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入茶为药(入药的茶)

入茶为药(入药的茶)

发布时间:2024-11-11 21:05:38 学习方法 932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6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布了题为《一块果皮如何串起百亿规模产业链——解码新会陈皮》的报道。

一斤果皮能卖50块钱,果肉却当肥料……笑”。

入茶为药(入药的茶)

新会柑是制作新会陈皮的唯一原料。近年来,新会陈皮市场蓬勃发展。当地许多家庭都储存陈皮作为嫁妆送给女儿。新会陈皮的价格也相应上涨。

一小块果皮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转化为柑橘茶、陈皮蔬菜、陈皮酒、陈皮零食等。横跨医药、食品、茶叶三大领域,链接数千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

新会陈皮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的力量是什么?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探访“陈皮之乡”新会,梳理新会陈皮产业发展,解码一块皮如何串联百亿产业链。

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新会柑橘种植园内,种植者展示着自己收藏的20年树龄的新会陈皮。新华社每日电讯记者莫欣摄

柑橘类水果一年三季采收,果皮“包裹”产业链

“去年我种的橘子鲜果价格是8元到12元一斤,几乎是前年的两倍。这几年陈皮市场这么火爆,我希望这些橘子能继续卖下去。”今年能卖个好价钱。”张建荣的百亩柑橘园位于新会柑橘主产区之一的双水镇。看着自家柑橘园里生机勃勃的景象,农民充满了向往。

供需关系叠加疫情影响,陈皮市场两旺。以2020年下半年为例,各年份新会陈皮收购价和市场零售价同比上涨20%至40%。

“树枝上开满了这么多花,等它们长成大柑橘时,不会把树压坏吗?需要把多余的花清理掉吗?”今年4月,记者在新会采访询问张建荣。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新会茶橘一年可以采收三个季节,每个季节的茶橘皮都可以制成不同的产品。”张建荣说。

据介绍,新会蜜柑根据采收时期不同可分为青皮、红皮、红皮三种。这三种柑橘皮都有自己的气味、质地和功能。绿皮柑于立秋至秋分期间采摘,皮呈绿色;红皮柑橘在秋分至立冬期间采摘,皮黄至黄绿色。红皮柑是立冬后采摘的,果皮鲜红至鲜红色。

新会陈皮需要在新会经过至少三年的自然陈化,才能成为新会陈皮。在此期间,陈皮要经历新会当地湿热、湿冷交替的气候,这对新会陈皮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由于陈皮具有“越陈越熟”的特性,新会陈皮越老,价格自然也就越高。

据新会陈皮村标准化仓储中心2022年3月10日公布的《新会陈皮标准干仓陈皮价目表》显示,根据产地不同,3年原陈皮市场价格为每斤790元至2710元;5年原陈皮市场价格1240元至4000元每斤。新会当地一家陈皮公司的网店里,10年陈皮罐头售价近6000元每斤;一罐120克的21年新会陈皮售价近3万元,即1克。近250元。难怪当地有句俗话:“一两陈皮成一两黄金,一百年陈皮胜过黄金”。

与高价格并存的同时,市场上还存在大量伪劣产品。记者在某购物平台上看到,一些商家以80元/斤的价格出售所谓的“20年新会陈皮”,与上述同类年份产品的价格相差甚远。

“陈皮的价格受产地、陈化年份、储存条件、供需等多种因素影响。市场上确实存在不少外来柑冒充新会柑、化学柑橘等乱象现象。”采用工艺加速老化,甚至出现一些劣质产品,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新会红大堂陈皮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长城告诉记者。

2022年3月,受访者廖长城(左)、潘华金(右)观察并讨论新会柑橘种植园果树的生长趋势。新华社每日电讯记者莫欣摄

在他看来,近两年新会陈皮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新会陈皮”的品牌价值一路飙升。很多人都想“搭便车”赚快钱,这也导致了一些行业的混乱,但他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有了新会对公共品牌的保护,用不了多久市场就会被淹没。

记者了解到,新会多家企业正在有序推进“新会陈皮溯源”工作。未来,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追溯陈皮从田间到仓库的产地。

除了用陈皮制作新会陈皮外,以完整的陈皮为容器制成的甘普茶,灌装普洱茶,是新会陈皮融入茶叶市场的重要产品形态。众所周知的“小青柑”就是甘普茶的产品之一。

此外,新会陈皮与地方特产相结合形成的产品形态也在不断丰富。陈皮酒、陈皮花生、陈皮香肠等产品相继推出,不断丰富一块皮能“包裹”的产业链内容。

市场需求旺盛。收集为“嫁妆”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新会陈皮产业产值不足1亿元。2015年左右开始,产值快速上升。2016年30亿元,2017年60亿元,2018年近90亿元,2021年145亿元。新会陈皮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接近百亿元,在中国——种中药材中排名第一。2020年区域农业产业品牌排名第一,材料行业。纵观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曲线,这一时期小青柑市场的火爆成为重要推动力。

