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西南联大的老师们(西南联大知名老师及学生)

西南联大的老师们(西南联大知名老师及学生)

发布时间:2024-09-17 11:03:35 学习方法 309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原标题:西南联大:老师不高兴就骂他,一学期只教了半篇文章,学生却轻松考上哈佛。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负责教学的老师和负责学习的学生互为主体,两者同等重要。

西南联大的老师们(西南联大知名老师及学生)

然而,曾经有一所学校可以说是“怪异”。学校的老师里,有的人不开心就会在课堂上训斥;有的人会在课堂上责备他们。有的老师一个学期只教了半篇文章,就抛弃学生去吸鸦片。“擅自离校”已持续半年多;有的老师太懒,有的老师太笨,有的老师太庸俗。学校里的学生也很“奇怪”,闲着没事就喜欢去茶馆。

按理来说,这样的学校一般不可能培养出好学生。不过,这所学校是当时国内最著名的大学,它的学生很容易考入美国哈佛大学。

那么,哪所学校如此神奇呢?学校里的老师是怎么教出能上哈佛大学的好学生的?

一所成立仅9年的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校长被任命为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合并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三个月后,三所学校的1600多名师生长途跋涉齐聚长沙。

然而,学校虽然迁至长沙,但仍然没有逃脱日机的轰炸。面对这种情况,1938年2月,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最终决定兵分三路,前往云南昆明。这就是后世著名的西南联大。1937年11月1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日,后来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

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的存在时间并不长。从1937年11月算起,到1946年8月三所大学北返时,仅仅历时8年零11个月。不过,学校成立时间虽短,但西南联大却培养了许多知名学生,如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叶笃正、刘东升、黄昆等人。

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不仅是因为这些学生才华横溢、聪明才智,还因为西南联大有一群“奇怪”的教授。

西南联大教授

闻一多和学生一起抽烟

闻一多老师曾在西南联大讲授《诗经》、《楚辞》、《尔雅》等近10门课程。他讲课非常生动,能够描述诗歌创作的背景,仿佛亲历其境。同时,他能够结合当前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

比如,谈及杜甫的《三官三别》时,闻一多老师愤怒地说:“为什么一千多年过去了,中国还是那么悲惨,甚至比那时更惨呢?”下课前,闻一多老师特地布置了一份作业:《给蒋介石主席的一封公开信》。

闻一多

1939年5月25日,闻一多老师在《诗经·采薇》讲课时,曾感慨地说:“‘昔日我走,柳树依附;如今我思念,柳树依附。雨和雪正在下。这是一句千古名言,描写了战争时期军人的痛苦,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说起闻一多,他抚摸着抗战以来留的胡须,眼神十分深邃,充满感情。

说到《古代神话与传说》的时候,闻一多拿了一张粗糙的纸,在上面画了伏羲和女娲的图。他把它钉在黑板上并开始讲话。无论研究多么复杂,他都能专注。他用这张图,讲得很有逻辑、很生动,以至于与这门课程无关的工学院的学生听说了,纷纷穿过昆明城,来到昆明北校区的大教室里。参加讲座。

闻一多

闻一多老师之所以在学校里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不仅仅是因为他教得好,更是因为他没有架子。他喜欢在课堂上抽烟。下面的同学见状,心想:既然老师已经抽烟了,抽一会儿也不算多,于是有的同学也纷纷效仿,掏出香烟开始抽烟。闻一多老师见状也没有阻止,高兴地和学生们一起把烟抽干了。

刘文典一学期教了一半文章

1938年11月,西南联大做出了震惊全校的决定:“聘请沉从文先生为我校教授”。当时,西南联大是全国学术精英的聚集地。可以说,硕士有多少,博士有多少,狗也有多少。教授大多毕业于欧美名校,少则毕业于北大、清华等国内顶尖大学。

于是,学校这次选择聘请小学未毕业的沉从文担任教授。这种不拘一格的做法立即引起了学校一些教授的抵制,其中最激烈的是“国学大师”刘文典。

沉从文

刘文典这个称号并不是自封的。他在国学上确实很有造诣,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庄子》有很深的研究。据他介绍,从古到今,懂庄子的人只有两个半。一半是庄子本人,一半是刘文典,一半是所有研究庄子的人。

1938年春节,刘文典来到西南联大,他独自一人从北平骑行到千里之外的昆明,一时间传为佳话。

人们普遍认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够“山崩地裂也不变色”。然而刘文典却是一个典型的另类,脾气非常火爆。他担任安徽大学校长时,遭遇学生骚乱。恰巧蒋介石正在安庆视察,就去见刘文典。

