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高考和北京新高考一样吗(新高考北京和山东试卷一样吗)
”
首批改革试点在上海和浙江从2014年开始进行。也就是说,这两个地区的考生已经在2017年完成了第一次新高考。第二批试点,已经于2017年9月,在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四个省市启动。也就是说,2020年高考时,上述地区的考生将参加改革后的首次统一高考。
高考进入新时代。教育部长明确表态: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具体的实施安排,各省正在制定具体的方案。可以说这次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改革,高考的面貌势必将会焕然一新。
新的高考将为我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打开这扇门,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以前习以为常的考试科目,现在改头换面了;以前约定俗成的志愿填报方法,现在完全颠覆了,这就导致了浙江高考改革第一年出现了一些很“诡异”的现象。
浙江川大本部录取分数线是629,但有学生实际申请并被四川大学金城学院录取,成绩为637;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独立学院,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
高考改革后,我们也必须先清楚地了解规则,否则可能会给孩子的一生(至少几年)带来遗憾。
1、新高考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第一批改革试点,选择在上海和浙江进行,时间是从2014年开始。也就是说,2017年这两个地区的考生已经完成第一次新高考。
第二批试点,已经于2017年9月,在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四个省市启动。也就是说,2020年高考时,上述地区的考生将参加改革后的首次统一高考。
第三批,有大量省份在2018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时启动改革:河南、江苏、广东、河北、江西、西藏、黑龙江、辽宁、贵州、山西、四川、吉林、湖南、重庆、湖北、福建、内蒙古、安徽。
第四批,陕西、云南、宁夏、青海、甘肃、广西的改革会在2019年秋季启动。
【各地高考改革时间表】2、新高考都有哪些“新”内容?
高考改革涉及内容较多,但各省市公布的政策基本相同。这里只是简单总结一下,详细介绍在下面的相关阅读中提供。
1.文理不分科:数学取消文数和理数;理、化、生、政、史、地(浙江还有通用技术)任选三门参加高考。部分地区对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
2.英语听力(部分地区有口语)和笔试分开,一年两考,取最佳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4.逐步取消高招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
3、新高考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吗?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合理负担,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考的竞争格局。
高考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上大学是大多数高中生的唯一出路。如果你上了一所好大学,你将来找到好工作的机会就会更大。如果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你取得成功的机会就很小。这在任何正常国家都是一样的。
我国虽然大学多,但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很稀缺,而且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考生对优质资源的争夺依然很激烈,这也不是高考改革能解决的问题。
因此,基于高考本身的针对性学习和考试训练不应被称为负担,而是学生个人为自己的未来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所谓“减负”,就是消除选人制度不合理、管理失灵造成的额外负担。
有些人把“减负”误解为新高考要求减少学习内容、工作量、学习压力。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人会拿他们的未来开玩笑。如果竞争不激烈,谁愿意每天学习14个小时?对于很多高考的学生来说,不学习就没有出路。
4、新高考能缩小学生成绩差距吗?
不能。学霸还是学霸……
从近几年高考高分的考生来看,他们除了聪明、勤奋之外,大多还有其他特长。他们也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对生活、对社会有自己深刻的见解。
成为一枚学霸的核心要素,是有极强的自控力,能抵制各种诱惑,自主学习。这样的孩子,无论在任何教育制度下,都是佼佼者。
高考改革后,大部分学校都会实行班级制,学习进度会加快。老师不会像以前那样对自控力差的学生进行指导。这些学生很可能会失去监督,成绩也会变差。指望高考改革让学渣翻身做主超越学霸,基本是不可能的。
5、“学考”和“选考”是怎么回事?
“学考”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简称,即获得高中学历的必要考试,学考难度很低,只要全部及格即可拿到高中毕业证。
学术考试一般不评分,只评分A到F,成绩不计入高考。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要求要求大部分学术考试科目成绩必须为A,所以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要稍微注意一下。
“选考”是高考改革后从理、化、生、政、史、地(浙江等省还有技术)中选考三门计入高考成绩,地位相当于原来的理综或文综,只是不强制规定学科而已。
选考科目采取赋分制,属于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但是会比改革前略简单一些。从已经进行试点的浙江和上海来看,对学考和选考科目的考试安排不尽相同。
计分制是一种根据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不是考试成绩来计算成绩的方法。它用于所选科目的表现统计。目前实行积分制度的地区采取以下方式:
1.卷面满分为100分。
2.分数分为21个等级。【举例】例如,第13括号中,从前7%中抽取前71%的考生(前13括号的比例之和),最终分数定为64分。
赋分制度是高考改革中最受师生抱怨的政策。事实上,这是与其他重要改革相协调的无奈之举。
原因一:选考科目可能的组合太多,学生之间不方便直接比较。以前的学生无非文理两类,在各自范围直接算总分,很好比较。但现在改成了六选三随便组合,总共有20种组合方式,高校在录取时,理论上很难找到可以直接比较的考生。
原因二:同一个学科,如果有两次考试,每次的难度也可能不同,这样成绩也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数进行比较。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英语也考两遍,为什么不实行积分制呢?