相传清代新会进士罗天池在云南为官时,因茶香而受到启发。他把家乡新会红柑的果肉挖出来,塞进当地的普洱茶里。经过长期陈化,普洱茶吸收了陈皮的香味,创造了第一款陈皮普洱茶。甘普茶的生产虽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一直是新会当地的茶饮。

2009年,梁伟钊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随家人移居香港。2013年,他辞去香港公职,回到新会双水镇创业。他亲身经历了小清柑为新会陈皮产业发展注入活力的关键节点。

“2013年,我创业建厂,生产出了第一批小青柑产品。但到了广州芳村等大型茶叶市场,几乎没有人知道。如果想做好小青柑,需要用果壳,是新会柑,泡茶也必须用优质普洱茶,成本降不下来,一开始就很难扩大销量。梁伟钊回忆道。

小青柑的晋升很快就出现了逆转。2015年至2016年,云南澜沧古茶等普洱茶龙头企业大举进驻新会,瞄准小青柑这一融合普洱茶香与柑橘果香的新兴茶饮料品类,希望能够利用这一点。产品具有“一丸一泡”的特点,聚焦年轻消费群体。

被诉人梁伟昭正在新会柑橘种植园修剪果树。受访者动态

梁伟昭的新会柑茶加工厂很快就接到了为云南普洱茶公司加工小青柑的大量订单。随着小清肝品类获得市场认可,他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后,梁伟昭扩建工厂、承包土地,增加新会蜜橘的种植面积。据梁维朝介绍,小青柑业务高峰期,工厂90%以上的产能都用于加工小青柑,几乎没有精力再顾及陈皮的原始加工。

2010年至2018年,整个新会地区柑橘茶产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8500吨,产值也从零跃升至34亿元。

小青柑虽然是大众化产品,但新会毕竟是陈皮的原产地,而不是茶叶的原产地。用来灌装小青柑的普洱茶的供应渠道也掌握在别人手里。“随着这两年陈皮市场的兴起,我们工厂的产能比例现在已经逆转,陈皮加工占产能的90%以上。”梁伟钊说道。

“这也是新会陈皮产品种类多元化带来的好处,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产量,每个收获季节采摘多少种水果,加工季节重点生产什么产品可以灵活调整。”梁伟昭补充道。

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号文,首次提出陈皮在中药治疗中的相关应用。此后,多个版本的诊疗方案中都提到了陈皮。不仅是国家的COVID-19诊疗方案,很多地级及以上城市卫生管理部门发布的中医防治方案也多次提到陈皮。

新会某主要从事陈皮业务的上市公司2021年财报显示,该公司2020年陈皮销量增长84.5%,2021年增长151.15%,市场对新会陈皮的强劲需求可见一斑。

马翔是山东淄博人。他从2008年左右开始从事普洱茶的销售,接触小青柑后,他逐渐看好新会陈皮的销售前景。现任新会红大堂陈皮茶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他告诉记者,以前新会很多人都做陈皮,但基本上都是量力而行。很少有人知道如何采集陈皮。而且,当时陈皮的储存条件有限,所以市场上陈放十年以上的陈皮数量较多。数量极少,二十岁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

新会陈皮的收藏价值也逐渐显现。如今,新会当地不少家庭,如果生了女儿,就会从当年起保存一箱陈皮,重30公斤到50公斤不等,作为女儿出嫁时的嫁妆。

“破橘子皮”的重生

如今的新会陈皮产业一如既往的繁荣,但20多年前,这个产业几乎被摧毁。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新会人民用10年时间,将柑橘种植规模推向顶峰。“但1991年之后的五年里,整个行业几乎崩溃了,直到2010年才恢复过来。”说起往事,潘若金依然记忆犹新。

潘华金是新会区农业农村局二级科员,新会人。凭借对林果业的天然热爱,他于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扎根于柑橘园。当地人称他为“陈皮攀”。

潘华金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新会县开始分田到户后,一批柑橘种植户靠种植柑橘致富。信用社的“柑橘基金”多了,村里的“柑橘楼”也多了。看到周围的柑橘种植户开始致富,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进来。从1980年到1989年短短十年间,新会柑橘种植面积从1.6万亩猛增到近14万亩。