刘文典

蒋介石第一次看到衣着不修边幅的刘文典时,愣了一下说:“你是刘文典吗?”刘文典立即回答:“你是蒋介石吗?”蒋介石被刘文典惊呆了。我跳过这个话题,要求刘文典严惩那些“捣乱”的学生。结果刘文典立即表示,学校里只有老师和学生,他不知道哪个是共产党。蒋介石应该当好统帅,管好自己的士兵,自己负责校务。

彻底被刘文典激怒的蒋介石立即跳起来痛骂刘文典。结果刘文典也愤怒地指着蒋介石的鼻子骂他是新军阀。他也冲上去殴打蒋介石,却被卫兵拖了出去。

蒋介石

脾气暴躁的刘文典看不起蒋介石这个战士,看不起新文学,更看不起连新文学都没学过的沉从文。我曾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骂沉从文:“他有什么资格当教授?你想当教授,陈寅恪一元钱,我十毛钱,沉从文教授只值钱。”一便士。”

有一次,多架日本飞机对昆明进行了空袭。防空警报拉响后,刘文典和他的学生赶紧护送陈寅恪避难。跑着跑着,看见沉从文也出来避难,他立刻骂道:“我要是被炸弹炸死了,就没有人教学生庄子了,你沉从文怎么跑了?”

刘文典国学基础扎实,教学也十分出色。有一次,他在教《乌梅村研究》课时,一节课只教了两行诗:“玉镜十二环修眉”。内容虽小,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所以,即使他一学期教了一半《昭明文选》,仍然有很多学生愿意听他的课。

刘文典

刘文典曾在日军轰炸时说过:“我宁愿被飞机炸死,也不愿旷课”。但他没有按照他所说的去做

刘文典又被称为“尔云居士”。第一个是云南烟(生鸦片),第二个是云南火腿。刘文典上课时经常吸食鸦片。为此,学校还专门为他安排了一名勤杂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拎水壶,给他装水。

1943年,云南普洱盐商张孟喜邀请刘文典为其母亲撰写墓志铭。刘文典知道张梦溪一家所在的普洱县漠黑镇盛产优质鸦片,便随口向西南联大常委蒋梦琳等人打了招呼。他“欣然同意”。张梦熙给了他五十两鸦片,刘文典在漠黑呆了半年,忘记了学校里的所有课程。

刘文典

中文系代理主任闻一多对刘文典无故旷课半年的行为不屑一顾,坚决主张不再续聘刘文典。刘文典知道后非常生气,到北郊司家营找闻一多的“理论”。结果两人立刻大吵了一架,在场的朱自清完全无法劝阻。

最终,因性格得罪了不少人的刘文典愤而离开西南联大,前往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

太懒、太蠢、太庸俗

钱钟书

在西南联大的教授中,刘文典并不是唯一的疯子。如果说刘文典是资深教授中的狂人,那么后起之秀中的狂人无疑就是被当今人们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老师。

钱钟书老师可以说是世间罕见的天才。考入大学时,他数学考了15分,语文和英语都取得了全A。因此,他考入了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钱钟书的傲慢与蔡雪齐名。毕业时,外国语言文学系提出让他去读研究生,学习英国文学。结果钱钟书说:“清华大学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担任钱钟书的导师!”

钱钟书

钱钟书的“地图炮”,相当于嘲讽清华大学的所有教授。他甚至看不起“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更何况他的导师吴宓在清华大学的名声很差。

吴宓在清华大学的地位很高。在美国留学时,与陈寅恪、唐永通并称为“哈佛三杰”。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与妻子陈新生生下了三个女儿。

谁也没想到的是,结婚第七年,吴宓就公开宣布自己爱上了同学朱俊毅的表弟毛彦文,随后迅速与妻子离婚,留下三个女儿抚养。由他的妻子。然后他就疯狂的追求毛彦文。在追求毛彦文的同时,他还与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女学生传出绯闻。

吴宓

最终,毛彦文嫁给了比他大33岁的熊希龄。

由于吴宓的恋情太出名,很多学生上课时喜欢以“提问”的名义向他提问,而吴宓也经常逃跑。也正是因为如此,钱钟书年轻时并不重视吴宓。他曾为吴宓写过书评,说他是“中年隐形文士”,毛彦文是“岁月已逝的风骚女子”。

