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机集团(西机厂生产什么)
作者:十月
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零星小雪过后,红日艰难地从阴霾中探出头来。
眼前是一张——解放前的西北机械厂的黑白老照片,附近的几排厂房在我的记忆里连在一起生长,远处还有肥沃的田野……
1940年7月,正值抗日战争第九个年头。工业基础稍薄、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大多被日本侵略者占领。通讯受阻、交通中断,一些企业被迫向内陆转移。后方经常遭到敌机轰炸,物资匮乏。人民肩负着抗日和生产的双重责任,生活极其困难。就在这时,永兴实业有限公司蔡家坡纺织厂的筹建工作开始了。此后,逐步筹建蔡家坡机械厂、酒精厂。
永兴实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40年,是抗战时期宋子文官僚买办集团创办的官僚垄断资本企业。它利用民族产业向内转移的契机,兼并内向的民族工业。全部资本由中银投资出资设立,宋子文担任董事长。1940年1月,舒云章(方明世,江苏丹阳人)就任中国银行天水分行行长,分行设在天水市阮家巷。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他上任后,先后创办蔡家坡三大工厂等企业,统称为永兴公司,并兼任永兴公司总经理。1942年,考虑到西北及后方局势逐渐稳定,舒云章将天水分行迁至西安,银行更名为西安分行。舒云章依靠中国银行作为后盾,通过工商贷款收购民族工业。后来,他受到宋子文的青睐和赏识。加之他是国民党官员戴继涛和朱家骅的儿子和女儿,使他成为中国纺织界的巨头。
永兴公司主要从事棉纺织业。由于资金雄厚,原棉得到了中国银行所属的中国棉业公司的支持。有许多棉花收集和包装机构。河南、陕西的优质棉花大部分已由永兴公司包装。工厂。因此,永兴公司成立后,短短两三年时间,先后经营西安、咸阳、宝鸡、蔡家坡、郭镇、兰州等地13个厂矿。企业方面,有20多家企业。抗日大后方,当时总共只有几十万纱,永兴系就占了七万多纱。是解放前西北地区最大的垄断资本企业。永兴公司在后方兴办工业。无论其目的如何,客观上都对解决军民穿衣困难、支援抗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民国时期,永兴公司长安印刷厂门前,可见身穿长袍的人佩戴云印。
1940年10月7日,永兴公司在蔡家坡纺织厂筹备会上商定,厂址选择应有利于战时防空、远离城市、交通便利、有山峦丘陵充分防护。让李子东和王瑞吉去找他们。最初定在宝鸡县罗家峪,12月改为岐山县蔡家坡。
据民国田维军版《岐山县志》载:“蔡家坡,在县城南三十里,原名田家坡,位于令狐之西,永乐之东,皆属位于七石园南麓,渭水长江畔,水泉灌溉,土地肥沃,有镇名蔡家镇,宋代凤翔府蔡公为名。秦,葬于鄱北,其子孙聚居,鄱及城更名,城气雄伟,商贾云集,故名殷富岩。
三大工厂中最先确定厂址的蔡纺织厂,具体位置位于蔡家坡火车站与蔡镇之间各约一公里,于1937年3月1日投入运营。南临陇海铁路,北接齐齐。石源(启永源)根距岐山县城18公里。
1940年11月1日,永兴公司开始筹建机器厂。蔡纺织厂厂址选定后,决定在西边建设机械厂,支持蔡纺织厂纺织设备及零部件的生产和维修。由于抗日形势剧变,当时只购买了116.4亩土地。1941年3月破土动工,第一批建成的工厂是简易平房和茅草棚。由于不具备生产条件,公司于4月份开始承接该项目。当时永兴公司的工厂没有安装电力设施,机械加工完全依靠人力摇轮、拉风箱、挥动大锤。工人们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一个月只能休息一天。机器厂8月1日宣布部分投产时,已建厂房5126平方米,员工200余人,其中设计人员7人,新招学徒180余人。1940年10月,永兴公司收购了济南诚通纺织公司,搬迁了部分机床、半成品6000纱锭和一批五金材料。除将2000锭留在西安维修外,其余锭子及材料全部运往机械厂维修安装。此外,还安装了各类金属切削机床25台、27.5千瓦原动机一台、6.4千瓦直流电机一台,以及柴油机锅炉等附属设备共8台。主要任务是修复一些不完整的生产设备,修复公司工厂内的一些旧纺织机,开发酒精蒸馏设备等少量其他设备。到年底,机床设备数量增至60台,全厂员工总数480人,其中职工56人,生产工人297人,辅助工人127人。建成1万多平方米厂房29栋413间。
