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不参加活动会怎么样(大学集体活动不参加)
中新网4月14日电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13日发布通知,下发《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方案提到,开学后,高校将严格管控和审核各类涉及学生聚集的活动,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学校食堂采取错峰就餐时间,单人餐桌椅朝向同一方向,保持1.5米距离。重新分配学生宿舍床位、减少人数并拉开距离等。以下为方案全文:
高等学校COVID-19防控技术方案
1、开学前
(一)开学准备。
一、各地在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学校具备基本防控条件、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后,决定错时错峰开学。制成。精心准备,按学校、批次、生源、时段进行通知。学生返校报到,学校有序复课。
2、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家庭责任,扎实部署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三、建立健全疫情防控联动工作机制。协调安排复课疫情防控重点任务,密切沟通,加强协作,建立监测督导机制、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任务分担机制。形成教育、卫生、学校、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确保学校疫情防控指导、开学前检查、培训全覆盖。
4、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和生源特点,制定具体防控预案和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前熟悉当地医疗服务预案。
五、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校长是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准备好人员、物资、场地、监控等防控条件,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制度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关键步骤落到实处,做好培训演练作业。
6.做好消毒剂、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的储备,建立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管理制度,指定专人全面负责学校清洁消毒工作,包括管理消毒产品、组织实施、工作督导等
七、开学前,要彻底清洁学校环境和空调系统,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场所要打开窗户通风。
8、在学校内相对独立的地点设立(临时)隔离室,为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临时隔离做好准备。
9、学校每天监测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健康状况,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还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预防体系、个人防护、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每天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行踪报告,并如实向学校报告,确保开学前身体健康。
2、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学习各项防控制度,掌握个人防护、消毒等知识和技能。
3.符合返校条件的教职员工,经校内有关部门和学院批准,可以分批返校,为开学及各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做好准备。
(3)学生准备。
1、每天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行踪报告,并如实向学校报告,确保开学前身体健康。
2、在学校正式确定并通知返校时间前,学生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不得提前返校。
3.返校前安心待在家里,进行网上学习,学习掌握个人防护知识,准备好返校前的物资。
2.回学校的路上
1.返校前确保身体健康,准备好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有条件的话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
2.乘坐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安检时短暂摘下口罩,人脸识别后立即戴上口罩,尽快通过安检通道。
3、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搓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注意咳嗽礼仪。
4、尽量走楼梯或自动扶梯,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面对面;如果乘坐厢式电梯,尽量与其他乘客保持距离,分散乘坐电梯,避免同一电梯上人过多。
3.开学后
(一)学校管理要求。
1、严格日常管理。坚持点名制度,每天跟踪教职工和学生的动态和健康状况,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工的上午和下午检查,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并报告主管部门。
2、严格控制和审查各类涉及学生聚集的活动,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密闭空间、人员密集区域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应佩戴口罩。
3、学生返校后不举行聚会。学生会议可以通过错开会议、在线视频或预先录制的会议材料举行;鼓励开展在线教育课程或在线展示交流活动;确需举办现场活动的,须按要求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
4、学校食堂实行错峰就餐时间,餐桌椅单座面对面,保持1.5米距离;学生宿舍床位重新分配,减少人数并保持距离;图书馆、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实行人数限制。
5、加强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场馆、餐厅等场所环境要保持清洁整洁,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针对门把手、桌椅、讲台、电脑键盘、鼠标、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栏、室内健身器材、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有效氯含量的含氯消毒剂可以使用250-500mg/L。喷洒或擦拭,或用消毒湿巾擦拭。
6、加强重点场所地面清洁消毒。学校食堂、卫生间、宿舍地板要经常清洁、定期消毒并记录。可以使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7、加强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场馆、餐厅、教师办公室、卫生间等)的通风换气。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休息时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若使用空调,应保证空调系统的送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废气直接排至室外。
8、加强食(饮)具的清洁、消毒。食(饮)具每次使用后应消毒一次。食(饮)具取出清洗后,煮沸或循环蒸汽15分钟进行消毒;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法;或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剩余残留物应消毒。冲洗掉试剂。
9.加强校园、宿舍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运输垃圾,清理垃圾容器。定期用有效氯含量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10.严格落实学校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措施。学校门卫、保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员也应穿着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工作服应定期清洗、消毒。可煮沸30分钟消毒,或用有效氯含量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定期清洗。清洁消毒人员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也应做好个人防护。
11、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学校保存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进行跟踪和报告。
12.加强健康教育课,有专人定期向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个人防护、消毒等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管理,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和热线指导平台。
(二)学生管理要求。
1、学生到校后,应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有序办理报到手续。他们在入学前应接受体温测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能进入学校。除非有特殊情况,家长应尽量避免进入学区。
2、在校期间,自觉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健康监测,每天保持适度锻炼,选择空旷空旷、人稀少的场所进行户外锻炼。
3.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不得离校,避免到人群聚集,特别是空气流通较差的地方。如必须离校,必须严格按照请假程序办理,并规划好出行路线和方式。外出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等时必须正确佩戴口罩。
4.执行手部卫生措施。饭前、排便前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后、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敏感”部位前洗手接触受污染的物品后。洗手时应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并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在流水下彻底清洗双手。也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搓手。
5、定期打扫宿舍,保持个人卫生。床上用品和个人衣物应定期晾晒和清洗。如需消毒,煮沸30分钟,或用有效氯含量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定期清洗。
4.疑似感染症状的应急措施
1.教职工、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鼻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向学校负责人报告,并前往指定地点就诊。按要求及时到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途中和在医院期间佩戴口罩。
2.如果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出现COVID-19疑似病例,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3.向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告知风险,如出现发热、干咳、腹泻、结膜充血等呼吸道症状,及时就医。
4、专人负责联系被隔离教职工或学生的家长,了解其健康状况。
五、境外师生返校要求
1、海外师生在学校通知后方可返校,新生不予报到注册。
2.境外师生返校前应确保身体状况良好,返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
3.入境后必须严格执行当地规定,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日常健康监测并填写健康卡。只有解除隔离、身体健康后,才能返回学校学习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