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七年级(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随着西周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历史周期进入了战国时期。此时的秦国地处边境,社会经济、军事发展落后于山东国。面对落后的被动局面,秦孝公嬴渠梁试图向秦引进人才,改革自强。魏人商鞅顺应潮流,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在法律制度上,实行联席会议制度,轻罪从重。设立户口时,五户并列,十户并列。如果一个人犯罪,该团体的所有成员都会受到惩罚。通过联席会议制度,鼓励人们互相监督,防止亲友邻居互相包庇。另外,通过对轻罪的重刑,制定严格的法律和酷刑来约束人民,使秦国人民服从国家管理,不敢乱来。这里的人不仅有平民,也有贵族。
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度,重农抑商。井田制度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度,土地私有化,提高了人民务农的积极性。此外,开垦土地有奖励,粮食多产者可减免税收。同时认为商人是逐利的,在不从事物质生产的情况下获得大量利益。因此,如果你是一个农工商业学者,你就不应该成为一个商人。对商人征收重税,经营范围受到限制。
3、政治上,废除士卿、士禄制,全国实行郡县制。也就是说,废除了贵族官员和爵位的继承制度,为普通百姓开辟了晋升通道。郡县制的实行,开启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从此,郡县制成为后世国家管理治理的典范,并持续影响近代。
4、军队中,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并颁布按军功二十级爵制度。士兵们通过按压敌人的头部来奖励,这就是所谓的“占先俘之功”。通过战争为秦军士兵开辟了晋升通道,迅速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这就导致了秦军在战斗中争功立功,在战斗中割掉敌人的耳朵。
5、文化上,儒家经典被焚烧,游子被禁止,法家思想统治。通过重新实行禁儒、重法,打击了反对变法的旧贵族。促进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
6、税收方面,设立户籍,五户同居或十户同居。规定居民实行个人户口登记,军税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一方面人事管理加强,另一方面国家税收快速增加。
7、在制度上,统一度量衡制度。这使秦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标准的计量体系,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促进了人员的流动和交流,稳定了经济秩序。另一方面,政治上也有利于消除地方分裂主义的存在。
八、迁都咸阳,一方面削弱旧贵族对变法的阻力,另一方面消除山东六国的威胁。最后,促进了关中平原的开发。从此,秦国结束了多次迁都的历史,一直定都咸阳,直到秦朝灭亡。
但商鞅变法中轻视教育,对轻罪实行重刑,在战乱年代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这一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秦人的剥削和压迫,为后来的统治埋下了隐患,最终引发了后秦农民起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