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图像分析(测电源电动势内阻的方法)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如期而至!全体高三学生都在全力复习,紧张备考。作为物理学科的复习,每个部分的研究都是不同的。但在最后阶段,建议学生回归基础知识。从最原始的原理开始,从最原始的模型展开,从最基本的知识深入。电学实验是高考物理的必修部分。高考这一部分看似简单,但得分率很低。学生在复习这个题目时,往往只是机械地做题,而且做题太多却又不正确。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实验的复习效率呢?在这里,我将以电学实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为例,为考生准备一些有用的信息。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回归课本(伏安法)
我们课本上最原始的测量电源电动势的电路图如图A、B所示:
1、实验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然后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节至最大。(2)合上开关,调整滑动变阻器滑块,读取多组U、I值。(3)记录数据,制作列表,建立以U为纵轴、I为横轴的坐标系,画点,利用图像的斜率和截距求电动势和内阻。
2、实验原理:根据闭路欧姆定律E=Uout+Ir,可得:Uout=E-Ir,其中斜率为r,纵轴截距为E。
3、注意事项:(1)为使电池端电压变化明显,可选用已使用一段时间的干电池。(2)每次读取功率表读数后立即断电;(3)测量数据不少于6组;(4)画点时,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误差较大的点将被丢弃。
4、误差分析:由于实际电路中电压表的内阻并非无穷大,而电流表的内阻也不为零,因此电流表的内阻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例如:(1)采用图A连接方法时,相对于电源内阻,外接电流表。电压表测得的电压即为路端电压,我们将电流表测得的电流视为主电路电流,该电流比实际主电路电流小,因为电压表在该电路中具有分流功能。即真实值I=IA+IV。当U为零时,电压表不再分流,此时IV=0,I=IA。假设实际运行后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坐标图。从图像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E测量Etrue,r测量rtrue。这里可记为(分流小r、小E,谐音:引流小人小一)
(2)采用图B连接方法时,相对于电源内阻,电流表内部连接。电流表测得的电流为主电路电流,而电压表测得的电压作为电路端电压太小,因为电流表在该电路中具有分压电压的功能。即真实值U=UA+UV。当I为零时,电流表不再分压。此时UA=0,U路径=UA。假设实际运行后得到如下坐标图。从图像分析可以看出,Emeasure=Etrue,rmeasurertrue。这里可以写成(分压大于r,E相等,谐音:分压比其他高)。
然而,我们在考试中实际遇到的并不是最原始、最常规的考试。电表的改造可在原基础上进行检验。或者将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或者将小量程电流表扩展为大量程电流表。这种情况下,题目往往给出两个不同量程的电流表和一个定值电阻;或者还有电压表和更多的电流表,但由于量程的原因不能选择使用。此时,相应的电路也会发生变化,如下图:(电流表G的内阻和量程已知,定值电阻已知)
二、延伸拓展
另外,还可以脱离原来的电路图,采用其他方法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如:电阻法、电阻法、电压法、安全法、最大功率法等,这些方法分析总结如下:
1、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欧姆法)
实验原理:闭路欧姆定律
,设计如下图所示电路,改变电阻盒R的阻值,测量几组不同的R和I值,得到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可同时连接方程组,采用公式法和平均法求得电池电动势和内阻。你还可以画画
图片,如上图所示,根据
转化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形的斜率是电源的电动势E,垂直截距的绝对值是电源的内阻r(不包括电流表的内阻),并且图的交叉截距是
。你还可以画画
图像如上图所示,通过E=I(R+r)进行变形: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形的斜率是电源电动势E的倒数,垂直截距为b=
,则r=bE,交叉截距的绝对值就是电源的内阻。在该方法中,Etest=E为真,r测试r为真。
这里可以记为(分压大于r,E相等,谐音:分压比其他高)
2、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伏阻法)
实验原理:闭路欧姆定律
,设计如图所示的电路,改变电阻盒R的阻值,测量几组不同的R和U值,得到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可同时连接方程组,采用公式法和平均法求得电池电动势和内阻。你还可以画画
图像,如右图所示,根据
转化成:
由图可知:图形纵截距的倒数为电源的电动势,图形横截距的倒数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图像的斜率
,现在
。在这种方法中,E测试E的真实性,r测试r的真实性。这里可记为(分流小r、小E,谐音:引流小人小一)
3、用两个电压表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电压法)
如图所示,假设当开关K接触1时,电压表V1的读数为U0;当与2接触时,电压表V1和V2的读数分别为U1和U2。根据欧姆定律E=U0+U0r/R1,可得E=U1+U2+U1r/R1:
采用该方法测得的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不存在系统误差。
4用两个电流表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安培法)
实验原理:测量电路如右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两个电流表的测量读数分别为
,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测量多组不同的电流值,得到实验数据。数据处理:联立方程组,采用公式法和平均法求出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5、最大功率法
实验原理: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从一个小值逐渐增加压敏电阻的电阻,并记录两个电压表示。根据
做
图像。通过图像可知当功率达到最大值时,满足
现在:
,并满足
,现在:
。
三、总结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所有方法都离不开闭路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处理数据时应考虑多种方法。如:公式法、图像法、平均法等。其中,在以往的高考中,图像法是重点和难点。思路并不难:根据原来的欧姆定律公式或者串并关系,将表达式列出来,组织成题中给出的图像的函数表达式,利用其斜率和截距求出对应的量!
以上是电学实验中“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知识点的总结和拓展。这也是复习电学实验的一种方法。其他电学实验的复习可以参考这一部分。也就是说,复习电学实验时,除了掌握基本的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数据分析、误差分析外,还应该总结更多的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学会传递知识并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同时,审题时一定要细心,看清楚电表的内阻是“大约”还是“适合”;看清楚仪表的量程,粗略估计电路电流和电压,选择合适的仪表;看清楚需要填写的“序列号”或“流水号”是否为“符号”;是“表达式”还是“计算公式”;清楚地了解给定函数图像的坐标轴和坐标原点;读数时要注意“读数不为1不估”的原则;并注意问题中的单位和有效性。数字化要求。
距离高考只剩下一个多月了。在紧张的备考中,我们既要跟上老师的大节奏,也要有自己课后查漏补缺的小节奏。向课堂要求效率;要求练习的准确性;要求规格中的标记;从细节中求结果!时间紧、任务重。也许这是压力最大、最困难的时候,但也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候。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冷静,提高自信心,克服焦虑,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学习;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努力、坚持。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才能迎接挑战。花园里充满了春天的色彩。只有每天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功,才能创造高考的辉煌!加油,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