由于数据有限,无法详细记录机器厂的征地情况。但蔡纺织厂的征地却留下了较为详细、生动的记忆。蔡纺织厂征地完成和机械厂破土动工的时间大致是在1941年3月,由此可见一斑。
蔡纺织厂厂址选定后,西安中国银行派韩巨川上下联系该厂址征地事宜。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宝鸡区行政专员温崇信将土地价格定为每亩900法币。2月11日,蔡县纺织厂筹备处派张忠实、韩巨川邀请岐山县有关人士来蔡洽谈征地事宜。17日下午,县政府派出政警队邢队长和8名政警前往蔡协助。18日上午圈地期间,百余名农民聚集阻拦,僵持数小时仍无结果。县长王金三(王金明,绰号“王蝎子”)接受文专员的命令,于25日亲自来蔡处理此事。下午三点钟,数百名农民被召集发言。农民拒绝了。王命人将两名领导人捆绑起来,并用木棍殴打农民。众人愤怒了,将韩巨川拖倒在地。他的外套被撕破了,身体也受伤了。县令的皮袍也被撕破,僵持了好几个小时都无法解决。政警拿出手枪进行威胁,并帮助县长等人到乡办事处避难。众人跟着围住了乡公所,直到晚上八点才散去。西安中国银行与省政府交涉后,省政府电告文特派员负责此事,凡敢阻挠者,一律绳之以法。温家宝立即派巡检署长陈大石作为专员代表到蔡国请绅商议。3月2日,他再次向人民群众发表讲话。现场只有不到一百名被征地业主。陈说:“办厂是民生的必需品,是抗日的必须,不能耽搁。地价是政府定的,不能增减,只能加价。”到地价。”要求生活补助。目前,必须先将土地围起来,其他条件稍后再谈。”至此,民众的怨声有所平息,然后以东南、北、南的自然边界为界,撒上骨灰。以西为扩展空间,以足足400亩为界。花。蔡纺织厂3号开始测量,13号到达西地块时,又被人堵住了。水泉西高坡土地被当地绅士王洪干买下,17日,蔡纺织公司在县城招待了两桌,与县长和绅士们协商,18日,在县城召开了购地会议。县长、专员代表、有关先生、部门、乡镇、包、贾长、地主代表等16人出席,经过一天的讨论,达成九点共识。除地价外,还有每亩补贴60元,青苗每亩补贴40元,迁坟补贴每座50元,大井每口补贴300元,一口小井200元。双方将直接协商树木的价格,围墙的尽头将是西边的水渠。其面积不得超过400英亩。1941年3月20日,王县长、陈大石、王洪谦先生再次来到蔡蔡。他们立即在西边的沟地上划出了灰线,开始在东边修建围墙,总共购买了374.99英亩的土地。
1942年,机器厂新机加工车间落成。
1943年,设计人员由初建时的7人增加到34人,占全厂61名员工的一半以上。1944年,设计师绘制了307种类型7069幅图纸。此时,需要开发的整纱机和部分织机的图纸和模型已基本完成。1943年至1944年,机械厂制造刨床等15种车床139台,自制率达92%。为保证纱机产品质量,纺纱锭杆、弹簧代用品等热处理技术试验成功,并建立了热处理室。
1945年,机器厂基本能制造从拆包、吹花、粗纱、纺纱到摇纱、包装的全部纺纱设备。纱线机的整个生产流程开始成型。同时,将机器厂的供电改为蔡纺织厂所属发电厂,生产用电、照明用电全部解决。年初,员工人数增至800余人。
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国内经济进入萧条期,机器厂裁员386人。到了1946年,由于物资供应紧张,又恢复招募。
1947年,工厂员工人数达到870人,生产设备数量增加到265台。此时,机器厂除了能够承接整个纺纱机械制造工序外,还开始改进老式的机器设备。纺纱机并开发织造、提花等机械设备。生产效率和旋压机精度大大提高。据机器厂1947年经营报告记载:“……(改进型)J-2型细纱机……与过去制造的诚通型、布拉特型相比,操作简单,产量提高。它是国内最受欢迎的细纱机,其中堪称最好的。”“我厂生产的成套棉纺机经过各厂安装使用后,可与进口产品相媲美。”虽然生产不断发展,但工人生活却很困难,工作条件差,打骂频繁,工资低,住所狭小,医疗条件差。这些条件在解放后逐渐得到改善。