愤怒的吴宓在日记中写道,当他读到这篇文章时,“感觉像被针灸鞭打了很多次”。

吴宓

虽然吴宓作为学生对他很生气,但后来他又与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共同力劝钱钟书来西南联大任教。随着时间的推移,钱钟书后悔自己的年少轻狂,主动向吴宓道歉。然而吴宓心里却有一根刺,两人的关系也很普通。

然而钱钟书的疯狂此时还没有平息。到联合国大学后,他教授了三门课程:新生英语、文艺复兴文学、现代小说。他的课风趣幽默,深受学生欢迎。我很喜欢它,但教了一学年后,我没有说再见就离开了。原因是他的疯狂让他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

钱钟书

西南联大流传着一个笑话:“西南联大外语系一点都不好,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庸俗。”有传言这句话是钱钟书说的,虽然钱钟书的妻子杨绛后来辟谣说没有这回事,但很多人还是相信这是钱钟书说的。

在被评为“太懒”、“太笨”、“太庸俗”的三个人中,叶公超后来成为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吴宓是钱钟书的老师,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陈福田当时担任系主任。巧合的是,这三个人当时与钱钟书的关系并不好。后来,当有人向叶公超提到钱钟书在联合国大会的经历时,他也说:“我不记得钱钟书曾在那里教过书。书。”

钱钟书

由于他与同事关系不好,而联合国大会又同意聘他为教授,所以最终只给了他“副教授”的头衔。他的父亲钱继波是湖南蓝田师范学院的一名教师,他又写了一封信请他照顾。于是,钟书选择了不辞而别。1939年暑假去上海探亲后,直接前往湖南。

联合国大会“唯一成熟的法西斯分子”陈泉

1934年,拥有欧柏林大学硕士学位、基尔大学博士学位的陈泉回国,开始在清华大学教授英国和德国文学。1937年举家随校南下,三年后与雷海宗、何琳等人在昆明创办《海赋》双月刊杂志,并邀请沉从文、冯友兰、朱光潜等人为特约撰稿人。经费由云南省财政厅提供。

陈全

结果,这篇文章只持续了一年。由于日本频繁轰炸以及纸张印刷困难而停产。随后他们找到了《战国策》的主编王云生,开始了《大公报》的副刊。《战国》停刊后陈泉不甘放弃,创办了《战国》杂志。结果出版了五期,又停刊了。

陈铨等人得到了当时联合大学众多学者的支持,被称为“战国政策派”。很多人之所以支持,是因为他们致力于抗战背景下的文化重建,思考如何在当今各民族竞相生存的形势下保存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张银林、何琳、陈泉

“战国策派”的宗旨是“不红不白,不左不右,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民族第一,国家第一,集中意志,集中力量”。用“文化形态”阐释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今的世界格局,批判中国柔弱的文化传统,提倡尚武精神和英雄崇拜,主张恢复并重的战国文化。文武要适应当前世界形势。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

陈铨受尼采影响较大,思想比较激进。他认为当今世界是“战国时代的重演”,必须强调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此,他被认为有“法西斯倾向”,受到左派批评。文学批评。

《民族文学》

然而,陈铨等人实际上只有纯粹的民族主义知识分子情操,并无政治野心。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影响,他仍被认为是“法西斯”。后来,美国汉学家易社强在写《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时,也称陈全为“联合国大学教师中唯一的十足的法西斯分子”。

西南联大学生

这么多个性鲜明的老师,联大的学生自然也各不相同。学校师生最广为人知的爱好就是“到茶馆泡茶”。当时,联达大学附近的文林街、凤竹街、龙翔街等处,有不少当地人或外地人开设的茶馆。茶馆里除了茶,还有很多小吃。茶馆里常常挤满了联大的师生(其中以学生为主)。

学生喜欢茶馆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联大没有固定教室。如果你想自学,就得自己找地方。虽然可以去图书馆,但经常没有空位。宿舍里光线太暗,而且没有书桌。这时,外面的茶馆就成了绝佳的选择。

第二:曾经有一段时间,昆明的供电超负荷,电压经常降至160伏以下,以致白炽灯泡开始发红光,无法看书。我应该怎么办?去茶馆。

这天,两个物理系的年轻人在茶馆里聊天。

“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文章,你读过吗?”

“看过了。”

“这个怎么样?”

“没有原创(创新),你一定老了,糊涂了!”

这两个学生中,提出问题的人名叫黄坤,回答的人名叫杨振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