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怎么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如何去找心理咨询师)

怎么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如何去找心理咨询师)

发布时间:2024-12-03 10:14:20 学习方法 625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在国内混乱的心理咨询行业,当需要心理咨询时,如何才能眼光敏锐,找到专业可靠的心理咨询师,同时避免浪费金钱呢?这篇文章给你答案。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背景包括以下六个部分:教育背景、职称、专业经历、培训经历、督导经历、个人经历(或个人分析)。

怎么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如何去找心理咨询师)

了解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背景是当事人的知情权,他可以放心地向咨询师询问。如果来访者索取相关信息,执业者有义务在正式咨询前不收取任何费用,且信息不得推迟到付费咨询后。

1.教育背景

对专业从业人员进行教育背景筛选,包括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与心理咨询相关专业的优先考虑,而非科学从业人员;具有海外相关学习背景的从业人员优先于国内从业人员。

提醒:这个优先级是相对的。

前段时间,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位从业者伪造简历,获得了国外知名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这被认为是完全假的。如果接触到有留学背景的从业者,一定要小心,不要盲目相信。

并不是说非科学从业者不专业。我也接触过一些经过系统学习、专业能力非常扎实的非科学从业者。

现在有些心理学研究生课程只是课程训练,并不等同于获得硕士学位。一些不法从业者将参加此类课程的经历贴上“心理学研究生”的标签,以迷惑公众。请小心识别它们。

作为访客,您有权要求顾问提供学历和教育背景的学位证书。

对方不愿意提供只能说明心虚。不能从一开始就真诚对待客户的从业者,很可能是不可靠的,可以被传承的。

2、职称

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缺乏公信力。很多从业者为了标榜自己的专业,吸引来访者,夺取大家对权威的信任,喜欢给自己起各种称号:

教授、院长、主任、院长、委员、主任、高级、注册监事/心理学家……

邓爷爷曾说过:“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住了老鼠就是好猫。”

不管你有多少头衔,就看咨询是否有帮助,咨询费的性价比是否值得。

行政事务多,你有时间进行心理咨询吗?拥有多个头衔是否就一定意味着您拥有很强的咨询技能?不必要。比如,公司高管职位高、权力大,但长期脱离一线业务,业务能力不一定强于一线员工。

各种协会的职位甚至比大学、医院的职位更不靠谱。除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这两个与心理咨询关系密切的相对权威的协会外,国内其他相关的“专业”协会在专业性上都缺乏公信力。

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都在“贬低自己”。

你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信息。两大协会分别建立的注册制度,无论是注册督导员还是注册心理学家,都无法保证其专业能力。参观者信任“民族品牌”协会,信任通过注册系统审核的从业者。然而,两大“国字号”协会却未能对参观者采取负责的态度,严格把控审核关卡,导致不可靠的“注册”从业人员损害了参观者的利益。

国内各种协会的职称,比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并不能证明专业能力。

一些不法从业者利用人们对国外标准的信任,利用信息不对称,为国外协会制造困难,伪造、标榜一些国外协会的称号。同样,无论您的标题是真是假,访问者只是寻求咨询和帮助。

至于首席和高级职位,他们缺乏可信度和认可。

通过职称来认定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忽略职称。

不以职称作为认定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参考标准。让那些不靠谱的修行者免去编一堆标题的麻烦,自得其乐。

3.经验

专业经验一般以工作年限或咨询总时数来标注。

有些从业者自称行医十几年,但可能只行医十几年,或者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却把这些工作经历算作心理咨询经历;

有的从业者将集体咨询时数乘以人数,虚增咨询时数。例如8人集体咨询,1.5小时/次,只能算1.5小时,但算的是:1.58=12小时。

为了辨别练习者经验的“水分”,参观者可以询问:

咨询是全职还是兼职?在哪里咨询,在机构、学校、医院还是个人?不同地方咨询要多长时间?是个人咨询、夫妻咨询还是团体咨询?从问诊地点来看,问诊次数一般按以下顺序:医院>学校>机构(个人执业差异较大)

