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引才政策(西安招才引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西安晨报
近日,西安国际港务区召开支持秦创源建设“中欧人才列车”和“新陆港人”海外人才计划若干举措新闻发布会暨中国—欧洲列车(西安)国际人才交流站开通。
发布会上,西安国际港务区相关负责人对《西安国际港务区高水平人才确认细则》和《西安国际港务区关于支持秦创原·“中欧人才班列”建设若干措施》进行了重点解读,引起广泛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次人才政策在此前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例如,国际港务区区级高层次人才分为三类(优秀人才、后备人才、发展人才),并根据不同层次对人才实施针对性政策。
陕西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西北大学教授白永秀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目前,在一线城市经济和人才已经过饱和的背景下,很多行业正在逐步向其他城市转移,这是总体经济发展趋势,西安作为西北省会、中西部强省省会,自身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东部工业经济红利西移,城市整体发展势头强劲,对于西安来说,是一个吸纳人才的好机会。”
人才政策再次升级
与以往的学历分级标准不同,此次政策创新采用积分制,以市场认可度、行业认可度、个人表现等实际贡献指标作为人才确认方式。
《西安国际港务区高水平人才确认细则》,提出根据国际港务区实际情况,将区级高层次人才分为三类(优秀人才、储备人才、发展人才),有针对性地实施政策对人才实行分级分类。
在补贴方面,《西安国际港务区关于支持秦创原·“中欧人才班列”建设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对在国际港区投资项目的海外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支持和500万元的落户补贴。特别重要的事情可以“一个人一个人”商量。
同时,对入选国家和省人才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根据个人经济贡献,五年内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人才津贴;每年设立“引进人才突出贡献企业奖”,每年在区范围内引进人才,对引进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针对高学历人才,国际港务区设立了“院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计划”。每引进一名院士、博士后创新创业,根据项目研发经费给予最高200万元的项目补助。
为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国际港务区探索设立人才发展基金,为人才提供最高2000万元的信用贷款;建立人才认定评价制度,将人才认定评价权下放到企业和荣誉推荐制度,企业自主认定区级高层次人才。同时提供子女就学优惠、购房购车补贴等措施。
西安国际港务区出台24项高层次三类人才支持政策,重点支持海外人才进区就业创业、下放人才认定权限、支持重点项目、加强成果产业化重点培养大商贸人才,扶持新经济人才发展,计划两年内引进1000名区级高层次人才。国际港务区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
随着政策不断收紧,人才引进效应开始显现。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透露,为响应外籍主播、海归主播的特殊扶持政策,目前入驻国际港务区的跨境电商直播企业已从海内外招聘了近50名外籍人才。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现有海归人员80余人。
与此同时,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今年上半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40家,储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名。
政策吸引人才落户
上述规定只是西安市人才政策的一个生动缩影。2018年以来,西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
2019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再次发力《关于进一步放宽西安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通知》,出台了人才落户西安的详细政策。落户政策调整了学业落户、大学生落户、人才引进落户、投资创业落户等相关政策。相关专业人才只要符合通知中细则的相关政策,就可以实现落户西安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才引进方面,西安还针对多类人才制定了详细的政策,包括专业人才的引进和落户、技能人才的落户等。
在学历方面,西安放宽标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国民教育学历的人员,以及留学归来或具有相关学历的人员。本科(含)以上学历,年龄不限。限制。
在创业落户方面,西安提出通过投资创业落户、直系亲属落户、落户落户等多种灵活落户方式,将户籍迁往西安。
此外,西安将人才分为A类、B类、C类、D类、E类等,对于A类至E类以上人才,可享受不同的人才补贴住房和货币补贴政策。
这一政策充分保证各类人才享受落户政策后,也能在当地落户,并根据实际情况获得政策支持。
同时,根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西安还为高校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奖”和西安大学“留才奖”。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毕业后按标准可享受1000元至200元不等的现金补贴。
这一系列人才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户籍新政实施两年多来,已有115.1万人成为“新西安人”,其中学历落户和引进人才占64.05%。
户籍人口的大幅增长,伴随着高素质人才的增加、平均年龄的下降、人均GDP的提高。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59.59亿元。同时,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提到,2021年,全市将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5.98万人。
白永修认为,随着西安城市经济的发展,重大项目和产业密度持续增长,加上政府人才政策红利,他看好西安人才数量的增长在长期。
了解更多信息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