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介绍(广东省职业技能等级)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周聪通讯员岳仁轩
“谁用人、谁考核、谁发证、谁负责”,广东最新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来了!7月5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全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进会,重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广东以产业为导向,分类实施,重点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通过融合发展,推动行业、企业、学校等共同参与,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打造成为广东的“行业证书”。今年以来,全省已有5.5万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风向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培训评估机构三位一体
人才评价既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又是技能人才配置的“定位器”,更是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度量衡”。
近年来,职业资格改革采取了清理、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实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同时,按照“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的改革要求,放权、放权、放权、放权、监管、优化服务,所有与职业资格相关的职业资格将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行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技能人才工作的重大变革。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洪山介绍,广东成立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动员部署各地方、各部门推进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建立了省市联动合作、“企业-学校-学校-社会培训评估组织”三合一的工作机制。
在企业方面,企业要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企业可以自主确定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定专业技能岗位等级,自主使用评价方法,自主制定制定企业评价标准。鼓励企业对技能岗位员工实行分级评价,对员工技能提升进行晋升评价,丰富企业技能评价方式。
技工院校方面,以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为纽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统一服务”的原则,推动校企合作,共同发展评价资源。目前,99道职业工作试题已完成。资源开发覆盖全省技工院校98%以上的专业。
目前,全省已注册技工院校137所、职业院校26所,约7万名大学生参加了认证。
社会培训评估机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以行业代表性、评估专业性、行业权威性为指导。通过人才培养能力、评价能力、就业服务能力、质量内控能力、品牌建设能力等选拔一批代表人物。龙头性企业、行业协会、技术职业学校、省级重点民办培训机构等进行第三方评估。
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全省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达5.5万人
记者了解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大力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的工作文件和业务指引已经制定,政策已基本成熟。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数已达5.5万人。
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理事长、广东省交通城建技师学院党委书记严子刚表示,广东省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的全面实施,可以有效承担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等级评定后的职业资格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退出。满足了广大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评价需求,有力支撑了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广东省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让‘有知识’的社会组织参与评价体系的建设,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的创新举措。”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益华认为,专业社会组织参与评价体系建设中的技能等级评定,有利于进一步开放职称评审和职称评审。技能等级识别,使得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能够考虑行业的实际需求。
广州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培训经理李洪超也表示,企业是用人主体,对实际选人用人做法更了解。向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放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自主权。“我们不仅可以自由地进行考核,还可以将证书的有效性体现在员工的绩效或补贴中,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下一步,广东将大力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分类引导,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需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企业制定技能标准或评价规范,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评价体系。减少评价对企业生产或服务的影响,简化持证人员享受政策待遇的流程。
【对话专家】
广东省技能人才培养评估专家库核心专家、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永章:
解决技术工人“无证”的实际问题
“职业技能分级制度的实施,解决了广大技术工人职业资格退出目录后‘无证’的现实问题。”广东省技能人才培养评估专家库核心专家、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永章介绍。
他认为,这一举措打通了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链条,有利于提高技能效率,推动优质人力资源赋能产业发展。
广东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将行业和企业岗位聘用标准纳入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评价标准制定,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紧密匹配企业需求和发展,有利于打造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相连,促进人才产业融合发展。”周永章说道。
周永章认为,广东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建立技能生态,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建立“共建、共评、共治、共享”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联盟,探索社会自治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良好的社交技能生态。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继续“瘦身”
近年来,职业资格改革采取了清理、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实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同时,按照“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的改革要求,放权、放权、放权、放权、监管、优化服务,所有与职业资格相关的职业资格将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2013年至2017年9月,国务院通过“七连清”共取消职业资格许可项目434项。
2017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国家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将职业资格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清单化管理。目录外的职业资格不得许可或者认可。
2017年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共140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9项(准入36项,等级评定23项),技能人才职业资格81项(准入和等级评定5项)。类别76项)。
目前,已有75%的职业资格证书已被取消。同时,取消了地方政府设立的各类职业资格。2019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再次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在2017年目录的基础上,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再次减少1个条目类别。(更多新闻请关注羊城派pai.ycwb.com)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学校
编辑|吴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