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是什么意思)
文|静子
“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统称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重申在简化优化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手续方面的务实行动。
取消就业登记证为何受到舆论场的广泛叫好?概因这一“历史遗留”证件被赋予了太多的不可替代性功能。
就业登记证实行已有20多年。它的前身是《调度登记证》,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味道。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时的重要凭据,它在证明持有人的干部身份、办理档案投递、办理落户手续、职称评审等方面大有作用。此外,就业报到证的补办程序极为繁琐,一旦遗失将面临很大的手续成本困境。正因此,“天下苦报到证久矣”的呼声不绝于耳。
大学生在教育部官网留言询问与注册卡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推进大学生就业登记证制度改革。毕业生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要求取消登记卡制度.
从线上到线下,从参与其中的青年学生到履行职责的政协委员,人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共同的愿景,那就是简化和优化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程序。在毕业生人数连年创新高、疫情反复冲击劳动力市场的社会背景下,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政府响应人民号召。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2023年起,不再发放登记证”。《通知》的出台,是教育部详细落实相关规定的具体体现。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3届大学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一项就业利好政策将惠及千万人,宝贵人才在市场上的流动无疑会更加顺畅与自由。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关系经济运行和企业发展。写好青年就业大文章,需相关政策做“加法”,繁琐手续做“减法”,如此,就业效果才能释放“乘法”效应。这就要求各地加紧制定取消报到证的工作方案,完成好相关流程的衔接,助力毕业生顺利完成就业路程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孙文静
南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