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蓄水池(打造人才蓄水池,积蓄发展源动力)
本文转载自:深圳经济特区报
充满活力的韩国学生
杰尔马诺夫教授正在与同学讨论问题。
南方科技大学毕业生与校训标志合影。
南方科技大学举办国情党史暑期培训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刻思考和战略部署始终如一,对创新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一部署,为我国进一步实施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新时代的人才。近年来,南方科技大学始终心怀“全国第一人”,坚持在“引进、育人、管理、服务”人才方面走在前列;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以德求真,日日求实”的校训,引导青年学子努力成长为爱国爱民的人,和无愧于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张人才培养的“南方科技答卷”正在徐徐展开,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加快建设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写下有力的注脚。
吸引人才:汇聚天下人才,使用人才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大学。南科大是一所年轻但发展迅速的大学,潜力无限,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成果。”11月15日,在2022西丽湖论坛开幕式上,菲尔兹奖获得者埃菲·杰尔曼诺夫在致辞中表示,未来将致力于南科大建设一流数学教育,培养杰出数学人才。
近几个月来,南科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高层次人才的关注。8月,南科大副校长杨学明院士荣获未来科学奖;9月,菲尔兹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埃菲·杰尔曼诺夫全职加盟南科大;同月,南科大勒斯教授荣获2022年度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大金奖”;11月,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在南科大召开,一大批顶尖物理学家齐聚南科大。2022年,学校有欧洲科学院院士林健、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张旭木、林志云、乌克兰科学院院士肖国治等5名教师当选院士。工程学士、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刘俊国。南科大正以朝气、活力、勇气和雄心,成为人才聚集、走向成功的“高地”。
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优质、优质、紧缺”是南科大招聘海内外人才的标准。学校95%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90%以上的教研教师有海外工作经历,60%以上的教师有在世界百强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高层次人才约占师资队伍的65%。在软科公布的2020年中国高校高端人才排行榜中,南科大位居内地高校第8位,高端人才“人均得分”位列内地高校第4位。
为什么大批高层次人才选择来南科大工作创业?中国科学院院长、院士薛其坤表示,南科大校园形成了尊重人才的氛围。学术环境和人文氛围都有利于人才成长。学校充分利用深圳的城市优势和相关政策支持,瞄准关键技术和前沿科学问题,着力建设一批科研平台,让人才更好地发展成才。随着学校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未来将能够更好地发挥深圳乃至大湾区的人才“蓄水池”作用。
2022年2月,在国外工作生活30多年的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力学和机器人领域顶级专家戴建生毅然辞去国王学院讲座教授职务英国伦敦,回国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兼任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他表示:“南方科技大学拥有一大批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年轻精英,他们在前沿科学领域创造了创新成果,具有科学攀登精神。宽松的国际化科研氛围让科研人员能够更好地融入在了解了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理念后,我立即下定决心回国全职加入南科大。
成功靠才华,事业靠才华。在办学理念上,南科大奉行“扎根中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突出“知识创造、创新创业”的办学特色,强化“小而精、国际化、创新型”的治理体系。在人事管理方面,“一校一法”模式创新和规范学校管理运行,保障学校自主权。董事会机制强化重大问题决策,保护学校资源。在人事管理方面,“按需设岗”的制度、“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合同管理”的全员聘用制度和六年“能上就走”的制度,保证了公司的活力。学校在组织设置、人才评价与招聘、岗位薪酬确定等方面的自主权,使南科大拥有灵活高效的引进机制,通过每年举办国际跨学科论坛公司采取精准、有针对性的引进国际顶尖人才的方式,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中产生了广泛的吸引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改革开放的扎实成果,深圳以世界视野、先行先试的精神,追寻和实现了城市的高等教育梦想。阶级标准。怀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心和勇气,截至2022年11月,南方科技大学已签约引进教师1363人,其中院士59人(签约引进和独立培养的专职院士43人)、国际院士5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人,连续六年荣获深圳市“人才伯乐奖”第一名,形成了一支老、中、青年帮扶、指导的队伍,一支国际化、高水平、年轻化的有序教师队伍。
育人:探索构建特色教育体系
高校是高素质年轻人成长的场所,承载着他们的创新梦想和报国情怀。南科大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要求、目标要求和社会需求,部署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培养目标日益明确:——名探索重大科学问题的战略科学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卓越工程师、掌握原创硬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家和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型人才。
作为新成立的大学,南科大积极创新高考招生制度,率先采用以高考为基础的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变了传统仅高考成绩录取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了科学、灵活、可扩展、公平合理的人才选拔评价平台。
科研教育,志存高远。南科大鼓励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开放的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敢于冒险、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以及在科研道路上探索所需的坚韧和毅力。科学。意志品质。
今年,南科大迎来了首位自培博士生王倩,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期刊《科学》发表研究成果,首次观察到Dicer家族酶对小RNA前体的裂解状态,并成功解释了末端识别机制、长度特异性和链选择性切割。正在审稿过程中,审稿人评价其为该领域的“里程碑式贡献”。“老一辈科学家激励了我,我希望能够像钱学森先生一样,将技术与应用结合起来,为国家做出贡献。”王前说。
自主选择,创新探索。入学后,不论专业的学生进入学院,在学院导师的指导下学习理工科、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社会科学、艺术、语言、体育等公共课程。学校通过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通科一体化课程体系、科教产学一体化培养、国际化三学期制,形成了“招生—入学—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模式,整合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开设荣誉课程,给学生更多选择。
