进金属材料、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半导体集成电路等“两链”融合重点项目。继续建设“四个”合同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快秦创源科技资源协调分中心建设。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创业投资孵化机构。支持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与秦创园加强合作,建立飞地孵化模式。通过“揭榜、负责”,组织实施“两链”融合工程。

人才语录“三年3亿”

——激发元气成为关键一招

平台环境优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效,只有通过聚集更多优秀人才的科技创新实践才能体现。为此,陕西充分发挥陕西高校吸引和集聚人才的优势,解决高端人才缺乏、引才难等问题。专门设立“秦创源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报价专项基金”,初步确定总规模1亿。实施三年。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顶尖人才、技术经纪人和创新创业急需人才。资金以“政府补助、用人配套”的形式投入。

在人才引进和使用方面,采取“政府资助雇主管理”方式。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有三种管理方式:与相关大学签订劳动合同,工作地点在企业内,学校统一引进管理,用人单位配合;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工作地点在企事业单位内,由用人单位统一引进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创办企业,由企业引进设立地负责引进和管理。院校重点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些企业突出了全省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企业。

重点支持高端科技人才攻克我省企业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支持科技经纪人解决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在勤创园总窗口创办企业,推广重大科技成果。地面改造。人才的引进需要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对急需人才的企业可适当放宽;长期从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的,一般应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或持有已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能牵头组织解决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他们近一年内未与我省相关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也未开办企业,且引进后已在陕西全职工作三年以上。

同时对用人单位和引进人才进行年度考核;引进人才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培养管理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并可享受其他相关政策。

“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力。”王军表示,目前,省科技厅正在全省范围内向海内外征集高层次人才需求。今后,全省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采集和发布将成为常态化工作,常年受理、常年发布、常年对接服务。

(当代陕西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