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护的意义(家庭照护的服务内容)
图:培训班期间,护理人员利用设备感知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付寿康(上海)医疗养老服务公司供图图:评估人员为老人测量血压,了解老人病情。图:医保监管与执法人员、护理人员视频连线。图:护理助理龚建兵前来护理前检查。图至均由本报记者方敏拍摄
介绍
冬日温暖的阳光斜射进阳台。在上海宝山区宝林坝村,护士龚建兵正在为80岁的李福民提供居家护理。
患有脑梗塞的李福民长年卧床不起,背上长了褥疮。在龚建兵的精心护理下,伤口已经逐渐愈合。李福民的妻子陈薇称赞:“护理人员非常专业,对我们帮助很大。”
2016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号文件,探索建立社会互助办法,筹集资金,为长期残疾人基本生活照顾和医疗保健密切相关的人员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到基本生活。社会保险制度。上海等15个城市入选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
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上海自2018年1月起在全市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申领、评估、服务、结算、监管全链条体系,提升长期护理保险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长期护理保险。标准化、精细化。截至目前,上海已有近40万长期失能老人享受了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六年来,上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和实践是如何解决和深化的?记者跟随龚建兵的脚步进行了实地探访。
残疾老人家属陈伟——
“护理人员把我照顾得很好,老婆孩子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去医院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龚建兵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李福民抱到了阳台上。
龚建兵今年54岁,是上海人,身体强壮。“以前,我一个人照顾妻子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把他抱到阳台上晒太阳了。”陈薇在一旁小声说道。
龚建兵忙着给老人擦身子、刮胡子、理发。一缕阳光照进来,李福民闭目休息,神色平静。
“妻子卧床不起后,照顾她就成了大问题。儿子工作忙,住的地方又远,女儿一家人负担很重,一直叫他们来,实在是太难了。”我一个人做,雇保姆又贵。”陈伟的话颇有启发。长期失能老人家庭的共同期望是找到价格实惠的专业护理人员来帮助照顾他们。
2016年6月,上海成为全国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资金方面,资金从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中调入长期护理保险基金,覆盖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和60岁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长期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日常护理和临床护理。服务。在费用支付方面,建立了个人与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分摊机制,个人承担护理服务费用的10%至15%左右。
打扫干净后,龚建兵蹲下来给李福民换药。他将老人背部伤口上先前贴的敷料一层一层剥下来,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最后盖上无菌敷料。
将老人背回床上,龚建兵开始为老人做被动练习,让老人的胳膊和腿能够活动到位。经过一小时的护理,陈薇支付了6.5元护理费,剩下的58.5元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谢谢,服务专业,价格合理,我们很满意!”陈伟对龚建兵说道。
截至目前,上海已有近40万长期失能老人享受了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其中近三分之三为重度失能老人,实现了居家养老、社区日托、养老院全覆盖关心。上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情况专题调查数据显示,约84%的老年人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护理问题,满意度较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参保率超过90%。
“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下,我妻子和孩子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每年去医院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陈薇说。
“得益于专业护理人员的居家护理,长期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医保基金的支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上海市医疗保险局福利保障处处长李承志表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启动后,重度、中度、轻度残疾人员人均医疗费用上海老年人口较试点前分别下降17%、8%和3%。
养老统一需求评估员陆娅——
“考核依据、考核行为、考核方式等都具有很强的杠杆作用,可以确保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发挥最大作用。”
挂上工牌、戴上口罩后,14时30分,陆亚、陈海霞来到宝山区吴淞街道海滨八村53栋,敲开了黄英家的门。
陆亚是吴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陈海霞是吴淞街道社区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两人都是兼职的老年护理统一需求评估员。两周前,80岁的黄英罹患脑梗塞。出院后,她向吴淞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请了长期护理保险护理。
“接到申请后,我们会及时对失能老人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老人可以分别享受每周3次、5次、7次的护理服务。””卢亚介绍,“本市制定了评估管理办法,对评估依据、评估行为、评估方式等都有严格规定,确保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得到有效使用,避免护理资源浪费。”
