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关于高考鼓励孩子的话(关于高考的励志文案)

关于高考鼓励孩子的话(关于高考的励志文案)

发布时间:2024-04-08 11:18:59 课外活动 786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9月15日上午,教育部召开“十年教育”系列活动“1+1”第十二次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果中国共产党。

29个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全国统一命题省份已达27个

关于高考鼓励孩子的话(关于高考的励志文案)

截至目前,教育部陆续出台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考加分、实施强基础等一系列四梁八柱政策规划,推进高职分类考试,改革艺术、体育考试招生。在政策支持下,分五批引导29个省(区、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新高考前三批14个省(第一批为上海、浙江;第二批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三批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已顺利落地。2024年第四批7个省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启动新高考,第五批8个省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2025年将启动新高考。

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推动更加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拔的体制机制人才多、监管有力,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同时,通过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高考题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艺、体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进一步强化高考的教育功能和积极引导作用考试。加强教学与考试衔接,提高命题质量,注重夯实基础,注重检验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使用全国统一试卷的省份增至27个。

高考改革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当前,高考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改革还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下一步,我们一方面坚定改革方向,坚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维护社会公平,系统总结改革经验和成功做法,及时跟踪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不断完善改革措施解决新问题,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另一方面,加强改革协调,进一步推进配套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有关省份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高中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考试机构专业能力,为改革提供有力条件。

严格管理,进一步完善考试招生公平机制。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完善考试招生管理制度,全面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切实维护招聘考试公平公正。注重科学选才,进一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途径。认真总结强基计划等经验做法,遵循特殊人才选拔规则,研究完善相关考试招生办法,进一步畅通拔尖创新人才发展通道。

高考综合改革的29个省份建成了统一的省级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

针对高考综合改革对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方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各地普遍制定印发选课选班实施方案,指导普通高中选课选班实施方案。高中学校制定选课选班指南,开发选课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形成规范有序、科学有效的选课选班运行机制。为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各地普通高中普遍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加强专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学科渗透、指导课程、特别讲座和职业经历。规划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在选科、考试、申请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自主选择的能力。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将德智体美劳教育要求充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将评价档案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目前,29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建成了统一的省级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有力保障了评价实施的规范性、便捷性。

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面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抽查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考试资格考试统一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年级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抽查时间一般安排在统一高考之后,防止考试次数过多、时间安排不合理、加重学生负担等问题。

取消5类全国高考加分项目,逐步淘汰95个地方加分项目。

2015年和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促进公平、规范管理、科学准确”的原则,开展了两轮高考加分清理规范工作,明确取消了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赛、科技类的加分。竞赛、省优秀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优秀等五类全国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加分项目,进一步减少加分。目前,全国高考加分项目已取消5类,地方加分项目95个已逐步取消。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少数民族加分更加精准。通过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实现了“大幅度削减、严格控制”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全面从严治考试、严治用人。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颁布《高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提出并落实“三十条禁止”、“八项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招生禁令。继续加强信息公开,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建立部、省、大学、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配合公安部等部门严厉打击考试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推进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新课程、新教材今年秋季学期全面实施

2022年秋季学期,全国各省(区、市)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29个省份实现了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

2018年以来,教育部在全国举办了18期国家级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培训班,采取线下与线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培训校长和教师47万人次。同时,还部署地方组织开展教师综合培训课程。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校长课程实施领导力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2020年,全国评选创建33个国家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99所示范学校。各示范区学校在全国开展网上公共教研活动150余场,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711.86亿元,加强普通高中基础条件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通高中基础条件不断加强。国家先后实施了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工程。中央财政累计投入711.86亿元,带动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选课制创造了有利条件。课堂教学。近十年来,普通高中校舍资源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普通高中校舍建筑面积达到6.4亿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2.2亿平方米,增长52.38%。大班比例明显下降。全国普通高中56人及以上大班比例从2012年的47.8%下降到2021年的4.81%,下降了43个百分点。生均公共经费分配制度全面建立。2019年,国家首次确立了普通高中生每生不低于1000元的分配标准。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普通高中生公共资助标准已满足1000元以上的要求,有力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转。教师招聘持续增加。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总数大幅增长,从159.5万人增加到202.83万人,增长27.17%。生师比由2012年的15.47:1优化到现在的12.84:1,有效缓解了高考压力。选课转学综合改革实施面临的师资短缺问题。

下一步,教育部将围绕深化高考综合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方式改革,大力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高行动计划。深化县域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改革,推动普通高中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到2035年教育强国。

超过95万学生通过“专项计划”进入重点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完善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城乡招生机会更加公平。继续实施支持中西部地区招生合作计划,每年从国家招生计划增量中抽出一定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和重点考生省份招生。继续实施重点大学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招生名额由2012年的1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13.1万人,累计录取学生超过95万人,为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进入重点大学提供了保障。长效机制。第三方评估显示,专项计划得到多方认可,高校满意度达80%,学生满意度达90%,地方政府满意度达100%。

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生,适应技术技能人才选拔。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形成了适合选拔技术技能人才的考试评价模式。推动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相对分开,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各地普遍安排每年春季举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学生也可以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随着各地的大力推动,分类考试已成为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主要渠道。全国每年分类考试录取考生超过300万人,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60%以上。

“强基计划”三年录取余人,为基础学科储备拔尖创新人才

2020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下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强基计划”。“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目前,39所“双一流”高校重点招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哲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专业。推进“破五止”教育评价改革,积极探索学生招生过程中的多维度评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制、导师制,探索本科、硕士、博士衔接的培养模式。三年来,“强基计划”共录取新生余名。有关大学普遍反映,通过“强基计划”,确实选拔了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基础学科研究天赋的优秀学生。

为国家选拔人才,高考体现三大变化

十年来,高考改革体现了三个变化。一是从考试评价工具向综合教育载体转变。二是从“解决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三是从“根据大纲设置考试”到“考教衔接”的转变。

高考不断强化考试教育功能,紧扣时代脉搏,培养时代新人。体现五育同步发展,引导全面发展。高考试题探索“价值引领、素养为本、能力为本、知识为本”的综合考试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索性、开放性,突出考试重点注重学生思维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我们将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法,服务于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注重学用结合,创设真实情境,检验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高考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引导作用,与高中教育教学同向而行、共振,逐步形成“招—考—教”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格局。——学”引导教学回归课程标准。返回教室主通道。

(综合:教育部官网、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