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工匠洪家光(大国工匠洪家光个人资料)
路途艰辛,路途艰辛,岔路很多。你现在在哪里?会有风吹浪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时候。
荀子在《劝学》中有一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无论是伏在案头,终日点灯熬油的学子,还是行色匆匆,为生计奔波于岁月中的我们,都深知这句话的道理,可到头来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的做到呢?
如今,我们总是会听到一些投诉,有人恨自己没有生在富贵之家,有人怨自己没有一个高学历,也有人说自己没有一技之长。
人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试问世上有几人生下来,就是天之骄子,注定了一生的荣华富贵呢?不都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博出来的无怨无悔。“大国工匠”洪家光便是指点人生的一盏明灯,鼓励我们前行的引路人。
寒门技工,迷茫岁月
洪家光,42岁,沉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首席技术专家,从普通工人到首席专家,他走过了20多年的岁月。在这20年里,他也从一个风华正茂、毛毛躁躁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周身散发着成熟和稳重的“大国工匠”。
1979年,洪家光出生在沈阳一个并不普通的家庭。“穷”这个词可能更合适。
他说不上有多聪明,学习成绩也不是最好的,所以初中毕业之后,就去上了黎明技校学习车床,好掌握一门技术,至少能够在以后的生活里,有一席锥扎之地。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洪家光似乎比同龄人要成熟得更早一些,毕竟他知道,未来的日子里,他要挣钱,他要担起养家的责任。
从家到学校开车大约需要四个小时,当别人还在车上补觉的时候,洪家光却借着微弱的车灯翻阅起了技术书籍。“学不可以已”,努力也许会得到回报,但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
1999年,洪家光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了黎明发动机集团车间,正式的成为了一名普通车工。
在接近公司之前,洪家光心情激动,也充满期待。他感觉自己终于可以看到飞机了。终于可以触摸到航空发动机了。然而一切都事与愿违,到了车间以后,除了一堆散碎的零件和忙碌的工人之外,他没有看到任何新鲜的事物。
对于一个20岁的男孩来说,这是无形的打击,梦想的破灭伴随着的是心灵上的破碎。在这破旧的小厂房里,他又能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呢?
或许,他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朝九晚五,上班吃饭,平淡地走完一生。
今年,令国人蒙羞且愤怒的“南斯拉夫事件”发生。美国公然轰炸了我驻南斯拉夫的大使馆,造成了3死20伤的悲剧。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烈士们的遗体还是用美国人的飞机运回来的。
年轻的洪家光至今仍沉默在自己的失落之中,尚未意识到这一事件给中国航空人带来的震撼。
同车间的一位老师傅看出了洪家光的心思,他觉的这个小伙子还是可以的,只要认真地引导,说不定会出一把好手。
于是老爷子就跟洪家光说话,他说这个社会是需要协作的。每一个大机器都是通过无数个小零件组装起来的,只有每个人把自己手中的工作都做好了,才能汇聚成一个大机器,才能造就一番大事业。
从他的话语中,洪家光明白了,他手中这辆车出来的每一个小零件,对于航空发动机来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一语惊醒梦中人”,老师傅的一句话,把洪家光丢到三千里外的魂给找了回来,重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集团里,不少同事都是211、985等名校出身,要想出人头地,他能做的,就是像上技校时一样的努力,努力,再努力。
当时有一个号码叫孟宪新的师傅技术过硬,能力非常强。但是洪家光和他并不在一个车间,于是洪家光有时间就围着孟师傅转,希望孟师傅能收他为徒。
孟师傅一开始还挺不耐烦,但是几天下来,洪家光的真诚还是打动了他,答应洪家光担任他的助手。
就是这样洪家光跑遍了所有的车间,把这些老师傅们的手艺都学到了手。几年时间下来,他也从一名普通的车工,成为车间里的骨干,逐渐地开始担任一些重要的角色,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
为了赶工作进度,手指意外骨折的他,硬是打着绷带坚持工作了两个多月。工作中,任务紧他就直接搬进车间住,时时刻刻地提醒着自己,作为一名航空人,他要做好手里的每一份工作。
脊梁挑重担,方显工匠精神
2002年,洪家光在车间里打磨了三年。对于普通的零件也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这个时候公司下达了一个紧急任务,需要做一个金刚石滚轮。
但此时该公司可以满足技术标准刘师傅却病倒了,这可难坏了领导。
虽然经过三年的努力,洪家光变得成熟稳重了很多,作为年轻人,还是喜欢挑战一下自己。于是洪家光主动向领导请缨,自己想试试,就把这个任务揽了下来。
这种金刚石滚轮作为取芯刀片的修复工具要求极高。精度不能超过0.003毫米,比头发还要细得多。
正式生产前,洪家光还特意去请教了病床上的刘师傅,自己也是信心满满,觉的没问题。然而当他费了几天几夜的功夫,生产了十几个样品时,洪家光的信心彻底被击垮了,因为其中没有一个是合格的。
此时,洪家光陷入了沉思。他以为自己没有问题,但他高估了自己,任务却被接受了。通行证短暂的调整之后,洪家光再次硬着头皮开动了机器。
为了生产出合格的零件,他一遍又一遍地征求意见,琢磨了一次又一次,改进了一步又一步。为了赶进度他把大饼和水直接揣进了衣兜里,饿了就咬一口饼,渴了就喝一口水。
就这样,他成功了!此后,他陆续承担了许多重要任务,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集团的这20多年里,洪家光多次解决企业难题,被称“中国第一打磨将”,一人为企业创造了近亿元的价值。
而他的名声也传到了海外。有一家欧洲公司,电话是月薪10万欧元的丰厚报酬邀请于他,但还是被他拒绝了。
AS中国的航天人,他更希望自己国家的飞机可以翱翔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