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工业被称为(东北的工科为什么那么厉害)
2000年前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学合并浪潮,给许多大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合并后,多所大学成为顶尖大学之一,也成功跻身985大学行列,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学校都是如此。
随着近年来学校合并的次数越来越少,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过去一些实力雄厚的学校被合并,成为强强联合的牺牲品,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如果当时那些院校没有合并的话,他们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本来就有211的实力。比如吉林大学现在的工科专业基本都是原吉林工业大学的学科。合并前,吉林工业大学已是211大学。曾被认为是一所可以超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工科大学,其中机械工程专业最受欢迎。众所周知,它是机械工业部直属的三所大学之一。
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至此,东北一所实力雄厚的工科学校就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了。不得不说,实在是太可惜了。
1954年,为适应东北工业发展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机械部、教育部、工信部三大部门农机学院决定在长春建立汽车拖拉机学院,并指派首届汽车制造厂厂长饶斌负责学校筹建工作。1955年,根据教育部、第一机械部决定,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工学院部分相关专业划转合并组建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一汽集团董事饶斌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
1958年学校迁往长春,隶属吉林省,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建立的大学工科实力很强,吉林工业大学也是如此,我国第一批汽车研发制造就是由吉林工业大学完成的。从历年高考录取分数来看,该校并不逊色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甚至在其顶尖专业上成绩持平。20世纪80年代,一些考生的高考成绩比清华大学高出40多分,最终报考了吉林工业大学。各专业供需比在1:10以上。毫不夸张地说,学生一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走。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极图的实力和知名度。
90年代吉林工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中,3%进入国家机关,73%进入重点企业,15%进入科研院所,9%进入高等院校。甚至有人会说,如果吉林工业大学没有合并独立发展到这个地步,能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处于同一水平吗?
合并前,吉林工业大学已拥有工程院院士2名、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综合实力雄厚。实力位居全国第一。处于同类大学前列。
2000年,中国高等教育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吉林大学与长春理工大学、长春邮电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合并,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学!
为什么首先合并?这要从当时中国启动的大学管理体制改革说起。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要求每个部门只能保留12所高校,划归教育部,其余划归地方政府。例如,长春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都隶属于原地质矿产部。在这种情况下,地矿部只能保留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研究所也只能回归吉林省。同样,白求恩医科大学原本隶属于卫生部,但不是以前的卫生部。像沉阳的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的哈尔滨医科大学一样,他们也只能回到各自的地方。
还有长春邮电学院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粮食大学。改革期间,这些大学全部划归吉林省。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按照吉林省当时的经济状况,并不像现在繁荣的江浙沪地区,不可能养活这么多的下属学院。一旦所有这些学院和大学都分散化,其中大量可能会饿死。要知道,地方财政永远比不上国家各个部门提供的皇粮。
无奈之下,当时的吉林省想出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方案:让这些分散的院校并入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院校,经费不缺,口粮也有保障。合并后,这些院校自然不会给地方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同时,对学校的整体实力也大有裨益(985院校的评选是真实的)。不过,这一方案并未得到吉林大学的同意。原因很简单。吉林大学师生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这些院校一旦并入吉林大学,其成绩将会提升很多。他们会和吉林大学的文凭一模一样,这是不公平的。
这时,领导提出了另一个解决方案:并入吉林工业大学。面对这一合并计划,吉林大学一万个愿意,最终同意与其他三所大学合并。然而,当时的吉林工业大学却显得不太情愿。
至此,曾经辉煌的吉林工业大学不再有吉林工业大学的名字,而是变成了充满喜庆的吉林大学南岭校区。
此外,由于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较差,老工业基地不再是人才的理想之地,生源质量也较过去明显下降。因此,吉林大学的整体实力大不如前。此外,巢下无蛋,吉林工业大学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以吉林工业大学为代表的机电工程系为例,其发展已逐渐令世界其他大学黯然失色。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只有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A-(前10%),其他学科大多分布在B类。
这说明原吉林工业大学的主要学科基础虽然还在,但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合并前,吉林工业大学牢牢占据机械系第一的位置。2001年,原机械工业部排名第二的湖南大学被列入985高校名单并延续至今。然而,吉林工业大学的名字早已成为一段历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