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要点:
一、正确认识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
内容意义意义
“重新开始”
我们决不能承认国民党政府与其他国家建立的屈辱性外交关系,并在新的基础上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这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了独立的对外关系。
“请客人之前先把房子打扫干净”
首先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它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同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片面”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维护人民革命胜利、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
二、正确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对万隆会议的阻挠和破坏而提出的。“同”是指与会国家经历了同样的经历,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是与会国家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不同”是指参与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要点:
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一)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长期“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2)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应对苏联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化解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误会警告: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应“恢复”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应该“恢复”,不应该说中国“加入”了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取代台湾国民党集团,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权益。
误会警告:
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盟
中俄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不结盟、非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它不仅从本国利益出发,也充分考虑合作伙伴的利益。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要点:
一、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与美苏争霸的区别与联系
(一)所谓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界定世界领土和势力范围。所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只是美国和苏联的分裂世界。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
(2)两极格局的最后标志是1955年在雅尔塔体系基础上形成的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三)以美苏为中心、两大军政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征的两极格局。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对抗为特征;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以美苏霸权之争为特点;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四)“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这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霸权之争就是“冷战”的产物。一般来说,两极结构的崩溃意味着“冷战”的结束、美苏霸权之争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崩溃。
二、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关系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最终目标是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势力,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霸权。杜鲁门主义注重政治手段,而肩负对抗苏联和控制西欧双重任务的马歇尔计划则注重经济手段。
误会警告:
“冷战”并不意味着没有战争
“冷战”一般指美苏之间除直接交战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即“热战”,包括相互攻击对方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和军备竞赛。“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误解警告:
不结盟运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
不结盟运动的“不结盟”是指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并不意味着消极中立,而是积极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误会警告:
两极格局形成后的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多极化,但此时国际格局总体仍是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多极格局并未形成,而是向多极化方向演变。在此过程中,目前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点击“下方卡片”,可以选择【小题精炼】温习丁哥选题、【丁哥笔记】掌握基础知识、【小黄书】随身笔记、【丁哥脑图】构建知识体系。选择【记忆卡】记忆历史时光,选择【小红书】高频高考热点,一切都在【鼎阁熊猫馆】等你……
中国政法大学明信片(送红宝书)淘宝58.80元去购买浙江大学明信片(送丁老师笔记袖珍版)淘宝36.80元去购买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