走进黄英家,陆娅先用血压计、听诊器给老人检查,然后点击“需求评估数据采集”手机客户端,根据《统一养老需求评估》进行逐项排查。调查问卷”由上海市制定。
“你的身高和体重是多少?”“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需要排尿帮助吗?”……问卷共76个问题,陆娅仔细询问,当场填写并上传。
评估过程中,陆娅示意黄英女儿不要插嘴,“有些问题需要老人自己回答。”另一边,陈海霞正在查看老人的住院病历、出院小结,并拍照保存。
“评估结果会保存两年,如果这期间我母亲的健康状况好转或者病情恶化怎么办?”黄鹰的女儿问道。
“评估结果是动态管理的,如果有老人或家庭成员提出申请,我们会根据老人的情况重新评估,调整相应的级别。”陆娅解释道。
约40分钟后,评审工作结束。两位评估员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对老年人轻残二级进行了等级评估。同时,通过手机客户端录入的信息同步上传至上海市市长保险管理系统,系统根据大数据分析给出相应的评级。
“我们会将评估者的评分与系统评分进行综合比对,对比发现90%以上的结果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我们会安排工作人员再次上门评估。”宝山区社会养老评估中心主任陈根旺说。
近年来,上海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优化长期护理保险评估全流程管理。“评估人员必须通过专业考试并取得工作资格;必须有两名评估人员同时上门,其中一名必须是相关专业医生。”陈根旺说道。
有关部门也经常组织专项检查。近年来,上海市医保局会同民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组织专项检查上千次,通报批评评估机构30余家(次),撤销9家。
走出黄英家,不远处的社区公告牌上,正在公布一位残疾老人的评估结果。“如果15天内没有居民提出异议,老人的信息将录入长期护理保险管理系统,然后会有护理人员上门提供服务。”陆娅说道。
护理助理龚建兵——
“我们的工作包括为老人做清洁、祛痰、鼻饲、换药等42项基本日常护理和临床护理服务。”
在照顾李福民之前,龚建兵今天上午已经照顾了三位老人。他的工作排得满满的:6:30开始为第一位老人服务,7:30结束;他吃了15分钟早餐,然后坐电瓶车,8点前到达隔壁家……
打开龚建兵的工具箱,里面有血压计、消毒酒精、手套、指甲刀等。护理过程中,老人亲属协助,龚建兵负责换药、清洁、祛痰等。
“我们刚开始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有的家庭让我们帮忙拖地。”龚建兵说,“我市规范了行业发展,明确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我们的工作包括42项基本日常护理和临床护理服务,如为老人清洁、排痰、鼻饲、换药等,42项以外的工作不属于护理服务范围。”
龚建兵把护理服务范围内的一切事情都做的非常有秩序。是时候给老人做被动练习了。他慢慢抬起李福民的左腿,轻轻按压,逐渐加大动作的强度和幅度。他移动了身体的每个部位,包括肩膀、肘部、臀部、膝盖、手腕和脚踝。全部都完全伸展开来。“我感觉不错,我出去喝点酒,你能请我请客吗?”龚建兵一边干活,一边和老人聊天。李福民缓缓说道:“有酒就可以了。”
“我妻子上床后就不再说话了,幸好建兵经常过来陪他聊天。”陈薇感叹道:“他做的比我们还要细致。”
龚建兵一边工作一边传授护理经验。以前,为了治疗李福民背上的褥疮,陈伟使用了某种药膏,价格昂贵,而且效果不佳。龚建兵向陈薇推荐了另一种更便宜的药膏,并教她一种新的用药方法。没过多久,李福民的褥疮开始好转。
龚建兵每周要照顾14名老人,工作时间超过50个小时,月薪7000多元。龚建兵说:“在我这个年纪,能拿到这样的工资,我已经很满足了。”
目前,上海有像龚建兵这样的护理人员6.7万人。在郊区,一半以上的护理服务人员本地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为长期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很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李承志说。
护理机构负责人张军——
“在市场化机制下,提高自身护理人员水平,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是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尽管工作繁忙,龚建兵仍然不忘记参加学习和培训。“要学会如何把摔倒的老人抬到轮椅上,如何规范测量血压,如何提供精准的鼻饲服务等。我所在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定期进行培训和考试每年,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培训。”龚建兵说,“专业培训是进入行业的第一步,也是我们每年必须学习的必修课。”
对此,2022年10月加入福寿康(上海)医疗养老服务公司的护理员戴明明也有同感:“要做一名优秀的长期护理保险护理员,必须要通过培训。”
戴明培训期间,理论课程包括礼仪沟通、日常护理、慢病护理、护理安全等;实践课程注重实战。教室里有27张护理床及配套操作人体模型,以及各种护理用具,20多名培训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每个学员都要对每个项目进行多次操作,以确保掌握每项服务的技术要领。
“用镊子夹住棉球后,直接擦牙齿吗?”周焕清讲师走到戴明明面前问道,让戴明明有些紧张。他握紧了手中的镊子,不知道如何下手。周焕清拿着镊子示范:“先把老人的嘴唇弄湿,然后按顺序擦牙齿、牙龈……”戴明明连连点头,课后反复练习。
戴明明刻苦学习,刻苦练习。动力来自于第一堂课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讲台上,周焕清介绍了培训内容:“护士入职前必须接受16天的系统培训,最后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对应你的星级。”
“请大家关注本次训练。”福寿康(上海)医疗养老服务公司董事长张军插话,“不同的服务质量水平对应不同的薪资待遇,如果你学得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薪资就高。”
每次新人上岗培训时,张军都会这样说:“只有护理团队素质过硬,我们的服务才能得到认可。”
近年来,上海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推动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相关医疗或养老服务机构经申请、评估确定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并与市医保中心签订服务协议,提供长期护理保险受保人的护理涵盖机构、社区和家庭。服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定点护理服务机构1200多家。
