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在专业思政框架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专业课思政建设思路)

在专业思政框架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专业课思政建设思路)

发布时间:2024-07-29 03:16:45 学习方法 326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作者:韩先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导下,思想政治课建设全面推进,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我国高等教育,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完善体制机制。

在专业思政框架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专业课思政建设思路)

不断深化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不断形成新的生动实践的客观要求。当前,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方向、定位、内涵、路径和方法,必须坚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政治高度强化思想认识,必须回归教育本质,推动实践探索。要紧紧抓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锚定“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着力完善专业框架下的思政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内容体系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

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来看,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最小单位。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新认识,是新时代高校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实践。它们丰富和拓展了专业内涵,为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收获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有力地提高了人才培养成效,提高了德育实效。与此同时,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许多课程思政教育“只知表而不知其内”、“硬整合”、“标签化”的现象。一些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教育既是“道”也是“术”的辩证内涵,忽视了思政课程自然、无声的基本特征,将思政课程抽象化、庸俗化。表面上热闹,实际上背离了人才培养的规律。

当前,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在专业思政框架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我们不能仅仅从课程思政的角度谈课程思政,而必须从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角度谈课程思政;不能只从课程的角度谈课程思政,而必须从专业建设的角度谈课程思政;思想政治课程不能被赋予太多内涵。思想政治课程并不能解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的所有问题。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化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石和平台

职业思想政治教育是对职业人才培养功能的新认识。强调各专业要立足学校总体目标定位,明确本专业的育人目标和规格,将育人要求细化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中。在此过程中,实行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将本专业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有机融入到课程体系(含实践教学)、教学标准、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证等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的联系。系统教育的有机统一。

专业与课程的逻辑关系决定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为一体。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化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和平台。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对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质进行总体设计,并提出要求和实施方法;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为基础的“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将“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细化落实到各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考试等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课程。各课程的聚合,体现了每门课程“守住一个通道,培育一个责任田”,凸显了育人主渠道的功能。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聚焦育人方向,规定工作目标,为课程思想政治建设营造浓厚氛围,还为本专业课程共享搭建思想政治资源平台。主要的。还为本专业课程中的非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等)开展思政课提供平台,提供体现“因专业而思政”的专业思政资源。

紧紧抓住专业思政框架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

深化思政课程建设,必须始终坚持认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注重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思政教育内容。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

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对人才培养规范(包括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进行完整、科学的表述,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等核心能力提出总体要求,更加注重将红色基因、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培养、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划分到本专业各课程(组)中。每门课程必须围绕专业培训目标中指定的核心能力完成教学大纲。

二是设计实现专业教育(核心能力)的总体路径,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在专业思想政治与课程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设计的基础上,必须深刻把握课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联动,明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不仅是某个老师的任务是某个专业,而且还涉及到学校和学院。学校、专业、党支部、教师等各方的整体工作要全要素共同推动,形成“思政每门课,教师教书育人”的更高水平工作格局;深刻把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本性,明确课程中的思政教学不是添加一些思政元素,而是对课程中的内容、方法等进行全面重组。课程教学体系;深刻认识课程中思想政治内容体系的衔接,必须根据专业教育群众的要求和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思想政治内容。

三是压实专业带头人主体责任。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和专业教育教学的组织者。负责组织指导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他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发挥作用,统筹做好专业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做好专业核心课程思想政治示范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入。

四是要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课程具有专业规制性和教师自主性的双重特征。教师开展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时,一方面要遵循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规定,使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课程思政教育没有规定的模式、现成的模板,课程中的思政要素必须经过教师的消化、加工后才能运用。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同教师之间的简单重复,才能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进而变得生动、生动。它不是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受到学生的喜爱,提高了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