答案是英语是一门以能力为基础的学科,其难度相对容易控制。大量数据统计表明,同一个人,在英语水平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做两套难度系数相同、内容不同的英语试题时,成绩相差不大。
7、多次考试真的有利于稳定发挥?
不一定,也可能适得其反!
从理论上分析,英语是一种水平测试。一般来说,随机性不是很大,表现异常的概率也不高。主要还是看日常的积累和真实的能力。在选择考试科目时相对容易表现不佳。通过两次考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确定性。
但它也有很大的副作用。用很多老师和学生的话来说,就是“把杀头变成凌迟”(请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学校和考生会把每一次考试当成是高考一样去准备,要在平时就拿出高考冲刺阶段的劲头,这反而加剧了整个高三一年的紧张程度。而且,为了准备第一次考试,老师不得不提前完成教学计划,导致前两年的学习时间进一步压缩,赶课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加重了。
第一次取得很好成绩的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非常轻松,可以全身心投入准备语文和数学考试。第一次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还要继续备考各科,学习负担很重。它还会造成心理恐慌,加剧不稳定。因此,第二次考试时表现不稳定的风险可能会更大。
8、英语真的被“弱化”了吗?
正相反,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被空前提高了!
以目前的浙江新高考为例,英语和选修考试每年两次,其中英语一次在10月份(高三开学后),一次在高三开学后的6月份。次年还有语文和数学。这样做的结果是,当你刚进入高三时,你的英语水平必须与高中毕业时相同,这对你的要求就提高了。这个时候,很多学生放弃语文和数学,转而学习英语和考试。
第一批成绩出来后,很多人都能在自己选择的科目上获得满分(积分制)。那么英语呢?当然,考得不好的人会继续参加考试,但考得好的人即使考了140分,也不会放弃再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也许他们还能多拿一两分!所以英语成了高中三年唯一一门从头到尾都要学的学科。选考科目可能到高二上学期10月、最晚高三下学期4月就不用学了,语数到高三最后6月才考,但英语要从高一刚开始到高考最后一门、最后一秒,简直是巨无霸地位有木有?!
另外,网上曾有传言称,985大学要求学生A级以上(135分),211大学要求B级以上(120分),非211大学要求学生C级以上(105分)才有资格申请。已被认定为谣言。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也仅限于部分语言类专业(此类专业一直要求英语成绩)。
总之,英语在高考中没有淡化,而是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要引起重视!
9、“得语文者得高考”的时代到来了吗?
是的,高考语文难度加大了、要求提高了,未来区分度最大的学科将是语文!新高考被称为“大语文时代”,其难度的增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卷面字数增加阅读量是语文试题难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全国近几年高考卷面字数分析可以发现,除了2016和2017年两年有所减少外,字数整体大幅增加。
(2)突出语文的应用性质、文化载体性质、德育性质和审美属性
加强汉语实用性考试。比如写产品说明书、工作流程、演讲稿等等,这需要不断的练习写作。
考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题目将会增多。如历史文化常识、生活习惯、各流派理论等。
将道德教育、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建议融入提问中。
加强文学审美能力考核,文学作品鉴赏题难度增加。10、数学不分文理了,该怎么和“理科天才”们竞争?!
不用担心,数学会把大部分知识点的难度降低到原来文科数学的水平。大家拼的还是准确性和熟练度。
高考改革削弱了传统理科科目的难度和区分度,数学首当其冲。对于普通考生来说,只要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概念,一步步打好基础,并辅以充分的考试训练,数学成绩一般不会太差。高考“理科天才”的优势可能在于他们复习数学的时间较少。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个误区,认为英语过分重,语文高考偏离正轨。但实际上,真正被过度学习、考试方向跑偏的恰恰是数理化。
我们总以为“数理化学好,就能走遍天下,无所畏惧”,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需要学那么深。如果你不是从事相关专业,你只是了解很多知识,但现在你却拼命解决难题,以提高区分度。知识点越来越少,数理化考试成了“八条腿的作文”。
结果,学生的知识面严重狭窄。大多数理科成绩高的学生对现代前沿科学一无所知,对学习——考试没有兴趣。
这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许多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最终并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应用。这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尽管“科学天才”似乎因让数学变得更容易而失去了一些优势,但他们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
有数学天赋的学生除了要花更多时间学习语文、英语,更可以去参加数、理、化、生、信息等各类竞赛,一来争取自主招生的资格,二来拓展自己的兴趣和视野,为将来的深造做好准备。
推荐阅读好未来张邦鑫:互联网正在重构学习,人工智能将融合教育
双师班已进入下半场,趋势依然强劲吗?
教育部已约谈各省市领导,确保今年基本消除班级规模过大任务如期完成!
比“破产潮”更可怕的是“低价竞争”
教育创业圈文心学院
打造教育行业7-11
合作热线:400-0094-711
长按二维码识别并关注我们
重视精神,重视教育,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