付寿康公司是上海市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之一。他细化了护理服务规范,开发了在线学习课程,并邀请外部护理经验丰富的培训师给学生授课。张军近年来努力加强训练。“在市场化机制下,我们提高了自身护理人员的水平和保障。护理服务质量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上海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提高养老护理人员技能专项行动计划、《关于加强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老年人护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关心,明确提出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队伍专业化程度。等级;加大投入和保障,促进团队稳定和专业发展;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
随着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养老服务,其中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年轻人。“最近招聘的21名保姆中,有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4人年龄在40岁以下。”张军说。
医保监管执法人员徐庆梅——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进行在线监督,如果大数据发现异常,会及时推出,我们也会跟进调查。”
敲门、进屋、用手机拍照……到了李福民家,龚建兵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卡。
入口处墙上安装的白色方盒子就是签到信标。龚建兵需要先按照流程进行签到,然后将信标拍照上传到手机系统才算成功。护理期间工作标签不能摘下,因为他的运动轨迹会通过工作标签内的芯片生成数据,并自动上传至市医保局监管系统。
此时,在宝山区医保局,医保监管执法人员许清梅已登录宝山区长期护理保险三级监管平台,“对护理行为进行网上监管”。照顾者的情况,如果大数据发现异常,会及时推出,我们也会跟进。”调查。”
目前,大数据筛查已成为监管日常工作。记者跟随徐庆梅和同事顾月华的脚步,参与了现场调查。
这一天,大数据监管系统收到一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签到异常”相关信息:近期,姚庆家护理员王平(化名)签到可能出现异常。家。“我们得去现场看看。”徐青梅说道。
第二天上午9时30分,比王萍和老人预定的居家护理时间早了半个小时,许青梅和古月华就在姚庆家楼下等候。10点02分,系统显示王萍已经打卡了。许青梅和古月华上了楼,来到了姚庆家。老人确认道:“王平还没来。”
许青梅和古月华继续在楼道里等待,直到二十分钟后才见到王平。经调查询问,王平承认长期存在延迟入住、服务时间不足等违规行为。随后,宝山区医保局对王萍的服务机构处以暂停新增服务一个月并追回涉案违法费用的处罚。王平被约谈,并被暂停服役资格。
除了医保局的监管体系外,不少护理服务机构也制定了监管体系,通过科技手段加强监管。在上海怡乐护理站,主管罗晓红向记者演示服务质量监控系统。“护士的工牌里有芯片,移动轨迹会实时显示在监控平台上。如果5分钟内没有移动轨迹,我们就会收到预警提醒。”
“我们还实时进行视频采样。”罗小红一边与护理人员黄娟通话一边说道。“请介绍一下您目前的工作内容。”视频中,黄娟挥手展示了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
“每三个月,我们护理站还会走访老人院,了解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罗小红说道。
上海严格长期护理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监管,建立健全线上监管、线下排查、行业监管等综合监管机制。“要多措并举,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服务打折等行为,确保护理服务质量,防止长期护理保险资金‘跑漏’。”上海市医疗保险局资金监管处处长姚红表示。
市医保局干部李成志——
“优化服务管理,我们将继续在精细化、标准化上下功夫。”
“能否优先对90岁以上等特殊目标失能老人进行上门评估?”“能否适当缩短这些老人的考核等级公示期,让他们优先享受护理服务?”在前期调查中,不少人向社区干部和居民提出这样的建议。
经过多部门研究,2022年7月,上海市医保局等三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关爱行动的通知。上述建议被采纳,明确强化分级保护,优先保障失能老人等特殊对象。针对重点人群,确保养老服务项目精准匹配、精准保障。
新措施的效果如何?日前,李承志在浦东新区看望一位百岁老人。当得知来人是市医保局工作人员时,老人一定要夸奖李承志面前的护理人员:“她很棒!党的政策很棒!”
老人的话让李承志感动,“一定要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让好政策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提高服务管理,我们会继续在精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比如在资金方面,我们建立了个人与医保资金共享的机制。下一步将探索实施‘“单位+个人+金融”的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社会互助融资机制,为此,我们委托部分高校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融资测算研究,为完善融资政策提供工作依据。”李承志表示,“我们建立健全了上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1+X’的基本政策框架,其中‘1’是试点办法,‘X’是14个配套文件,推动在申请评估、护理服务、办理管理、支付结算、监管规定等各个方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不久前,上海市青浦区医保局的一项调查发现,尽管经过多年的试点和广泛宣传,一些农村家庭仍然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了解。青浦区利用大数据排查和社区治理优势,发动社区干部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入户调查。面对前来探望的社区干部,青浦区白河镇白河村的李成红老人感叹道:“你们东奔西跑,就是为了更好地照顾我,谢谢你们。”
“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政策落实,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稳步推进。这是真的。”上海市医保局负责人表示。
《人民日报》(2023年1月20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