1948年4月至1949年初夏,随着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官僚垄断集团企图解散机器厂,将100多台生产设备和部分员工迁往江苏丹阳,后来又迁往台湾。与此同时,雇主解雇了工厂大量员工,导致工厂产能大幅下降。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工人们组织起来保厂,开展“上访”斗争。加之时任厂长陈惠汉等高级职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围攻,最终工厂被保住了。1949年7月16日解放军接管该公司时,工厂有职工408人,各种生产设备144台套,厂房建筑面积平方米。
永兴公司还在机械厂旁边建了蔡家坡酒精厂。由于当时汽油严重短缺,制作酒精代替汽油,为永兴公司西北运输部120辆卡车解决了燃油问题。蔡家坡酒精厂也是由机械厂第一任厂长(东北大学实习厂第一任厂长)、也是酒精厂第一任厂长杨玉珍创办的。蔡家坡酒精厂几乎与蔡家坡纺织厂、机械厂同时动工。征地100余亩,购置20马力锅炉等生产设备。部分设备是由机械厂生产的。先采用干燥法生产,然后采用液体发酵法,每月生产酒精26万加仑,需要高粱、玉米、大麦等原粮120万公斤。它还配备面粉加工,最多有420名工人。后来,当有了汽油来源后,酒精生产就停止了,并扩建为面粉厂。安装了机械厂的大型自制面粉机。面粉日产量500袋,供应公司工厂及市场应用。还经营酱油、味精、醋、淀粉等调味品。1949年7月16日,解放军接管后,改为西北人民面粉厂。随着西北解放,1951年5月15日,西北工业部决定将人民面粉厂迁往新疆,并将全部房产划给西北机械厂。
永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徽
为了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1942年,在付道深(纺织工程专家、教育家,1950年加入民建,陕西纺织工业奠基人之一)的悉心指导下,永兴公司还在今天的西北机械厂六楼建立了工厂。村所在村创办民办永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时任机器厂厂长吴本凡(纺织机械专家,解放后任纺织工业部机械局顾问、二级工程师,1956年加入民盟)为第一任校长。设有机械、纺织两个专业,已办学五学期,招收学生300余人,已毕业200余人。他们大多分配到永兴公司工厂和中国银行所属的重庆玉丰、合川纱线厂服务。1950年,高等职业学校迁至咸阳,两校分别发展为咸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和咸阳纺织工业学校。后来,两校多次更名,并与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并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历经68年,发源于西吉的民办永兴工业职业学校终于扭亏为盈,现拥有学生2万多人,教职员工1人。新中国高职院校千余名学子相距百里重聚。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1万余名,为陕西乃至全国提供装备制造服务。工业方面,为服装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办永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发展脉络
