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总工会十四大会议精神(北京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团结、动员员工
勇敢担当新时代首都发展主力军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
8月29日,北京市总工会召开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北京市总工会第十四届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总结了今年以来北京市工会的工作,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
今年工会工作情况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员工听党话、跟党走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热潮迅速掀起。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会召开,引起首都职工群众热烈反响。北京市总工会立即组织沟通学习,各级工会迅速行动,将贺信精神宣传到基层、企业、职工。
广泛开展“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依托“学习强国”、“技能强国”、“学习强会”、工会“两微一端”,推出《北京工人之歌》等宣传专题和“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会”,继续营造迎接建党20周年的热烈氛围。气氛很好。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展“北京过年,共同展望未来”系列活动,慰问冬奥安保人员、快递员、建筑工人等,向首都一线工作者致敬;“五一”劳动节宣传短视频在全市发布,同时播放量超千万次。做好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推荐和首都劳动奖状评选表彰工作。
(二)服务全市工作大局,充分体现广大职工和工会组织的责任
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动员精干人员组成专门工作小组,高质量完成员工观摩活动组织、火炬传递活动景观布置等工作。深入一线看望慰问保障人员,为闭环3000名女员工免费体检。全市各级工会累计投入1.07亿元,走访慰问服务保障人员及家属32.7万人次,动员广大职工为夺取冬奥会胜利而奋斗。
全面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市总工会设立专项资金,全市各级工会积极筹集资金购买防疫物资,关爱一线困难职工,累计走访慰问职工146.8万人次。组织发动员工和工会干部投身抗疫斗争。16万名员工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市总工会145名党员干部深入社区(村)。全市各级工会干部努力协助做好核酸检测、调动登记、秩序维护等工作。
(三)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泛凝聚奋发图强新动能
系统谋划推进产业改革工作。围绕产业变革五周年,开展专题调研、经验交流、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全市23个单位开展试点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有效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
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围绕“争主力军、奉献冬奥”主题,深入开展系列劳动技能竞赛,各区职工、行业组织广泛参与。启动第三届“北京大工匠”树评选活动,将各级各类工匠纳入“北京工匠人才库”。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怀柔区、市金融工会首次组织本地区、本行业的工匠评选。目前,全市工匠选树活动正在逐步形成。
帮助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关于做好技能人才薪酬激励相关工作的意见(试行)》推动建立“新八级”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评审表彰了市级(示范)职工创新工作室,评选出60名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和100对名师徒弟。
(四)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高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障新就业形式劳动者权益。推广实施新修订的《工会法》,重点推进快递、道路运输等行业集体协商。会同朝阳区、海淀区,引导美团、滴滴等互联网龙头企业与配送人员、网约车司机进行沟通协商。推动龙头平台企业开展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活动。
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印发《关于妥善化解劳动纠纷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通知》号文件,推动各级工会深入开展疫情期间“云法制教育”、“云咨询”、“云调解”、“云法律援助”工作。会同市高院、市高院制定《关于深化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加快推进诉调对接工作合作意见》,推动市、区两级工会诉讼调解工作全面对接。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开展“企业培育和促进和谐劳动关系联合行动”。强化工会源头参与,积极推进《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修订。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制作系列普法短视频,形成“八五”期间普法讲师团。
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小额贴息贷款。推出工会法人资格登记“一站式服务”,让基层工会足不出户即可办证。开展“两节送温暖”专项慰问活动,走访企业5984家、员工126.7万人。员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项目764个,服务员工303.4万人。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惠及职工290.5万人,互助金额2.64亿元。
(五)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政治性、进步性、群众性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召开市直机关系统党建工作会议,完善体制机制,对直属单位分批开展内部监督,构建常态化审计监督体系。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十百千”协会创建专项行动,重点推动北京互联网百强企业协会创建。探索“双沟通”新工作模式,结合公司情况提供专属服务套餐,全程跟进推动企业会议。今年以来,全市共召开职工沟通会2608场,吸纳职工13.07万人,其中新增就业形式职工1.87万人;召开企业沟通会1161次,涉及企业1190家,新成立工会组织345个,覆盖537家单位。
