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物理考5分的物理学家(物理学家考8分是谁)

物理考5分的物理学家(物理学家考8分是谁)

发布时间:2024-09-19 20:05:10 学习方法 318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他的物理成绩曾经得过5分

但立志救国后,他努力奋斗

物理考5分的物理学家(物理学家考8分是谁)

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实验室

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他还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

周恩来总理将他与钱学森、钱三强相比较

被誉为“三钱”

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

从理论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善恶交替,恩怨屈辱,荣辱变迁,年岁渐强,这就是他生命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爱、意图和祖国。

他就是那个

中国力学大师钱伟长

回忆并重读这位科学巨人的著作

生活和观点

至今仍会给人们很多敬佩,受益匪浅

“最硬核”参考资料

本文发表于2002年5月

因为第一句“参考文献”

“本文不需要参考任何文献”

引发网友热议

这篇文章被网友称为

“最霸气”“最硬核”参考资料

力学大师钱伟昌院士论文

《宁波甬江大桥的大挠度非线性计算问题》

本文参考钱伟昌院士

不仅仅是“本文不需要参考任何文献”

令后世学者惊叹不已

其实整篇文章都有一种“大师风范”

钱伟长写道:

“本文不需要参考任何文献

文章中的小挠度理论

你可以在《材料力学》的书上看到

关于非线性大偏转梁

基本微分方程及其近似解

本文也是首次提出

我没见过宁波甬江大桥的设计

但我访问过该网站

只是没有听到相关技术人员详细的解释。

一些河流宽度、高差以及两端无法连通的数据

只是视觉估计

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钱伟长院士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传奇人生

从物理学5分到博士毕业

1912年

钱伟长出生于

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世家

受家庭环境影响

钱伟长有非常扎实的国学基础

当我18岁的时候

他的中文和历史成绩均为100%

考入清华大学

1931年9月18日

9月18日事件爆发

钱伟长做出了决定:

抛弃文学,追随理论

科学救国

他说:

“听到这件事我很生气

如果我们没有飞机或大炮,我们就自己制造

我决定不再学习历史了

学习如何建造飞机和大炮”

钱伟长是个严重的“偏科学生”

在之前的入学考试中

我物理考试只得了5分

数学、化学共20分

我因为没学英语得了0分。

高中毕业后,我的兴趣全是文史国学,想报考清华大学文学院,那里有很多名教授。然而,“9月18日”事件却发生在开学第三天。国难当头,激情澎湃,我下定决心“弃文理科”,改学物理。我将用我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先进武器,赶走残暴的侵略者。

——钱伟昌为《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齐奋斗》系列撰写的前言,《上海大学报》,2005年11月28日

立志科学救国后,

钱伟昌除了吃饭睡觉什么也不做

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全部专注于物理和数学

后来我回忆起那些年的求学经历

钱伟长深情地说:

“那时候,华罗庚和我一样努力。

我工作很努力

每天早上5点去科学馆背书

但华罗庚已经背完了。”

四年后

钱伟昌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1940年8月上旬

钱伟昌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

这也是多伦多大学

首次接收中国研究生

获得博士学位后。

1942年

钱伟长成为美国数学会正式会员

他离开了多伦多

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

由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主持

喷气推进研究所职位

1944年夏天

钱伟昌在航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成为美国航空科学学会会员

同年秋天

他在美国航空工程师学会读书

纸《超音速对称锥流的摄动理论》

这是该领域世界上第一篇论文

“我当然忠于中国,我是中国人”

在外国

但钱伟长牢记着周培源老师的教诲:

“儿子永远不会认为母亲丑陋,儿子永远不会抛弃贫穷的家庭。”

他随时准备用所学报效祖国

当您在美国的职业生涯处于巅峰时

祖国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

1946年

他拒绝了冯·卡门留下来的提议

放弃国外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以“长期离家,思念亲人”为由

克服阻力只身回国

八月初

钱伟长阔别清华大学

成为母校教授

投入重建清华大学工作

但由于工资较低

往返3所学校进行教学

尽管如此,他一家五口还是入不敷出。

只能靠借钱生存

他曾回忆道:

“我是中国人,我想回去

虽然回国后

第一个月的工资

刚好够买一个保温瓶

但我从未后悔过

我从未对这个国家失去信心。”

1947年

美国特工给他寄了一本护照

并承诺家人去美国后将给予优厚待遇。

当钱伟长去美国大使馆填写表格时

一个问题深深刺痛了他:

“如果中国和美国开战

你忠于美国并为美国服务吗?”

钱伟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

“不!”

