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包里藏花的男孩英语(看到这个包里藏花的男孩英文)
看到下面这个小男孩我真的很暖心!
前段时间的妇女节,一个小男孩背着书包走进了妈妈的店里。
只见他把校服披在身后,脸上挂着神秘的笑容,一进门就径直朝妈妈走来。
面对众人的目光,小男孩平静地掀起了校服,缓缓转过身,露出了藏在书包里的花束。
看到如此温馨的场景,老母亲的心都融化了,她笑得合不拢嘴,周围的人也“哇”地叫了起来。
原来,这是小男孩给妈妈买的妇女节礼物。放学后,他用压岁钱去花店订花。
这是什么神仙孩子?他是来报恩的吗?
不仅父母无私地爱着孩子,每个孩子也都乐于为父母制造惊喜。
但遗憾的是,当收到孩子送的小礼物时,很多家长并没有做出正确的回应,反而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孩子失去了表达爱的机会,在父母眼中逐渐成为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殊不知,正是父母缺乏表达爱的能力,磨灭了孩子内心对爱的渴望。
父母拒绝孩子的爱意,亲子关系不会太好
上面这对母子的暖心举动,让我想起了另一对母子。
与上面的男孩类似,江苏南通的一位著名男孩也为母亲精心准备了礼物。
原因是他看到妈妈的手机已经很破旧了,但他又舍不得更换,于是他悄悄拿出自己积攒的压岁钱,准备给妈妈的手机换一部新的。作为一个惊喜。
想起妈妈拿到新手机时的喜悦,男孩又担心又期待,于是把手机藏在怀里。
可当他拿出手机递给妈妈的时候,却遭到了妈妈愤怒的呵斥:
“你这就是乱花钱!赶紧去把手机退掉!”
可以感觉到,母亲非常生气,因为男孩擅自用压岁钱买了手机。
但男孩感觉如何?
为了给妈妈买一部自己想要的手机,他一次又一次地去商店比较,并在网上查找“攻略”。为了省点钱,他花了很多时间和店员讨价还价。
男孩以为自己可以让妈妈开心,得到夸奖和表扬,但换来的却是无情的责骂。
最终,在母亲的“逼迫”下,男孩无奈归还了手机。
没有孩子不想从父母那里获得爱和理解,可有时候得到的,却是批评和打击。
也正是因为如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要么紧张,要么无话可说,永远不可能亲密无间。
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曾说过:
爱是人的一种主动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提升的一种能力。
在纪录片《幼儿园》中,记者采访了这些无知的孩子,问他们:
“你有没有听妈妈说过我爱你?”
孩子1直接回答:
“不。”
随后记者问老二:
“你想对谁说我爱你?”
孩子露出羞涩的笑容,不自觉地移开视线,说道:
“我不好意思说,因为那个恶心。”
在孩子的认知里,表达爱是令人厌恶的、令人厌恶的,所以“爱”这个词是不容易说出口的。
那么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这么抗拒表达爱呢?
显而易见,大概率是父母很少对他们表达爱,孩子很少从父母那里获取感情的真实表达。
这就导致孩子在小的时候很难获得爱的主动能力。长大后,他们会更加倾向于矜持,不愿意主动向父母和亲人表达爱。
别吝啬对孩子表达爱意
不知道你还记得庞中旺吗?
2017年高考沧州市理科第一名。他的母亲瘫痪,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家庭条件十分不理想。
但困难从未击倒他。庞中旺从小就在放学后收集废品和破布,试图尽可能减轻家里的负担,成绩在名利上也一直名列前茅。
支持他一路前行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母亲的爱。
虽然身体残疾,但母亲态度很好,经常对庞中旺说:“妈妈爱你。”
提起家人,庞中旺一脸自豪:
“我妈妈那么好,我姥姥姥爷那么好,我的每一个家人都那么好,我觉得他们应该羡慕我的家庭。”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爱的灌溉。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些积极的表达。
所以,当孩子带来精心准备的礼物时,不要乱批评、批评。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真诚的感恩和爱的回应。
只有我们毫不犹豫地向孩子表达爱,让他们被爱的温暖包围,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回应别人的爱。
结语:
也许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中国式父母都羞于表达爱,甚至会不知不觉地用过于生硬、尴尬的方式向孩子表达所谓的“爱”。
但这种教育方式是错误的。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正确回应孩子的爱的表达,不要吝啬对孩子表达爱,让孩子明白自己是被深深爱着的。
今日话题:你经常对孩子表达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