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培养思维品质)
渭南教育研究所所长王艳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互动中最常用的形式,是激活学生思维的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勤提问、爱提问、会思考、善于辩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数学课上如何培养课堂提问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主动性,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提问质量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和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普遍忽视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与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频率、角度、难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也与课堂提问的质量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优秀的老师不在于会说,而在于会问。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师提问时应注意五点:简明扼要。一次问一个问题,而不是多个问题。避免重复提问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问题要清晰、表达准确、形式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照顾每个人。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开放式问题的设计必须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他们必须学会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术情况后,精心设计问题,做到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创设提问机会,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思考才能提出问题,这是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如果不考虑自己正在学习什么,就很难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课前预习时,学生记录自己的问题。上课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讨论来解决。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呈现主题图,鼓励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确定主要问题并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化大问题为小问题,最终在追寻有价值的问题中获得知识。知识。面对新问题,通过转化、论证、操作、推理等不同形式逐步解决。可以说,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等同于老师设计的问题。因此,在设计课堂评价时,不仅要关注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更要关注学生提问产生的价值问题。
三、抓住提问时机,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会有一个主题题。课堂问题应围绕主题组织。
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提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在课堂导入阶段,设计问题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知识探索阶段,该阶段的题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核心题,围绕核心问题分散难点,设立逻辑题组,然后一一破解。核心问题的确定必须准确,问题群必须相互联系、层次分明,形成有机的整体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总结部分,教师通过总结引导学生组织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该环节设计问题时应注重丰富性,从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价值引导等方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应用迁移环节,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类比、归纳、演绎等思维策略解决问题。
无论哪个环节,提问时都需要抓住机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提问时机,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新旧知识结合、知识难点、教材深刻部分。同时,提问的时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确定。当学生陷入思维困境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而无法成功迁移知识等时,应根据学业条件设计有效的问题,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实现思维的阶梯。穿过。
四、把握提问难度,激发学生思维热情
问题难度是课堂教学的命脉。难度适当的问题总能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思维的“攀登”,不知不觉地进入“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时,问题既要面向所有学生,又要因人而异。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苹果采摘效应”的原则,遵循让学生跳跃、够到的原则,设置适度的坡度和难度等级。舒适。
问题过于简单,不会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太难的问题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能够成功;对于一般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于尖子生,可以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以鼓励进步;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合理提高难度,提出一些有特色的创新性问题,鼓励创新。基于个别问题提出问题,可以消除中层学生和学困生对回答问题的恐惧,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疑则无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必须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角度、方法、内容,准确把握问题设计的难点、提问方法、时机,充分发挥问题的有效价值,强化“教”。与“学”和谐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真正激发学生思维,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每一次课堂教学真实、具体、生动。部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