然而,新会柑橘的产量逐年翻番,但当时的市场却难以消化,大量柑橘滞销。新会一度不得不依靠多家企事业单位采购“支农柑”来支撑农民信心。新会柑橘的价格从1980年代初期的每斤1元下降到1991年的每斤0.1至0.2元。种植新会柑橘的成本约为0.5元。即使亏本出售,也还是卖不出去,陈皮也无人问津,成了人们所说的“破橘皮”。

20世纪90年代,柑橘黄龙病大爆发,但未能及时得到遏制。不仅如此,由于当时普遍存在苗木乱繁现象,许多劣质带病苗流入柑橘园。此外,柑橘树的低价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大量柑橘园被废弃和忽视。到1996年初,新会柑橘种植面积从14万亩锐减到不足700亩。

尽管新会柑橘种植规模在本世纪初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所恢复,但随着产量的扩大,鲜果价格再次下跌。

“当时的产业几乎只有种植业,农民种柑橘靠卖钱赚钱,鲜果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只有新会柑橘商品化、新会陈皮产业化,柑橘的价值才能实现。”“新会柑橘有待改进。放大并修复它,”潘华金说。

2002年12月,新会陈皮行业协会正式成立,以打造公共品牌为重点,逐步由销售鲜果转向销售陈皮,由销售农作物和农副产品转向探索商业化。新会陈皮全链条价值,宣传新会陈皮行业协会。柑橘标准化种植与新会陈皮产业化。

2006年,新会柑橘、新会陈皮顺利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技术规范等都有明确的标准。2009年,广东省颁布了新会柑橘地方标准和新会陈皮地方标准。

新会陈皮的正宗保护有了基础,新会陈皮的公共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工艺规范已初步建立。柑橘茶和新会陈皮两大品类近年来销量火爆,让新会人民尝到了农业产业化的成果。

“‘拉菲’红酒的长久成功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品质的一致性。以酒庄的形式,拉菲以特定的品种、指定的区域、标准化的方式,非常成功地支持了品牌和产业的发展。”“这是地理标志产品和地道药材产业化的一次很好的经验。我们希望新会陈皮有一天能够像拉菲红酒一样成为市场价值极高的地理标志产品。”潘华锦展望新会陈皮产业的未来。

2021年新会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收入突破500亿元。下一步,新会将致力于打造集种苗繁育于一体的现代陈皮产业集群、陈皮种植、陈皮加工、文化休闲,将稳步向大健康产业方向迈进。

梁启超故居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这里也是新会陈皮的传统产区。新华社每日电讯记者莫欣摄

采访笔记

“尝”小果皮的成功秘诀

新华社记者莫欣

从20世纪90年代滞销的“破橘皮”,到如今形成炙手可热的产业集群,新会用30多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产品产业化之路。“果价低伤农”的旧情况已成为历史,“果不愁卖”已成为常态。

回顾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和许多其他地区一样,新会柑农曾经只专注于卖水果赚钱。长期以来,他们面临着产品附加值低、受市场影响价格波动大的问题。新会凭借市场机遇和积极探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痛点,最终撬动了一条价值数百亿元的产业链。小果皮背后的成功故事也值得“品味”。

一是着力打造共生公共品牌,建立农业生产标准。收购“新会柑”、“新会陈皮”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使两个农产品获得了品牌效应,获得了品牌溢价。不仅如此,独特的原料来源保证了深加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而新会陈皮价值的不断提升则保持了新会陈皮作为产品原料的价值。

如今,新会柑橘和新会陈皮的种植、采摘、加工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生产标准。为了使标准明确、统一,新会划定了新会柑橘的产区,规定了新会柑橘的树种,明确了新会柑橘种植环境的特殊性,还明确了新会柑橘三类果皮的采收。一年三个季节。时间。

二是着力丰富产品类型、抵御市场风险。在与普洱茶合作的过程中,新会利用小清甘的知名度,在“药食同源”的基础上向茶饮料拓展;当小清肝的热度过去,市场走势发生变化时,新会靠的是小清肝的热度。由于一年三季水果采收的特点,应及时调整发展重点。

三是着力拉长陈皮产业链完整性,实现价值收益闭环。陈皮有“久陈最好”的特点。年代越久,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但在南方潮湿多雨的天气里,陈皮的干燥和保存是一个问题。目前,新会当地多家企业正在努力打造标准化仓储,规范新会陈皮的自然陈化过程,从而保证新会陈皮的陈年价值,进一步提升新会陈皮的价值。而且,仓储业态的建立也将使新会陈皮产业进一步整合当地资本、土地、工厂等生产要素,增强产业链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