根据全职咨询估算,一般为每天4-6小时,每周20-30小时。对于大多数从业者来说,每周20小时已经饱和,或者说最大咨询量。根据每年50周的工作时间(通常更少),每年1,000小时的咨询时间是上限。(夫妻咨询和家庭治疗一般每次需要1.5-2小时,每天可能需要6小时)。

除非你在医院工作,否则咨询量很容易饱和。对于大多数从业者来说,职业生涯的前5年很难达到1000小时/年的饱和咨询量;如果他们不在医院或学校工作,职业生涯前5年的咨询时间上限约为200-300小时/年。

参观者可以询问从业者的咨询经历和工作地点,以低于1000小时/年(入职前五年300小时/年)的标准粗略估计对方的咨询经历是否被“淡化”);

一些不靠谱的从业者可能会狡辩说:为什么说每年1000小时是咨询的上限呢?你认为谁是上限?我每年的工作量可能超过1,000小时。

抱歉,我不是这么说的。无论是行业领导者、主管还是同行,大多数人都表示每周20小时已经是饱和工作量。一般每年的咨询量为700-800小时,已经非常饱和。

参观者可以放心地使用我的估计数据作为参考。

4.培训经历

“淡化”从业者培训经历的常用方法是标注参加某次培训的年限,从而显得培训时间较长。

国内的训练往往不是每周持续训练。例如,三年的培训,每年可能只有两次培训,一次培训三天,三年培训总共只有18天。

有的还参加多次累计2、3天的短期研修班。短期研习班对于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帮助,但它就像零食,不是主食。主食是系统的训练。

什么样的培训算系统培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我个人的经验是,每天6个小时,不少于10天,也就是60个小时的训练,就可以基本掌握一种疗法和技术,然后通过不断的督导熟练运用。

合格的专业从业人员必须经过累计不少于200小时的系统培训。

参观者可以向学员询问各种培训经历。连续训练持续多少天?如果是在线培训(比如因为疫情,培训大多是在线进行),一次多少小时。据此,我们可以大致算出一个练习者经过60个小时以上的系统训练,累计了多少个小时。

60小时算系统训练,这是我的主观感受;累计200小时的系统培训不是我提出的,而是一些行业专家和机构的标准。就行业培训而言,系统培训的时长普遍较高,但也不低。

5、监理经验

从业者通常根据他们的监督经验写出大致的小时数。督导经验包括个人督导、小组督导和同伴督导。个别和团体督导是指接受更有经验的从业人员,通常是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从业人员,对咨询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同行监督是指具有相似专业经验的同行相互指导。

监督时数一般指个人监督和集体监督,不包括同伴监督;集体督导一般不超过10人。如果大量的团体督导培训经验涉及10人以上,督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关于从业人员的监管经历,来访者可以具体询问:

是个人监督还是集体监督?大约需要多少小时;小组中有多少人受到监督?您现在是否继续接受监管,无论是个人监管还是集体监管;如果您是拥有5年以上经验的从业者,您现在接受监督的频率是多少。如果有的学员说不需要监管,这样的学员就不要考虑。我接触过的很多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前辈,现在仍然接受监督。那些吹嘘自己不需要监管的学员可能是无知或无所畏惧。

6.个人经验/分析

个人分析/体验是指从业者充当客户,接受资深从业者的心理咨询。这并不是对所有从业者的要求,而是对个别学校的培训要求。对于具有精神分析/动态取向的从业者来说,个人分析/经验是必须的。如果缺少,请仔细选择具有精神分析/动力方向的从业者;具有人文倾向的从业者也需要进行个人分析/体验。

即使国外心理咨询师有成熟的培训体系,但仍然会有不靠谱的从业者。上述筛选方法不能保证合格的从业人员一定可靠,但可以帮助游客少走弯路、浪费金钱。

作者简介:徐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健康心理学硕士学位。专职心理咨询师,拥有5000+小时的心理咨询经验和2000+小时的专业培训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