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中国图书版本库(中国图书版本cip)

中国图书版本库(中国图书版本cip)

发布时间:2025-02-10 14:58:16 课外活动 534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图书信息

《中国图书版本学》(新版本)

中国图书版本库(中国图书版本cip)

作者:姚博月

定价:96.00元

格式:32页,精装

卷数:1卷

发表时间:2022年6月

书号:ISBN978-7-5598-4903-8

简单的介绍

本书是姚博月《中国图书版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的修订版。作者结合自己近20年来的经验积累和研究经历,在保留上一版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使本书内容更加全面、思想更加成熟、内容更加丰富。实用性、可操作性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从版本理论、版本历史、版本分析、版本鉴定、版本渊源、版本比较、版本评价、版本目录等方面阐述了版本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版本。详细介绍了中国从古至今各类图书版本的制作、发展和鉴定方法。本书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合广大图书收藏家和版本爱好者学习和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关于作者

姚伯跃,1963年4月出生,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版本学、古籍编目、图书馆史等。着有《版本学》《黄丕烈评传》《惜古拂尘录》《燕北书城困学集》等书籍,发表论文80余篇。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与基础理论研究》首席专家。后记

这本书的标题是《中国图书版本学》(新版),但实际上是这本书的第四版。原始版本是1991年的打字油印版本,标题为《图书版本学纲要》。当时我在北京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现信息管理系)任教,讲授课程《图书馆古籍编目》。因为我深感这门课程所教授的版本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所以我决定开设这门课程。《版本学》个课程。当时我才20多岁,系领导担心我以当时的知识能否讲好这门课。但我从1985年起就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从事古籍编目实践,对版本有特殊的认识。经过与我提出的想法进行激烈争论后,我最终被批准开设这门课程。于是在1989年秋天,我第一次给我系图书馆学专业1987级本科生讲授了《版本学》课程。1991年7月,我油印出版了《图书版本学纲要》,十万多字,装订成厚厚的16克拉书。这本书看起来相当不错。由于《版本学》课程教学效果良好,系将该课程拓展为全校性选修课,同时也将其列为函授学生的学习课程。我还得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的支持,并确认了《版本学》一书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北京大学中文系孙钦山教授和同系白华文教授为此撰写了建议。1993年,我的《版本学》正式出版。《版本学》分为九章。除第一章“版本与版本学”有6字外,其余八章均为4字,分别是:版本史、版本分析、版本类型、版本评价、版本鉴定。版本源码流程、版本验证、版本目录,看起来很整齐。在本书的写作中,我努力构建完整的版本研究学科体系,并试图从定义的角度对所涉及的相关术语给出尽可能标准的定义。现在看来,这些仍然是这个版本的优点。然而,由于这可能是北大出版社出版的最后一本印刷书籍,因此本书的印刷、纸张和装订质量都难以令人满意。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决定重印该书。不过,此前这本书还没有电子版。为了节省我打字的时间,他们先对书本进行OCR文字识别,然后把识别出来的文字交给我,让我修改、添加。由于OCR错误太多,无法纠正;我也没有掌握其错误的规律,如“人”与“入”不区分,“从”与“簇”不区分,“日”与“日”不区分。因此,虽然OCR文字识别文本中的大量错误已经被纠正,但仍有很多错别字没有被发现,令人尴尬。2004年本版标题改为《中国图书版本学》。这是因为考虑到该书的版本研究是针对中文图书,不涉及外文图书版本,故名副其实。本版将原“出版类型”章节的内容扩充为三章,即第八章“中国历代图书版本及其识别”、第九章“中国古代主要版本类型及其识别”、第十章“中国古代主要版本类型及其识别”。《现代图书的版本类型与识别》,稍微丰富了相关内容,但也失去了第一版《版本学》章节标题的工整。2018年,我作为天津市领军人才引进到天津师范大学,成立了古籍保护研究所,并再次开始教授《古籍鉴定与编目》和《古籍版本学》课程。

学生需要版本学的教科书,但近年来编辑出版的版本学著作很少,所以我很自然地想到修改和重印我过去的书《中国图书版本学》;我还想修改并重印我的书,包括这本书。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所教师的相关著作整理成《古籍保护丛书》套出版。我的想法得到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领导的积极认可,他们高兴地表示愿意出版该系列丛书,《中国图书版本学》将作为该系列丛书的第一本书。虽然换了出版社,但我并无意割断我的书和过去的联系,所以我还是用了书名《中国图书版本学》,以“新版”的形式出版。《中国图书版本学》(新版)沿用了上版的主要内容,但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继承第一版《版本学》整齐的章名,重点构建版本学科框架;第二部分沿用了第二版《中国图书版本学》最后三章的基本内容,但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本版尽力修正了以往版本的文字错误,增加了重印版、锡活字版等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第一章、第八章第四节等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总体来说,新版本继承了之前版本的优点,纠正了过去的缺点,版本质量得到了提升。为了突出本书的理论价值,并降低价格,让更多读者买得起,新版不包含彩页。这也是考虑到一本版本不可能包含足够多的古籍、书籍和图像的彩色图像。如今,已编纂出版了许多古籍、书籍、图像、图像目录。网络上的古籍、图书、图片、图像资源也日益丰富。读者可以利用各种古籍沿途看到影子图像。希望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苦心,在本书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不断加深对版本学的理解。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唐文辉、编辑部主任肖艾静、文学分会会长陆朝阳等同事表示感谢。他们大力支持古籍保护事业,无条件同意为我和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所提供服务。老师们发表了古籍保护方面的学术著作,他们的眼光和勇气令人钦佩!感谢负责审稿本书的编辑们,他们为保证本书的质量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最后,感谢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所2018级、2019级、2020级研究生。同学们在教授《古籍版本学》课程的同时,也对本书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让我充分体会到教与学的深刻道理。说实话,尽管这么多年了,对于这个新版本的《中国图书版本学》,仍然有很多遗憾和担忧。学海无涯。越往前走,越感受到版本研究的深度。越是觉得自己的知识有限。我对版本研究的理解还不清楚。希望各界学者赐教。我将非常感激!继本书之后,《古籍保护丛书》的其他书籍也将在5年内陆续出版。我希望这本书的出版是这个系列丛书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坚信我们所做的一切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姚伯跃

于学岱斋

2021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