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新文科背景下的思政课程建设(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

新文科背景下的思政课程建设(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

发布时间:2024-08-09 15:47:53 学习方法 940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专家视角】

作者:林敏杰、杨惠英(分别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

新文科背景下的思政课程建设(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视察时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本质是讲授真理。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把道理讲得深、透、活。教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领悟。达到心灵沟通、智慧启迪、心灵滋养、斗志激发。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校“新文科”建设要扎根中国,回应时代问题,创造性地坚持思想政治引领,从而丰富高校“新文科”建设的生动实践。修身养性、育人实践。

“思想”二字,根据其字形分析,可解释为“场”、“心”、“政”、“文”四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就是回归本性,追本溯源;思想政治教育——的“心”是心心相通、尽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就是堂堂正正,用正确的原则执政;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学”——是承载道路、命运共同体。其中,思想政治学的“文学”与新文科的“文学”,殊途同归,可以分析为三层含义:一是载道筑魂。夯实基础;二是博学多才,博学多才。三是超越。我们命运与共。在高校“新文科”建设中,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对历史规律形成深刻认识,对科学理论形成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有准确把握和坚定信心。国情文化,用文学来传达道德准则和文化。人,以文化育人,培养立场坚定、心系祖国、胸怀世界的新时代青年。

守好课程思想政治场

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之道不仅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小我”,更是整个民族和整个民族的“大我”。整个国家。教师必须具有前瞻性、顾全大局。他们不应该仅仅固守过去,而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的各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志向,努力超越自我,关心国家,放眼世界,有远大的志向和成就。跳。

“人可以弘扬道”,应该弘扬什么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弘扬道,即增强爱国心、强国志、报效国家;提倡什么,即确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坚持思想政治课的“场”在教育的前沿,即思想文化的根源——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让学生更加自发、深入地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顾全大局,认真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住思想政治课这块“田地”。

我们还要追求进一步的提高,即在这片“田野”上培育生命的种子,使其向下扎根,向上结出果实。所谓“向下扎根”,就是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爱、以人为本、诚信正义、和谐和谐等精神实质和当代价值观念,传承中华文化文脉,使青年人热爱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理想信念基础。所谓“向上成果”,就是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优秀传播者,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国家,并为促进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发展、世界共同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专注诚信、创新

孔子说:“君子有文学知识,有礼相约,才能与夫相守!”强调博大精深的学习,吸收博大精深的文化,其拓展意味着“新文科”所倡导的“守正创新”:必须遵循文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促进融合创新,使传统文科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与同类专业群融合,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实用性的、当代的文科。

思政课融入专业教学时,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感性认识、理性批判、大胆创新。

教师要以身作则,传播正能量。一、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业、以德施教”的宗旨,努力做一名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四种品质”的好教师。其次,师生不仅齐心协力,积极开展有益于社会的学术研究,而且以爱国主义和家园意识积极走进社会,抢救珍贵的历史记忆,传播正确的历史观,弘扬社会主义精神。和平与友谊。价值观等

教师要用心教学,用好教材。他善于借鉴生活中的小事、时事国事、世界大事,有选择、有计划地引入课堂,带学生走进现实社会,让学生了解家事、国事、世界事,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在知识和洞察力上变得博学多才。有美德、有责任的新一代。

教师要尽力做到知行合一。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人才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用灵魂育人,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专心学习”与“快速行动”结合起来,扎根中华大地,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奋斗中磨砺品质。

培养国际情怀和责任感

全国大中小学大力推广思想政治课,不仅关系人才培养,也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甚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遥相呼应。人类命运共同体。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条与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光明之路。这也是一条互联互通、和平繁荣的发展之路。这条道路要求我们秉持同舟共济、权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也要求我们全力以赴,在融合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等方面发挥独特积极作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为构建中外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

“读书人不能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前路任重而道远。”“路虽然遥远,但我们终会到达。”让我们肩负时代使命,抓好“新文科”建设中的课程思政教育,立足中国实际,用心教书育人,传播正能量,实现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光明日报》(2022年7月5日版本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