这种模式也让学生找到了持续成长的空间。今年11月,福布斯中国2022年30位30岁以下人物排行榜发布。南方科技大学2016级本科校友、2020级博士校友李晓阳作为社会企业和教育新星入选榜单。继2015级校友张志(2020年入选)、王家乐(2021年入选)之后,南科大已连续三年有校友入选该榜单。
协同育人,完善制度。通过以“学分制、学院制、导师制”和“个性化、精英化、国际化”为核心的新型协同教育体系,形成教学教育、科研教育、实践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教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作为长效机制。
南科大的毕业生们纷纷成为学校最亮丽的名片。今年毕业生中,南科大本科毕业生近70%继续深造。出国留学毕业生一半以上进入世界前50名大学,国内升学毕业生80%以上进入“双一流”大学。大部分选择就业的毕业生留在广东和深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生力军。
2022届十佳毕业生宋杨成为南方科技大学第一位入伍女军人;致仁学院化学系2016级本科毕业生胡其坤荣获2020年度“广东省向上向上好青年”;2020级前十名毕业生郑锦涛放弃研究生学业,毅然加入为国家建设“芯”的行列;2020级本科生董银凯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华南大学学子努力做爱国爱校、追求理想的“有德之人”真相。做一个“求真者”,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每日创新者”,一个努力报国的“自强者”。
留住人才:鼓励人才迸发活力
南方科技大学不断探索和实施人才科学管理,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和广阔舞台,在重大科研项目中发挥引领作用。
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项目负责人(PI)制度,鼓励教授自由探索。同时,还利用新国家体制的优势,加强组织科研,开展跨部门、跨学科的联合研究。不断完善评价方式,实行以合作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为重点的综合评价机制。同时,通过搭建平台,为学校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南方科技大学探索建立了“基础学科+前沿应用平台+重大研究任务+高端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模式。各基础学科和重大平台均由顶尖院士或诺奖级人才领衔,形成“学科基地-团队-人才一体化的组织模式”。此外,学校还成立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管理办公室,紧密对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通过重大科研任务培养战略科学家。
化学系毛玲玲副教授是一位“90后”。2021年在加州大学完成博士后后,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无机材料化学团队,从事新型光电材料的科研工作。出国留学、工作7年,毛玲玲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快速进步,她说“回国是最正确的选择”。“南方科技大学让我看到了深圳大学对科研的支持,在这里,我们有优秀的团队、广阔的发展平台、畅通的晋升渠道,大家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毛玲玲说道。
在人事管理方面,学校完善了“按需定岗、竞争性招聘、择优录用、合同管理”的全员聘任制度;全面实行国际通行的教师分类终身教职制、准终身教职制和固定终身教职制。招聘、考核、晋升制度打破终身制,建立教师晋升和退出机制;支持科研人员在职创业或到企业兼职创业,通过“双聘制”联合设立实验室,打造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牵头的体制。由各种创新实体支持的创新联盟。
教学科研方面,利用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优势,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围绕产业科技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发展;改革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试点“承包制”;营造宽松灵活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完善的技术转移机制为教授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撑支持。
滋润人才:营造人才被认可、爱护、尊重的环境
大学作为为国家聚集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留住和发展各类人才的关键取决于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在南科大,早已形成了以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良好生态圈。“南方科技大学坚持以事业引才、以事业育人、科学管理、文化充实的理念,努力营造愉快、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平台,营造更加宽松、友好的文化氛围,吸引人才在学校扎根。”学校党委书记李凤良说。
“回国八年来,南科大信任人才、鼓励试错的良好环境,为我的科研事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难得的机遇。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为南科大的发展贡献力量。”、生物系、生物系,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吉生建在听完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感慨地说。
加深家国感情,强化政治吸收。南方科技大学营造了“政治稳定、学术活跃、文化繁荣”的现代大学治理文化。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导和政治招贤纳士工作,鼓励人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心系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形成良好氛围以政治引领和政治选拔人才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
培育“大学之魂”,攻克百年难题。学校系统总结凝结了“南方科技大学的精神谱系”,确立了“以德求真,以日创新自强”的校训,以“以“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将南科大精神内涵落实到教书育人、教师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提高治理效率,优化人才服务。通过成立教授协会,组织教授参与学校治理和学校管理。为打造一支稳定、高效、精干的管理队伍,学校建立了校、院、系三级工作联动,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支撑。针对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坚持国际化行政服务,为部分高端人才提供一对一特色服务。同时,学校注重提高基层治理效率,形成优秀的人才服务文化。
优化环境保护,营造轻松氛围。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薪酬体系。学校充分考虑海归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完善其子女教育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大致相当于国际一流大学水平的各种保障。为人才在学术生涯的早期阶段提供一流的学术环境和良好的生活保障,让他们致力于学术研究,积累学术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人才中心建设”。努力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融合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目前,南科大正在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指导,科学规划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安排各人才队伍发展,努力实现远近皆可的发展局面。充分利用他们的才能。为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