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女职工劳动权益维护法律政策指引》号,新建妇幼保健室150间。组织开展第九次全国劳动力状况调查北京调查,稳步推进编制工作。
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一)深入把握首都发展根本任务,推动市党代会精神在工会系统形成生动实践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要深入学习《北京工运大事记(1883-2021)》第四卷,与前三卷学习结合起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学习宣传贯彻结合起来按照市党代会精神,做好工会系统党组织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们要认真组织实施,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的热潮,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到在首都工会体系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引导。持续开展“中国梦·劳动之美”、“迎二十大、贡献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劳模工匠“四个先进”讲座,录制播出“工匠论坛”系列活动,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好员工书店、俱乐部、文化宫等服务区域,为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持续开展“在你身边”系列文化推广活动,打造系列以“工作”一词打造的员工文化品牌。
(二)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围绕中心发挥服务大局主体作用
继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我们将以思想引领、建设成果、提高质量、维护权益为重点,研究落实措施,形成持续深化改革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市产业改革协调小组和办公室工作机制,召开产业改革工作推进会,启动第二批试点。
广泛深入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北京选拔赛,与市商务局等四家单位联合举办“北京市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带动多层次、多行业的职工、工种技术竞赛活动。整合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举办保安、快递、护理人员、房产中介等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推动竞赛向新就业形式劳动者和中小非企业延伸。公营企业。
大力促进员工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开展员工素养讲座、员工素质拓展、员工职业发展微培训、员工读书活动等专题教育培训项目,线下培训员工不少于3万人次。开发员工技能在线学习培训平台,针对快递、货运、护理、保安等行业开展学历提升和在线培训活动。新成立1-2个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整合多方资源推进首都工匠学院建设,年内命名首个“首都示范工匠学院”。
(三)深刻把握让人民生活幸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中体现“娘家人”的责任
提高维权准确性。完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在有条件的街道、园区、商业楼宇建立劳动关系协调三方工作站,做大做强劳模法律服务团、“工会普法课堂”等品牌,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服务园区、企业及员工周边。围绕高风险行业等重点领域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研究出台指导和选拔表彰管理办法,进一步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兄弟讲”“讲安全”、“专家讲职业健康”、“妈妈的家”“老百姓讲劳动保护”等一系列职业健康防护活动,促进员工劳动保护。为保障新就业形式下劳动者权益,稳步推进龙头平台企业、品牌快递企业集体协商和职代会工作。
加大支持服务力度。继续实施首都职工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科技双创企业、受疫情影响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全额补贴、无保障的创业小额贷款服务。与市扶持合作办、北京银行等单位联合举办“北京蔡西品”工会消费救助月活动,发放消费救助电子券,助力乡村振兴。围绕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和配套扶持措施,做好工会关爱、员工婚恋、妇幼保健室、“两癌”筛查等工作,维护广大群众特殊权益。女员工。组织开展劳模、抗疫一线工作者休养活动。
(四)深刻把握坚持第一件好事的实践标准,在继续深化工会改革中发挥先锋作用
深入推进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深化党组会议“第一专题”制度,尽快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悟性、政治意识上述行动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一致。加强全流程、全链条审计监督,严格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确保工会经费更多用在基层、用在职工身上。
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深化党建引领产业建设、产业建设服务党建的党建机制,抓住平台企业“重点建设”,聚焦行业工会“产业建设”,依托总工会“基础建设”联合工会,积极探索适应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送货员、快递员等职业特点,推动工会组织体系向下延伸和全面覆盖。
不断加强平台阵地建设。加快智慧工会、数字工会建设。新版北京工会APP上线,搭载各级工会服务项目,全年惠及不少于600万职工。推进“千个暖心站”建设计划,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银行网点、餐饮店、连锁超市、物业中介、加油站等,新增1000个户外工作者暖心站到原来的9000。制定出台推广“最美工会户外工人服务工地”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提高工地建设标准化水平。
资料来源:工党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