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文化古为今用(文化千古)

文化古为今用(文化千古)

发布时间:2024-12-13 15:44:46 课外活动 762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郎世宁《百骏图》(部分)。郎世宁,意大利米兰人,清代宫廷画家

“归还——意大利归还流失文物展”归还文物之一

文化古为今用(文化千古)

“意大利起源——古罗马文明展”的展品之一是戴头巾的奥古斯都头像(右)。古罗马帝国的创始人屋大维创造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古罗马帝国早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资料图)

五百件文物勾勒出古罗马文明,让人们一睹意大利的起源。这是有人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意大利起源——古罗马文明展”后表达的感慨。

本次展览既是纪念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也是2022中意文化旅游年的旗舰项目,见证了紧密而深入的文化交流。两国交往密切,两国人民友谊深厚。

中国和意大利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他们在人类长期的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万千河山将亚欧大陆两端的东西方隔开,却阻碍了文明的交流互鉴。千百年来,万里万里,无数人穿梭于东西方之间,将旅人脚下的道路染成了美丽的文章。

在追求和平的道路上,世界人民的心是团结的

在《意大利起源——古罗马文明展》中,有一尊戴着头巾的奥古斯都头像,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不仅是因为雕塑本身精美的表现力,还有时间、空间带来的穿透力。和时间,也为奥古斯都。斯图加特的传奇故事。

公元前29年的夏天,罗马城充满了欢乐。罗马人正准备欢迎屋大维从埃及回到罗马。在这次远征中,屋大维击败了对手安东尼,一举结束了多年来军阀混战、满目疮痍的罗马内战。他最终统一了地中海世界,给罗马人和地中海沿岸各民族带来了梦寐以求的和平。

为了表彰他在实现和平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家决定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意思是神圣的。在和平建设的环境下,罗马人的物质和精神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发展出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和物质文明成果,标志着罗马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开端。罗马进入黄金时代。——奥古斯都时代。

在奥古斯都的领导下,罗马人创造了以诗歌和建筑为代表的繁荣灿烂的罗马文化。罗马逐渐从一座“砖城”转变为一座千百年后依然熠熠生辉的“大理石城”。辉煌灿烂,令人叹为观止。

历经两千多年的时光,这尊奥古斯都大理石头像依然光彩夺目。让它的辉煌不朽的并不是高超的雕刻技艺,而是奥古斯都给罗马人和地中海地区带来的和平与发展。努力。

在追求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古今中外各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始终如一。

不久前,不少观众通过直播目睹了三星堆又一新成员。三千多年前古蜀人的馈赠,让人们再次为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美的文物所折服,感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当三星堆雄伟而神秘的铜像与罗马大理石雕像“站”在一起时,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几年前,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震撼意大利——“三星堆:人神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在“永恒之城”罗马举办。

这场令人眼花缭乱的文明特展在意大利引起了巨大轰动。每一件文物都带着古代中国的气息,为欧洲了解东方、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来自东西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类文化藏品在这里汇聚,完成了跨文化的交流和文明的互鉴。

此外,中国的衣食文化也不止一次进入意大利,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制服之美”和“礼仪之大”。

志同道合者不让山海远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开通了,长安与罗马遥遥相对,创造了无数丝绸之路故事。

中意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和交往历史。罗马在中国史书《史记》中出现时被命名为“李玄”,说明西汉时期罗马对中国并不陌生。关于公元《后汉书·西域传》年罗马帝国的记载,“那里的人民都长大了,正直了,与中国相似,所以被称为大秦”。罗马史书也说,中国人身材高大、富有正义感、孝顺、长寿。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公元97年,东汉西域都护班超派西域副使甘英出使西域大秦(罗马帝国)。虽然没有成功,但却展现了古人促进东西方交流的雄心和努力。

德国海德堡大学图书馆里有一条资料:罗马人利用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从埃及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半岛的黄植王国。这里曾经是华夏先民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站,然后向东延伸。可以进入东西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的南海。

意大利史书明确提到,古罗马皇帝曾派使者从埃及经印度洋到达汉朝统治下的日南县,然后北上洛阳会见东汉皇帝,创造了中西之间直使的记录。中国和罗马。甚至还有传说,罗马军团的后裔就在楼兰地区。

志同道合者,不让山海远。位于丝绸之路两端的中国和意大利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繁忙的丝绸之路交通中的物资交流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中意交往史上,不能回避马可波罗。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足迹遍布全国。返回威尼斯后,他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了他在中国这个东方最富裕国家的所见所闻。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强烈好奇和向往。这本书最忠实的读者之一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他对新海上航线的开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朝时期,158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踏上了前往遥远东方的未知旅程。作为一个西方人,利玛窦对繁荣昌盛的中华文明由衷地欣赏和敬佩。“中国的伟大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实际上是一个世界”。

他不仅帮助徐光启等人将欧洲科学技术传入中国,还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翻译成拉丁文,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对欧洲产生影响。启蒙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利玛窦以其非凡的勇气和勇气,推动了“西学东传”和“东学西传”,因此被誉为“欧洲儒家”和“欧洲汉学之父”。”。《四库全书》以利玛窦主编的《乾坤体义》为“西学传入中国之始”。

清代,意大利米兰人郎世宁来到中国,立即担任宫廷画师。曾工作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在国内从事绘画五十余年,参与过圆明园西式建筑的设计。到达中国后,郎世宁认真研究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并将西方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笔墨融为一体,创造出全新的绘画。

就这样,文明的交流互鉴跨越了千山万水,行走其间的文明使者就像人类文明宝藏的继承者和守护者,为子孙后代守护着遗产。

传承两种文明友好交流,在历史积淀中前行

中意两国文化、博物馆机构始终保持着密切、友好的合作。2018年,为充分体现“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弘扬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与意大利21家博物馆和国内17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精彩东西方——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其中有中国先贤开创和发展“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有受中国文化影响、呈现中国文化元素的西方证据。例如中国和意大利航海所用的指南针、针碗、海图、船模等;充满西洋风格的青铜器、瓷器、玻璃器和唐代陶俑等,以及《通商指南》《世界地图》等,反映了早期意大利旅行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文献认识西方。

2019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归还——意大利归还中国流失文物展”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进一步彰显了中意两国政府携手保护文物的坚定决心。这成为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专家介绍,这79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马家窑文化四大圈纹双耳陶壶,西汉彩绘茧形陶壶、唐代彩陶驼、宋代白釉雕花碗、明代绿釉陶床。文物归还是对中国流失文物的追索。这是近20年来中国遗失文物返还过程中历时最长的案件,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796件文物的归来“让几千年前的绚丽彩陶增添了几分色彩;让汉唐明朝的盛世唤醒了一些记忆;让中国的历史在不同时期来填补一些空白。”。

这796件文物的归还源于中意两国人民对人类文化遗产坚定不移的热爱。这得益于中意双边机制的长期建设。它不仅谱写了丝绸之路沿线文明交流互鉴的多彩篇章,也树立了两国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里程碑。

两大文明古国大规模返还文物,以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为传统友谊注入新活力,描绘了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