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是大几考(大学生考研网)
大家都知道考研是好事,能够显著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见识,大学生自然是首当其冲。
统计显示,包括出国留学或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在内,985、211大学的研究生比例已超过25%,而普通一线大学的比例也在15%以上。
这至少说明,至少有30%-40%的大学生会在大学期间报名考研,希望实现学业和生活水平的跳跃。
那么大学生考研,应该从“大几”开始准备呢?
首先,我们排除新生。
毕竟,很多学生努力学习了十几年,终于考上了大学。你要求他们在学好当前课程的基础上立即恢复心态,开始准备四年后的考研,确实不现实,也太不现实了。真是太不人道了。
其次,二年级学生应该被排除在外。
因为大多数大学生,在经历了高中时期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监管,以及大一期间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费用和休息时间的舒适自由之后,大二是一个逐渐好起来、逐渐适应的时期,并开始社会交流和课题研究。的黄金时代。
如果这个时候准备考研,一没有必要,二没有精力,三没有耐心。
还不如暂时放下,先处理好现在的学业生活和同学关系,再好好享受大学生活也不晚。
最后,现在开始你的高年级肯定为时已晚。
毕竟大四第一学期是9月,考研一般在12月底。在这么短的4个月时间里,即使你开始不停地努力学习,你也无法及时完成。
即使像一些考研专家提倡的那样,每天学习超过14个小时,也无济于事。
因此,大学生最好在大三就开始准备考研。这无论从准备时间、考研心态、身心纪律来说,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准确来说是考研生应该从大三上学期开始规划复习、准备资料和调整心态,提前准备好复习考研的各项事宜,然后从大三下学期,也就是当年三月份开始准备考试为宜。
因为不管是高考还是考研,最讲究和最高效的就是一鼓作气。
虽然考研的难度肯定比高考低,但是对于英语和政治不好的学生来说,想要在这两门公共课上取得高分并不容易。
因此,在3月到9月的六个月时间里,我们应该重新把备考高考的重心重新集中起来,彻底掌握考研英语词汇和政治知识点,巩固和熟悉理论体系和解题能力。两门专业课的思路,然后从9月到12月的冲刺期,解答了大量的问题,查漏补缺。
这样规划并实施一整套考研复习计划,然后成功考研,绝对是最理想的备考模式。
然而,考研从择校、备考和应试来说,始终是你一个人孤独前行,需要忍受同龄人各种质疑、干扰和阻挠的过程。
作为一名考研生,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助教,然后如何安排自己学习大学课程、与同学室友相处、休息与相处的时间玩得开心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坚决执行的课题。知识。
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每一个细节和选择都决定了你能否最终考研成功,名列金榜题名。
准确来说是考研的难度主要在于没有“参照物”的奋斗。
也就是说,整个备考的过程和我们准备高考的时候有很大的不同。没有每周或每月的模拟考试,也没有同学之间的竞争和班级排名。不管你背了多少单词,回答了多少题,学了多少,基本上只能靠自己的估计和分析。
在背诵和答题时,这种心态是最致命的,因为你几乎每天都在困惑、紧张和焦虑中度过。
平时你的同学约你玩,即使你已经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只想放松一下,但一旦你有考研的打算,即使你表面上和同学聊得很开心,你会在外面玩得很开心。但内心深处,你会因为今天浪费了准备考试的时间而感到焦虑和慌乱。
即使你现在的复习成绩很好,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
万一将来考试,就是因为今天没有多看两眼书,而丢了最为关键的两分,那该有多亏啊。
此外,复杂的评审内容和激烈的分数竞争也是导致数百万研究生抱怨的障碍。
无论如何,学习无小事,考研很关键。
对于很多一心想提高学历,又不愿放弃青春的大学生来说,其实从大三就开始准备考研,激发最大的勇气、信心和专注力,就已经足够了。用半年多的时间来复习考研。
那些从大一就吵着要考研的大学生,每天六点起床去图书馆订个座位,每天花十几个小时考研。事实上,他们大多数都在做“虚假的努力”:
没有多少学习效果,最后也没有什么收获,只是感动自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