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哪四级(明朝的科举考试的题目来自于哪里)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哪四级(明朝的科举考试的题目来自于哪里)

发布时间:2024-11-28 19:11:52 学习方法 644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为了保证各省份的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上大学的机会,我国的高考表现出很大的地区差异。许多省份都会有单独的问题和单独的线路。但实际上,古代就存在科举的地域差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的南北科举制度。

明代所谓“南北卷”,是指明朝举行科举考试时,全国各地的学生并没有统一排名。而是根据家乡所在地区,将学生分为南北两个区,或者北南中三个区。在殿试中,皇帝任命“前三”、“庶吉士”等。这一制度最早是在明朝洪熙年间提出的,在明朝沿用了200多年。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哪四级(明朝的科举考试的题目来自于哪里)

这里不禁要问,明朝的科举为何要分南北卷?

上图_明代科举考试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它引发的明代洪武年间的——件“南北榜案”。

《明朝小史·第二卷》条记录:

“洪武三十年,丁丑克,考官刘三吾、白心道,取宋聪等五十一人,中原西北士人无一登爵……那些排名较低的据说是三吴等南方人,上级生气了,下令再次落榜的儒官中,文科长辈排名第一。……或许是颜柳、白执信等人提交了粗制滥造的试卷,看了试卷让他生气了,他亲自测试、提问,还拿了山东……,一共六十一人,都是北方的学者。等人都杀了,你等人也遵法斩断了他们的记录。旧时称为春夏榜,又叫南北榜。”

所谓“南北排位案”是发生在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一起政治事件。当年二月参加科举考试的51人全部来自南方。这引起了很多北方学生的不满,他们联名署名。质问主考官刘三五等人作弊、偏袒南方人。结果,朱元璋大怒,命人重新批改试卷。发现北方学生提交的试卷文理较差,且含有禁忌词语,进一步证明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但北方学生对审稿结果不满,质疑张欣等审稿人是受了刘三武的指使,故意提交标准不合格的论文,迷惑观众。朱元璋再次震怒,处决并流放相关官员,并下令于六月再次考试。他亲自督试取士,又录取了61人,全部都是北方的学生,终于结束了这件事。

上图_朱元璋(1328-1398)

于是乎,洪武三十年出现了两次科举名录:

一是2月份通过正常程序录取的51名来自南方的学生,称为南方名单;另一个是6月份亲自录取的61名来自北方的学生,称为北榜。后世史学家的意见比较统一,认为“南北榜案”是一起冤案,刘三吾、白多辛、张欣等人是朱元璋为了安抚故意找的“替罪羊”北方的学生们。“南北排名案”实际上是反映明代南北文化教育水平差异的一个极端案例。南北学生之争的背后,是南北差异之争。甚至引发了洪武朝廷南北官员的纷争。朱元璋为了拉拢北方士人,打压南方世家,不得不制定“南北榜”。尽管朱元璋依靠铁腕政策平息了风波,但由于历史悠久,问题的根源并没有得到解决。

上图_科举制度图解

中国古代的地区差异远大于现代。

三国之前,北方特别是中原地区无疑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广大的南方地区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被认为是南方最早的发展;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大乱,大批民众南迁。东晋至宋、齐、梁、陈时期,南方的发展速度虽然加快,但仍停留在唐初。它没有超过北方;唐玄宗天宝年间爆发的安史之乱,引发北方人口再次大规模南迁,南方进一步加速发展;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乱再次导致北方大乱,人口南迁,最终导致南宋王朝的建立。之后,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由于宋朝推崇理学,加上唐末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不仅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也开始南移。因此,从宋朝的科举考试开始,南北之间就有了争议。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长期镇压南方学生。总理政治厅里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南方人不准坐我厅”。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歧视。直到宋真宗提拔江西人王钦若为宰相后,这一传统才被打破。

南宋时期,北方灭亡,文化中心北移。明朝初年,朱元璋统一全国,定都南京。此举意义重大。这是南方城市第一次作为国家的首都。这也表明,明朝初年,国家的政治中心也南移。

上图_《铜板四书五经》民国版精装

综上所述,明朝洪武年间,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均在南方。此外,明代的科举考试采用八部考试选拔士人,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北方自靖康之乱以来,深受金元统治影响,战乱不断。甚至到了明朝初年,山东、河南等地都成了荒无人烟的无人区,这时才出现了“洪洞大槐移民”。这一切导致了理学在南方的兴起,在科举考试中占有巨大的优势。

因此,在明朝洪武年间举行的所有科举考试中,南方录取的学生数量远远多于北方。然而洪武三十年,没有一个北方学生被录取,确实是罕见的。

上图_杨士奇(1366-1444),字于,字士奇,字东丽,字行

洪熙元年(1425年),时任内阁学士的杨士奇提出“南北会试”的主张。他建议科举考试应按照南北不同的录取比例选进士,然后进行统一的科举考试。这是明仁宗所采纳的。他下令“取此科举士,南六分,北四分”。这意味着,南卷将录取十分之六的进士生,北卷将录取十分之六的进士。宣德、正统年间,为照顾川、云、贵等边远地区,增设中卷,分为南卷、中卷、北卷。录取率分别为55%、35%和10%。

根据记录和研究:

南卷范围包括浙江、湖广(相当于今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五省,以及应天、松江、苏州、南直隶(相当于今安徽、湖北)。江苏)。常州、镇江、惠州、池州、太平、淮安、扬州等州会城市;

北方卷范围主要包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省,以及北直隶(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北京、天津)大部及辽东、大宁等地;中卷的范围是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四省以及直隶南部的泸州、凤阳、安庆、徐州、滁州、贺州。后世虽有调整,但基本没有大的改变。

上图_《明状元图考》

从推广和完善科举制度、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的角度来看,明朝的南北科举制度是值得肯定的。保证了明朝两京十三省的士人能够相对平等地进入统治集团。以达到“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效果。

其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深远的,因为不仅清朝继承并完善了这一制度,而且在今天的高考卷子制中也能看到它的影子。然而,任何系统都有优点和缺点。明朝南北卷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朝廷官员之间出现地域派系,为明末党争的出现提供了温床。

文:博铃清河

参考号:《明朝小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团队创作,插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