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强基计划专业测评(强基计划中哪个专业较好)

强基计划专业测评(强基计划中哪个专业较好)

发布时间:2025-02-18 14:41:54 学习方法 82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光明日报记者李玉兰

进入5月,高考话题逐渐升温,“强基计划”讨论度居高不下。这项旨在解决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问题的选拔培养计划,今年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招生政策和社会认知也在不断调整和调整。2022年各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政策将有哪些变化?接受首次考核分流的强基班学生有何特点?这些变化和现象背后的趋势是什么?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

强基计划专业测评(强基计划中哪个专业较好)

1.专业改变:扩张与收紧同时进行,匹配更精准

2022年,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加入“强基计划”试点院校,总数达到39所。这意味着原有“985计划”院校全部将进入这个计划,也让考生家长好奇“强基计划”未来会拓展到哪些学校。

4月21日,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在劳务基地学习岩屑作业。曹政摄/光明影业

“西北农林大学‘生物育种’专业选拔培养未来致力于国家种业科技发展和种源安全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提供后备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景星介绍,学校“强基计划”学生按照“3N”本科、硕士、博士学习培养,分班授课。他们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农业研究院、现代产业学院等重大科研实践平台,全方位落实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火车。学校将配备院士、优秀教授等一流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学业辅导,并将获得自主科研训练等奖学金项目专项资金的全力支持。

在高校数量不断增加、部分省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另一个层面的变化也值得关注:扩招——个招生专业。“强基计划”实施之初,重点关注数、理、化、生物、文、史、哲等基础学科。今年,一些高端、顶级专业也纷纷亮相。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增设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增设飞机动力工程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增设航空航天专业、东北工业大学增设航空航天专业等。大学首次招生是自动化.

新增的高精度专业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国家重大发展需求。这并不意味着基础科目的要求放松,相反,是加强了。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浩宇表示:“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智能无人系统重大需求,培养智能无人系统领域领军人才今年北理工入围选手更注重数学基础,入围分数=高考文化课成绩(不含政策加分)高考数学单科成绩根据学校考核择优确定入围考生。第二类考生(即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可入围学校考核。”

一方面是扩张;另一方面,高校的一些政策微调也呈现出“收紧”的迹象。

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将学校考试时间提前至高考成绩公布前。学校考试将在高考后进行。高考成绩公布后,根据高考成绩和学校考试的综合成绩直接录取学生。中国人民大学还增设了考生在高考成绩发布前确认并签署承诺书的环节。这无疑给一些想根据高考成绩做决定的学生没有“另谋出路”的余地。

此外,一些高校还设定了学校考试及格线,不及格的将被淘汰。比如,体能考试虽然不计分,但有的院校规定,如果体能考试不及格,将不被允许参加后续的笔试面试。同时,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将减少入围比例。

2、考生心理:追求“双保险”的人越来越少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历史学两个专业2022年“强基计划”计划招生30人,2021年报考人数为1691人。预计2022年的报名人数最终将与2021年持平或略少(截至截止日期,报名尚未结束)。

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招生处处长庞建超表示:“‘强基计划’报名火爆的同时,考生和家长也变得更加理性。有兴趣的考生基础学科越来越重视‘强基计划’。”

2月24日,博士朱晓鹏。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习。王伟摄/光明影业

“强基计划”的初衷是培养基础学科人才。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0年招生期之初,确实有部分考生为了追求“双保险”进入名校而报名。结果,他们高考后的分数足够高,不需要也可以通过“强化预科计划”进入目标学校,所以你会放弃该计划的校内测试。

“从2021年的招生情况来看,一些已报名的考生在高考后改变了主意,这是可以理解的。”庞建超表示,“‘强基计划’是一个新事物,其理念和招生培养政策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基础学科人才成长有规律,但实践过程仍在调整中,各项申请参数尚未形成格局,考生难免犹豫不决,学校也不能做出太多承诺。在确认过程中,学校初步筛选出了“强基计划”的忠实粉丝’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后续学校考试和录取的准确性,对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

事实上,2021年中央民族大学“强基计划”招生计划已顺利完成,录取分数线已接近相应省份普通专业录取分数线。“考虑到专业学校考试成分在录取过程中的优势以及基础扎实的考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确定,学生的素质较好地满足了因材施教的要求。基础专业强。”庞建超说。

根据学生的入学情况,“强基计划”确实筛选出了合适的学生。

庞建超说:“对比强基础班的学生和普通录取的学生,我们可以发现,‘强基础计划’在基础学科招生和培养方面的意义已经体现出来,确实招收了学生。”愿意长期努力、长期付出、长期为基础科目付出的人。”我们拥有热情、有能力的研究人才。”

“从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基础强班学生的备课一定要更深,他们对某些课题的研究深度往往超出了老师的预期,更适合采用PBL(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模式、指导和培养。从这一点来看,强基础班的学生在基础学科的研究上确实起点更高,积极性也更高。”庞建超说道。

3、强基文化:首评导流值得关注

今年,“强化基础计划”将迎来强化班学生首次考核分流、开始向学士、硕士学位过渡等重要里程碑。

“今年首届强基班学生将迎来第一个考核期,动态进出机制生效。可能会有客观上不适合‘强基计划’培养的学生,会被分流。”也可能有一些学生主观上不适合,我愿意接受强基础模式的训练,想要主动去分出去,这样的考核还是会在硕士、博士层面进行。庞建超说道。

进入“强基础课程”后,您不能更改专业。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进入和退出机制。在读博士之前“高枕无忧”是不现实的。通过“强基计划”。各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的同时,还建立了科学的、多阶段的动态进入和退出机制,强化质量保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考生和家长对“强基计划”存在误解,认为该计划涵盖了冷门专业。那么,基础科目真的不受欢迎吗?就业前景真的不乐观吗?

李景星说:“冷热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考生对专业的了解而变化。对于考生来说,要了解国家战略、经济社会需求。”人才、强者根据计划的招聘和培养定位,充分了解自己、分析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出判断和选择。”

小班化、个性化、精英化、国际化、名师、项目制、连续本科、硕士、博士学习、专项经费支持……从各大学的培养计划来看,实力雄厚的基础班普遍享有较好的师资比例、较多的经费资助。科学研究与实践,国际交流更加多元化。

庞建超表示:“基础学科的发展需要不同角色的人才,包括懂基础学科、能做顶层设计的学术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也包括管理人员。因此,从宏观角度看,‘强“基础计划”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应该是多元化的,既能承担基础学科的研究任务,又能在一些非研究岗位上为基础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未来“强基计划”专业学生培养应注意哪些方面?“自然科学基础领域要以高精度、前沿技术研究为主,文史哲基础领域高级人才培养要以目标为先。”庞建超介绍,“目标为先,就是尽早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对应国家实际需要的科研项目,打消强基础人才对未来道路的疑虑。”

《光明日报》(2022年5月10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