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南北榜案对高考制度影响(南北榜案知乎)

南北榜案对高考制度影响(南北榜案知乎)

发布时间:2025-02-19 00:50:44 课外活动 393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明朝洪武三十年,发生震惊朝野的“南北帮案”。大学士刘三吾主持科举考试,考进士50多人。帝国名单公布后,北方考生发现,这五十多人全都是南方人,名单上没有北方人。

北方考生认为,考官刘三吾有徇私舞弊、搞地域歧视的行为。他们纷纷联手,甚至在路上堵住官员的轿子,以表达不满。事情越闹越大,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南北榜案对高考制度影响(南北榜案知乎)

为了平息舆论,给北方士人一个交代,朱元璋下令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并要求前状元张欣和现任状元陈友重新标注一起考试,从落榜的考生中多录取一些北考生。

然而调查结果让朱元璋大吃一惊。经过详细调查,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北方考生的水平确实不如南方考生。有的文理科试卷甚至“不合理”,录取结果没有问题。结论一出,北方候选人义愤填膺。朝鲜不少北方官员也对此表示不满,要求重新选拔官员,对试卷进行公正审查。

作为明帝国最高级别的选官考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边倒局面,两次获得同样的成绩。

朱元璋大怒,下旨处决了新科状元陈友和阅卷的前一年状元张欣。所有负责考试的官员都被斩首并被抛弃。85岁的考官刘三吾,因名声大噪,年事已高,被判处流放军中。

在杀死两名顶尖学者和一批考官后,朱元璋宣布考试结果无效。同年5月,朱元璋重新进行联试,亲自批卷,将61个录取名额全部让给了北方考生。

此案之后,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南榜和北榜。南北考生分别试卷、分别录取,确保洪武三十年“一面倒”的情况不再发生。

南北分卷的余波影响到了今天的高考。高考不仅分南北试卷,而且还在各省设题,招收不同省份的学生。

很多人感叹,北京的考生考清华北大比偏远省份的考生容易得多。不但考生少而且名额多,而且试卷也各不相同。来自边远、人口众多的省份的考生,只能与书山题海较量!北方考生的这份“安逸”是用明初两位状元的头颅和鲜血换来的,但这对其他考生并不公平。

然而,朱元璋并不想要公平。他当然知道南方的候选人比北方的候选人更优秀。往年,科举考试的招生人数南方多于北方。他之所以大肆杀戮,践踏公平,是因为在他眼里有比公平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政治。

当时明朝建立不久,元朝在漠北、辽东、西北等地仍然保留着强大的军队。仅朱元璋在位期间,元朝残军就对明朝北疆进行了十次大规模入侵。

更令人担忧的是,元朝执政近百年,北方人民对元朝有一种家国情怀。很多学者都把自己视为元朝的幸存者,对明朝的向心力并不强。

如果任由北方人与明朝中央政府疏远,元军卷土重来,朱元璋恐怕连皇位都无法坐稳。因此,如何赢得北方士人的欢心,是朱元璋面临的重大政治问题。

争取农民,减税降费;笼络学者,开设课程招收学者。不过,刘三五、张鑫这样的书呆子,却不懂圣意。朱元璋下令重试试卷后,仍然没有录取一个北方考生。

于是,朱元璋只好亲自出题,将61个名额全部让给了北方考生。他还砍下了两名顶尖候选人的头,以让北方候选人保持沉默。

什么是政治?顾全大局、了解大局、为大家服务,这才是政治的真谛。公平是审查员和法官的事,与政客和官僚无关。政治不是法律。法律必须公平,但政治只看利弊。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妥协也有交易,需要平衡与和解。

因此,追求公平的考官被逐出军队,坚持原则的第一状元被处决。相反,笑到最后的却是那些文科文盲、理科文盲的北方学渣!这个结果不公平,但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