后来钱伟长回忆道:

“我当然忠于中国

我是中国人”

“我没有专业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为了一生

进一步实现“科学救国”的宏伟目标

新中国成立前

钱伟长差点“承包”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工学院

三所学校的基础课程

应用力学、材料力学

物理系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

兼任《清华工程学报》主编

1951年

钱伟昌中国科学院教学研究所

成立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实验室

后来又与钱学森合作

成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及自动化研究所

1952年

钱伟长被任命为

清华大学教务长,纯工科专业

1956年

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仍然是教务长和力学教授

同年

出版我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着

1953年

钱伟长也参与起草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自写简历手稿

1954年至1956年

他投入大量精力参加周恩来亲自领导的革命

制定我国自然科学十二年规划的工作

经常熬夜

那是在策划研讨会期间

周恩来称赞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成为“三钱”

钱伟长参与制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时

他提出的专业规划包括原子能、导弹和航天

自动化、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等

我唯一没有的是我自己的专业:

力学与应用数学

面对“钱伟长为什么不想专业?”的问题。

他说:

“我没有专业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钱伟长生前说过:

“即使在我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

我还没有倒下,我仍然很乐观。”

1958-1966

钱伟长编写教材约600万字

审阅约300篇手稿

在困难的条件下

还是通过各种渠道

为国家贡献科学成果

成为爱国“无名英雄”

“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失

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

祖国和人民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他从未动摇过

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正如钱穆老师所说

这种精神和力量不是别的

它属于我们的民族

历史精神和文化精神

钱伟昌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

当选为波兰科学院院士。

加拿大多伦多瑞尔森学院院士

入选美国名人录、英国剑桥名人录等。

……

罕见的百科全书式多面手交叉

钱伟长博览中西,博古通今。

从文科到理科

从力学到应用数学

从物理到教育再到社会活动

他一生学过十多个专业

科研事业涉及数十个行业

在许多领域

做出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杰出贡献。

是罕见的百科全书式多面手跨界

即使已经二十多岁了,他仍然勤奋读书、写作。

秘密是

论国家兴衰和社会进步

有深厚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正如他常说的:

“我36岁时学习机械,44岁时学习俄语。

58岁学习电池知识

不要以为年纪大了就学不到东西

我64岁之后才开始学习计算机科学

我现在也做电脑。”

百米跨栏13秒4,还曾入选国足

他也与运动有着不解之缘。

他曾是清华大学跨栏运动员

他还入选了国家足球队

东亚运动会大放异彩

1931年,18岁的钱伟长

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

当时,骨瘦如柴的钱伟身高只有1.49米。

他每天早上都跑长距离

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

偶然

钱伟长被清华体育录取

创始人马约翰老师注意到

并推荐他进入清华大学越野跑队

1933年,钱伟长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田径比赛用时13.4秒

获得100米栏第三名

身高1.49米

面对1.06米的栏杆

荣获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第三名

钱伟长的秘密是

将传统的三跨栏改为四跨栏

此外,他在跨栏训练时还放了一块瓷砖

每当你跨过一个障碍

必须用脚扫走瓷砖,不能接触栏杆

钱伟长身体灵活,速度快,脚法好。

他也是清华大学足球队的主前锋

1937年,钱伟长入选中国队

参加在菲律宾举办的远东运动会

“那场比赛我进了一个球

他还穿着对方守门员的胯部。”

钱伟长的回忆

“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钱伟昌本人也受益于家庭教育的传承

受益于文科融合

是“口径宽、基础厚”

能力强、适应性广的复合型人才典范

他非常重视通识教育

倡导人文教育、和谐教育、体育与美育

即使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他仍然亲自为上海大学的学生颁发总统奖学金,以鼓励他们。

“我们培养的学生

首先,你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是一个爱国者

辩证唯物主义者

一个有文化、有艺术气质的人

道德高尚、灵魂美丽的人

其次,他是一个有学科、有专业知识的人

未来的工程师和专家”

1977年后

曾到全国各地做过数百场讲座和报告

兴科教、促现代化

1983年,七十多岁的钱伟长,

就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重返他最喜爱的教育事业

他的“推倒四堵墙”倡议

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

一、推倒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

紧密联系学校与社会、企业

进一步强调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

二是推倒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围墙。

提倡高校成为教学中心

它将被改建成科研中心

反对人为创造

教学与研究分开

三是推倒学院和专业之间的围墙。

强调交叉、扎实基础、淡化专业

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立足培养复合型人才

第四,推倒教与学之间的墙

认为“教”具有引导作用

但这毕竟是外部因素

“学”是内在因素

学生只有主动学习

只有这样你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高等学校应善待学生

培养一个自学成才的人

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

面对新情况时能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晚年与孩子共度时光,自由交谈、学习

“我们中国青年应该有

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应该用高尚的思想

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他将上海大学的校训定为:

“不断自我完善

先忧天下之忧

享受之后的世界的欢乐”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

钱伟长最关心的是

《创新人才培养》

他为创办上海大学倾注了全部心血

2010年7月30日

钱伟长在上海去世

98岁

钱伟长的人生传奇

把你的一生奉献给科学

一生为祖国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