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框架)

发布时间:2024-08-24 15:13:34 课外活动 538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9.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框架)

时间

图案

原因

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巨大的战争财富,实力大幅增强;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衰落状态。

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

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多极化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挑战美国;欧洲经济复苏并走向一体化;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动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程度进一步加深;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10.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相同点

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它们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不同之处

坚实的科学基础

许多技术的发明都来自于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例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一名织布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一名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一名机械师。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与技术还没有真正的结合起来

一切发明和发现都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而创造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b是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起步、相互促进的。

它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单一明星的局面已经被全面开花所取代,其中德国和美国的贡献尤为巨大。而且,其规模更为广泛。某个国家的一项重大发明很快被其他国家吸收,互相促进,迅速发展。

它始于大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交集,例如德国和日本。因此,对他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开始和结束期间

1860年代-1870年代

1870年代-20世纪初

启动部门

从棉纺织行业开始

从重工业转型入手

标识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应用

社会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工业化社会基本建立

生产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建立

各行业垄断组织的形成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不同的特点

发明家和创造者绝大多数是科研人员,人才素质高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以工人和技术人员为主;

自然科学新发现多应用于工业,科研成果数量多、质量高;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技术的改进;

从一开始就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各国都在场并相互促进,其中以美国和德国最多;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在英国,随后发展到其他国家;

重点关注重工业、电力工业、能源工业;且首次始于棉纺织行业;

在大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开始,形成两个产业的交叉点。

11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比较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共同点

都为各国和各地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两次革命都使生产力翻了一番,改变了各自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达资本主义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落后国家和地区要么自觉地(如1870年代的日本;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中国家),要么被迫地(如独立前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接受两次革命的影响,并不同程度地以不同方式加速各自的社会发展进程

都是次要方面的负面影响,而这些负面影响的遏制和克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技术革命的深入和新技术革命的发生。

一切促进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和统一

不同之处

不同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1893年至1913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1.44倍,年均增长率为4.6%;但1913年至1938年间只增长了52%,年均增长率不足1.7%。

1946年至1970年,产值增长四倍,年均增长6%;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滞胀”阶段,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从未经历过像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初那样的大波动。

产业结构转变的内容和方向不同

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工业总产值已超过第一产业农业总产值。

这些国家的第三产业、信息和服务业总产值跃居榜首。

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这使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基本稳定。社会主义苏联曾充分发展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政策失误和畸形发展导致社会主义制度遭受重大挫折。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大力发展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所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具有不同的特点。

它加剧了帝国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其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中经常使用武力,并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大大制约了战争的因素。雅尔塔体系之所以能持续半个世纪,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美国和苏联各自拥有核武器,以“威慑”对方。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科技和经济实力的趋同、美国的相对衰落和一些新兴地区的崛起,全球一体化和区域合作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互利共赢。互惠互利作为解决方案。关系规范已成为普遍共识

形成的社会主导意识和生活方式不同

从生活方式上来说,第二次科技革命只是一场加长四肢、增强力量的革命。

革命后形成了以下新观念:知识和信息比物质更重要;科技兴国、科技强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立国之本等;在生活方式方面,一场部分取代人类脑力劳动的革命

12.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事件

第一的

第二次

第三次

相同点

两者都受到各自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两者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第一次导致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对立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第三次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结构变革和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用的变革。它们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列强的殖民扩张导致东方对西方的从属;第二,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三是推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从经济角度看,它们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的

不同的背景

拥有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始于二战期间并持续至今

不同的发明家

工人以经验和技能为先导,发明创造是生产经验的总结。

发明者大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都是基于准确的自然科学研究结果。

在出生地

它始于英国,半个世纪后才开始在其他国家传播。

多源

看看突破

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以军工产业为突破口

知道

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树立科教兴国战略思想

13.

科技革命与中国

中国国情和政策

对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

社会阶段:清朝中后期;政治: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意识形态:闭目养神,盲目自大,以为自己是主权国家;对外关系: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往;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

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商品出口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发达的资本主义,自然经济开始崩溃,近代工业兴起,中国开始现代化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仍处于清朝封建统治之下。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

资本主义列强向中国输出货物和资本,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初步发展,但发展极其缓慢;中国人民面对外国侵略和瓜分的浪潮,发起了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

第三次工业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封锁;受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左”倾思想猖獗,知识分子政策得不到落实,教育发展受到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今后,我国将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教育。

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由于建国初期“左”倾思想的影响,我国科技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高考历程,ID:gkls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