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解读(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解读(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1-09 14:20:21 学习方法 714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以下简称新版《简介》)。本版《简介》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展示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最新成果,覆盖新版专业目录中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专业1349个,专业97个。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专业358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744个,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247个。

为什么要发布新版本《简介》?新版本《简介》变化背后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近日,中青报、中青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参与新版《简介》修订(制定)过程的专家进行解读。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解读(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

调整幅度超过60%,应对行业数字化转型

“整体结构体现了专业与通识教育的融合,专业内容适应行业变化,内容力求简洁明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新斌总结了新版本《简介》的变化。

《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是介绍专业基本信息和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的标准文本。此前,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简介是根据2010年修订的中等职业院校目录和2015年修订的高职院校目录编制的。2021年,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新目录),整合中等职业-高职院校-高职本科专业体系,通过新增、更名、合并、撤销等,整体专业调整幅度超过60%。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作为专业目录更新的延伸,迫切需要对专业目录提供全面、系统、权威的解释。根据新版专业目录,以专业介绍的形式阐述专业内涵。

为什么新目录的调整幅度这么大?

此次修订(制定)专业目录,围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中长期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积极融入新时代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在关系的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服务业基础,实现产业链现代化。杨新斌在接受中青报·中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增设了一批新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一批专业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更名,一批专业根据业态或岗位需求变化进行了合并,一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也被撤回。

“这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需要。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必须紧扣产业链、市场信号、技术前沿、民生需求。”河北工业大学校长迟云霞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未来产业、前沿产业正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规模不断扩大。新版目录紧密对接“十四五”规划,面向2035年进行前瞻性布局,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据统计,新版目录共新增专业269个。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新增专业28个,高职教育新增专业74个,本科高职教育新增专业167个。杨新斌介绍,新专业具有紧密结合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国家战略的特点。比如,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设立了智能机器人技术、生物信息技术、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等专业;针对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和急需领域,设立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医疗保健与管理、婴幼儿照护等。专业包括儿童保育、智慧健康和养老管理等。面向乡村振兴和绿色低碳发展,设置现代种业技术、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等专业。

此外,新增专业与新业态、新职业紧密结合,弥补人才短板。杨新斌发现,新专业注重缓解结构性用工矛盾,对接市场急需的专业岗位。例如,为对接智能工厂新的行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增设了智能生产线安装和运维专业;对接定制旅游新岗位,高职院校增设定制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为对接新的智慧交通行业岗位,高职本科生新增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专业。

“新专业也与先进技术紧密结合,服务业正在应对升级挑战和数字化转型。”杨新斌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帮助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增设集成电路技术等新专业。与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的技术岗位对接,新增区块链技术应用、卫星通信导航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专业。

职业档案更准确,职业规划更清晰

“专业介绍是受教育者选择专业、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重要参考。”杨新斌认为,新版本《简介》更加简洁规范,为社会、用人单位、家长、学生等各方提供准确信息。专业基础信息,方便各方快速了解相关专业。

记者注意到,新版《简介》将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高职本科专业介绍框架统一为9项: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基本学习年限、职业方向、培养目标定位、主要职业能力要求、主要专业课程及实习培训、职业证书范例、继续专业范例。

杨新斌分析,从内容上看,新版《简介》主要有以下显着变化:将原来的“就业方向”调整为“职业方向”,并将与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工作群体或技术领域改为“就业方向”。定义更明确。将原“专业能力要求”、“主要专业能力”调整为“主要专业能力要求”。根据专业对应的职业(工种或技术领域)需求,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主要职业能力要求更加突出。

“看似微妙的措辞变化,实际上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宋凯解释道。》旧版《简介》介绍了学生毕业后可以去哪里工作,新版《简介》告诉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变得。”

宋凯介绍,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人,其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很大一部分。“我们特别需要熟练的人才。”宋凯还发现,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是一线工人,或者是团队带头人,科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相对较弱。“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很好,但就业质量不高。”

宋凯认为,新版《简介》从职业定位、主要专业能力要求、主要专业课程和实习培训、职业证书举例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调整。“调整力度非常大”。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也要求职业院校注重提高学生的现场研发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这些能力正是行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

宋凯认为,新版《简介》将原来的“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和“核心课程和实践训练”调整为“主要专业课程和实践训练”,具体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训练。实践培训链接。新版《简介》专业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对学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更具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留下了合理的空间。原《职业资格证书样本》也调整为《职业证书样本》,按照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列出,更加符合新修订的要求职业教育法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在职课程竞赛。综合教育。

宋凯坦言,在“双碳”目标和愿景指引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对于有色金属行业来说,“金属的循环发展正在不断探索,特别注重环保问题,相关技能的人才缺口特别大。”新版本《简介》前瞻性布局培养学生数字技能、绿色技能等未来职业能力,满足就业结构调整需求,让职业教育专业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体现职教融合理念,明确学生成长路径

“新版本《简介》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的专业内容全面升级。”在谈到新版本《简介》的影响时,杨新斌表示,将优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基本的合规性。同时,新版《简介》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高职本科一体化的系统架构也体现了职业教育一体化的理念,明确了学生的成长通道,为学生提供了参考。继续学习时选择专业。

迟云霞认为,新版本《简介》匹配新技术和产业变革的需求,连接专业工作场景,突出专业工作能力培养,更新课程体系,升级专业内涵,淡化学科教育色彩,推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此外,在纵向衔接上,明确了层次的内涵,明确了为什么样的企业、为什么样的岗位培养人才的问题,如专业岗位的不同、专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等。对毕业生解决专业领域工作内容的要求。不同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也为实现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开辟了通道”。

杨新斌总结道,新版《简介》是在新版目录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科学梳理各级培训定位,深度匹配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求,紧密衔接岗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分组或技术领域,总结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主要专业能力,注重科学文化知识和通用技术技能培养,全面贯彻质量、安全、绿色、法律法规等现代工业理念。积极布局数字技能、绿色技能等。对于未来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进行了更新,充分体现数字时代对岗位能力的新要求。

杨新斌表示,下一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积极组织对《简介》新版本的学习研究,充分发挥专业引进对相关专业建设和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对接深圳高端产业,开发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产业的产品。制定的校本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将进一步深化专业引进内涵,持续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是职业院校面临的一大挑战。”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季文林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具备数字技能的新型农民,学校将对标新版《简介》在农民工培训要求方面农林牧渔业专业,秉承“紧密联系农牧产业链、产学研育人紧密结合、紧跟区域增长极”的办学理念发展”,全面修订(制定)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定位,更新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领军人物、乡村振兴的领跑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刘家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