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清初中国人口)

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清初中国人口)

发布时间:2025-01-23 02:27:21 学习方法 809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清朝三百年后,中国经历了最急剧的人口增长。

清朝中期前一百年,中国人口基本呈小幅增长趋势。但到清嘉庆五年(1800年),全国人口已从清顺治七年(1650年)的7510万猛增至1.54亿,150年间净增8000万。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人口达到创纪录的4.15亿。一百年净增超过2.6亿。

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清初中国人口)

这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是什么让中国人口在清康熙之后的两百多年里从不足一亿急剧增加到4.15亿?

有人将此归因于康干以来百余年的和平稳定;还有人认为,16世纪初开始的全球小冰河时代的结束导致北半球年降雨量异常增加;还有人断言,1805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明的牛痘疫苗传入中国后,大大降低了中国儿童感染天花病毒的死亡率,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次要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大规模引进和种植来自中美洲的玉米、红薯、马铃薯等外来粮食作物,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民长期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这就是中国人口短期内会改善的原因。爆发式增长的根本原因。

逻辑关系描述如下。

1.玉米、红薯和马铃薯何时传入中国内陆?

玉米、红薯和土豆原产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它们因其产量高、耐旱、耐瘠薄、成熟周期短、病虫害少等生物学特性,被誉为中美洲最重要的高产粮食作物。

玉米、红薯、马铃薯何时传入中国内陆,并无官方历史记录。但晚至明万历初年(1580年左右),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北方省区已有零星栽培记录。到了明代(1620年后),广东、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南方省区也将其视为除传统的稻、黍、黍、麦、蜀以外的最重要的辅助粮食作物。已在试制的基础上广泛种植。这是中国内陆玉米、红薯、马铃薯发展的第一阶段。

2、康熙皇帝为何大力推广玉米、红薯、土豆?

明代中期至康熙初期,中国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土地耕种面积的扩大和农作物单产的提高。但进入康熙中期以后,中国大陆的耕地全部被开垦,粮食单产的提高变得越来越困难。然而,人口一直在以恒定的速度增长。就连康熙本人在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视察南方三省农业发展情况时也惊叹道:本朝统一地方已六十七年八年了,人民安宁富饶。户籍虽然增加了,但是土地和土地却没有增加。如果一个人的财产分给几个家庭使用,他们怎么能养活自己呢?在此背景下,水稻、黍类、黍类、小麦、甜菜根等传统农作物的种植和种植已不能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粮食需求。种植业结构如果不及时调整转型,必然会造成社会后果。经济危机甚至国家政治危机。

三、乾隆皇帝如何大力推广玉米、红薯、土豆

乾隆帝继承清朝统治后,延续康熙既定政策,极力实行减税、治理漕河、改良农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等。同时,他命令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广玉米、红薯、马铃薯等美国农作物生产。栽培与栽培。乾隆南巡时多次对当地官员说:红薯既能提供充足的粮食,又能耐旱。人们必须认识到它们的好处,广泛种植它们,为人民提供食物。这也是为饥荒做准备的一种方式。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从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开始,玉米、红薯、马铃薯的种植在全国全面推广。据地方史料统计,全国有观测记录的266个地级行政区中,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种植玉米、红薯、马铃薯的仅有98个行政区;到了1800年(嘉庆五年),这个数字增加到241个。全国玉米、甘薯、马铃薯推广种植实施率已超过90%。

4、玉米、红薯、马铃薯种植促进人口快速增长

自康熙、乾隆时期大力推广玉米、红薯、马铃薯的种植以来,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的近两百年间,中国家庭粮食消费增量的几乎一半来自于玉米、红薯和马铃薯的种植。扩大这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

研究这个问题的专家指出,从时间点来看,在每个相对稳定的时间段,种植玉米、红薯、土豆的县的人口密度都明显高于种植玉米、红薯、土豆的县。还没有被种植。县域。此外,一个县种植玉米、红薯和土豆的时间越长,其人口密度就越大。因此,正是玉米、红薯、马铃薯的大规模种植带动了清代中后期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不是人口增长的压力迫使中国引进玉米、红薯、马铃薯。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粮食短缺问题逐渐缓解,中国人民的健康指数在18世纪末(乾隆后期)也出现了积极的改善。

英国天主教新教医生哈里·塞尔丁(HarrySeldin)在1794年4月写的日记中说道:

淀粉类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无疑让习惯了脂肪摄入不足的中国人在放弃过多食用野生植物枝叶根茎的情况下,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明显改善。胃肠道过早衰竭的迹象和患胃肠道肿瘤的概率显着降低。儿童因营养不良而过早死亡的人数也大幅减少。总之,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北方人的平均寿命有望在下世纪初(公元1800年以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作为教会医生,哈利·塞尔丁的判断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中国人引进外来物种,主要是玉米、红薯和马铃薯,从16世纪开始,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峰。在有效提高国民健康指数的同时,对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