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态度,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习方法态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习方法态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论语十二章中,哪些是学习方法,哪些是学习态度?哪是是谈各人修养?
答:【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
1【方法】
温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修养】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学而不厌。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说说 温故而知新 吧。
就像现在我们作为学生时学习新知识一样,在课堂上听老师的新课都明白,回去要做好复习工作,否则第二天,老师再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的时候,会发现昨天觉得都听会,可是现在全忘记了。
这就是 温故而知新 ,体现了复习学过的知识的重要性。
补充: 当然,孔子老人家说的更深奥些。
他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复习需要间歇性,当复习旧的知识次数增多的时候,每次都会从中体会到新的心得,这个时候就达到了一种思想的升华,可以作为老师了。
我认为,这和人不断成长和生活阅历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丰富自己的见识和知识,回头看同样的问题时,当然会有不同的新体验了。
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开篇第一章,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这几句话看似简单,但是已经充分表达出了孔子作为中国第一个最著名的老师最根本的教育思想,包括治学最基本、最简要的方法、态度和目的:
“学而时习之”是方法,“不亦乐乎”是态度,最后还有目的,就是做“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君子人格(温良恭俭让),激励手段是建立在学生自己内在的愉悦体验上,“习”字的本意是小鸟反复地试飞,也就是反复地练习、复习。“学”在《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觉悟”,包括了学和教,也就是通过学和教的过程通达觉悟的目的,学习过程要不断的重复。
孔子教学有“小六艺”和“大六艺”,小六艺是春秋时代的六种技能,也就是你听起来特别熟悉的“礼、乐、射、御、书、数”。而所谓的“大六艺”,其实你更熟悉,它们是先秦时期的重要的六部文献经典,包括《诗》、《书》、《礼》、《乐》、《春秋》和《周易》。
什么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
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
体验是一个汉语词语,一指亲身经历,实地领会;二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三指查核、考察。
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所以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习方法态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习方法态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