为了解决蔡三厂职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永兴公司于1942年秋开始筹建小学,最初请扶轮小学在蔡桑厂临时办班。1943年,公司决定自办学校,隶属高等职业学校,定名为“私立蔡家坡永兴第三厂职工子弟小学”。1944年,因校舍不足,在蔡纺织厂设立总校,在机械厂设立分院,后合并。1946年1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岐山县私立永兴小学”。1948年秋,学校迁入高等职业学校。1950年秋,西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通知西北人民纺织建设公司(原永兴公司),三厂小学由各厂办,校舍腾出扩大高等职业学校设置。至于该职业学校是否于1948年9月停止办学、1949年的经历如何、为何由扩建改为搬迁,均未找到相关资料证实。如果有机会去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档案馆查阅一下,或许能找到答案。一个或两个。
另据甘肃商报2012年2月6日第8版转载的第《抗战时期中国银行对甘肃的贡献》号文章显示,永兴公司于1941年在兰州成立西北机械厂兰州分厂,是当时最大的机械制造企业甘肃省生产设备先进,产品品种齐全,满足甘肃省工业企业的需求。兰州面粉厂始建于1942年12月,首任厂长是韩巨川,他为蔡纺织厂选址。
新中国成立后,西北机械厂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科研和生产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始终占据一定优势。截止1989年底,占地1000余亩,拥有厂房21.3万平方米,职工5078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干部1125人,生产设备868台。输出干部职工2000余人承包援建新工厂。可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设备、电子元件工艺设备、电真空设备、钨钼丝加工设备、机械环境与可靠性检测设备、电子工业通用设备、电线电缆生产设备等八大类1000个品种,和其他设备。机电专用设备。然而,时间临近2008年1月,西北机械厂通过债转股改制为西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西安高新区。蔡家坡才成为公司的加工制造基地。
时光飞逝。对于我们这些在西吉长大的人来说,长久以来没有人会关注或记住工厂的历史。对我们来说,50周年和60周年只是我们可以炫耀的一些事情。数字。我们曾经固执地认为我们的工厂是最好的,我们的工人消费合作社产品最多、最全、过年前最受欢迎。我们正月十五的烟花表演和灯会吸引了三个工厂和车站的居民。他们支持老人和年轻人,挤满了所有的操场和灯火通明的体育场。虽然当时的烟花是一一射向天空的,但在那个年代,它们就像西洋镜一样神圣。我们潜意识里觉得陕西九、702不如我们,93、94、39都是山沟沟的小弟。
以1997年前后的经济危机、国企改革、工人下岗以及一些工人熟知的原因为代表,我们的西方机械日渐衰落,而陕汽、陕齿的发展却不再相同。每当听到西方机械工业工人的工资,我总是根据工资数额的增减而感到高兴或沮丧;每一次“雄伟的西北机械厂屹立中原大地,团结拼搏,敢于打硬仗”,求实创新,争创科技前沿……我们是中坚力量电子工业的未来,前途光明,前途光明,前途一片光明。”当《未来无疆》的旋律不知何时在我的脑海中大声响起时,我还是忍不住默默地感到迷茫!
正所谓“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国者以史为鉴”。当一位陕西朋友从西安寄来两卷照片《法士特厂志》时,他看着装帧精美,据说工厂日记每五年整理一次。我盯着它看了很久,没有说话。我拿着手机呆呆地站在那里,胸口像一块石头一样。我衷心希望有一天,我们的西吉能够重拾昔日的辉煌,也希望西吉的孩子们能够再次自豪地宣告,我是西吉的孩子,我的家在西吉,与岐山无关。跟蔡家婆没关系!届时,我们就能妥善管理西吉机械微信公众号,就能认真编写一本厂刊,记录建厂以来的苦难与辉煌。
本文最初于10月份撰写,2017年1月13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味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