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2020(深化产教融合对创新发展的意义)
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支撑,强调深入实施强国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更多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月10日至11日,由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主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主办、黄淮学院承办的第九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融合、融合、融合,加快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
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理事会理事长郝明金在书面致辞中表示,举办本次论坛是为了寻找教育规律之间的契合点遵循经济规律,建立企事业单位协同育人体系。推动产教融合,深入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激发活力,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
10日上午,举行论坛主报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陆鑫作主旨报告并表示,职业教育要紧跟科技发展趋势,重点服务制造业、特别是产业基础再造和两大技术装备工程,有利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现代化人才。
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10日下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分论坛举行。专家学者从塑造新动能、探索新机制、开辟新轨道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
北京大学教授陈宏杰提出,应用型大学转型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加强工业技术文化建设,使学术文化与工业技术文化享有平等地位,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对于如何构建应用型大学内生机制,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肖峰建议激活三个“活力”,即:改革教师招聘和绩效评价体系,激活个体活力;明确科研和人才培养方向,激发学校活力;建立成果转移中心,激发群体活力。
对于在职教师的培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金刚认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科学性,是决定产业资源能否落地学校的决定性因素。培养高水平职业教师,更加注重校企协作、系统融合、引进育人同步发展思路。
多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积极赋能亦庄综合产业新城建设,融入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姚广业表示,职业学院要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论坛上,国信文化、国家电投海外、中国商飞等企业相关领导分享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探索。其中,中国商飞飞机学院副院长高峰介绍了中国商飞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共建“大型飞机学院”的案例。他说,2023届毕业生是学院第一批毕业生。航空公司对毕业生质量高度认可,招聘就业覆盖率达到85%。
主动转型,赋能智慧教育新变革
数字时代,全球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深化,给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化如何与教育更好融合,共创美好未来?
10日下午,举行“数智赋能,融合创新:数字化转型激发教育改革新动能”分论坛,探讨数字化与教育结合的未来路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秀全表示,智慧教育不仅为人工智能新技术和应用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公平、普惠、高质量。教育带来新动能。
应用课程建设联盟常务副主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曹永安分享了“四真三化”(FT)课程建设模式。其中,“三化”是指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专业化、工作流程系统化。他表示,自2021年11月以来,FT课程工作坊已举办26期,开发课程超过2500门。
在创新案例分享环节,专家学者分享了数字技术驱动的学习方式变革。其中,许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建伟分享了智能时代工程教育的路径探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郭沙提到了创建新创学院的实践,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天柱介绍了“三迪先进、四通”人才培养模式。
在解决方案分享会上,五位行业嘉宾就数字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进行了交流。其中,山东建筑大学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济南科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庆奎提出了基于“全时空”的教学模式。VR云平台。他表示:“在VR+教育数字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希望打造的应用目标是为全社会打造一个人人可以学习、随时可以学习、随处可以学习、有效学习的VR学习场景。”
走进乡村,拓展教育服务新天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毛德智在主场报告中提出,要通过“帮助”“引进”“教育”等措施,为各类人才搭建平台投身乡村振兴,鼓励引导各类人才聚集农村,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11日上午,“扎根大地、制度创新:开辟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新天地”分论坛举行,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新成果探索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新空间。
“作为一所农业大学,要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首要职能,培养和储备一大批能在乡村振兴、农业发展中担当重要角色、承担大责任、办大事的人才。现代化。”山西农业大学校长张强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河南农业大学校长解小雷表示,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擦亮了“豫农帐号”,一系列农作物新品种、畜禽新品牌在各地推广;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打造了一系列用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品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论坛上,国家教育行政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辉分享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想法和建议。她认为,要挖掘内生性人才激励,培养乡村领军人才、乡村工匠等,改变对这些人才的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
数字惠及农民,智慧村庄蓬勃发展。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乡村振兴研究院产品与咨询项目部总经理辛北军分享中国电信集团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人居环境数字化管护平台实践案例,并提出了未来智慧农业的创新应用场景。思考和探索。
在创新案例分享会上,温州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定富分享了学院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肇庆医学院原副院长、广东省健康职业教育协会会长张少华介绍了服务基层健康人才培养的做法;黄淮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执行院长赵辉讲述了学院以“三院七坊”为支点撬动新集村五大振兴的实践;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数字乡村工作委员会常副书记、河北农业品牌研究院专委会副主任张荣春为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供解决方案。
“我们在农村建设珠江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欢迎更多的大学把实践教学基地落户珠江学院,助力乡村人才、文化、产业振兴。”正如河南省信阳市明港镇辛集村“荣誉村长”赵辉向大家发出的邀请。
架起桥梁,打造永不落幕的云论坛
1个主论坛,5个分论坛,共50场报告及案例分享。两天时间,专家学者、商界精英等围绕主题,立足新阶段,谋划新征程,展示新成果,展开对话讨论。拓展新合作。
分论坛中,大家聚焦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应用型大学和职业学校发展新机制,通过数字化改革激发应用型大学和职业学校发展新动能和技术改革,用科技革命重塑它们。工程教育新格局探索如何服务乡村振兴,开辟应用型大学和职业院校发展新空间,倡导互学互鉴、融合发展,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助力技能社会建设。内容丰富的主题报告和创新案例分享,在与会嘉宾的深入讨论和交流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11日中午,本次论坛圆满结束。论坛期间,共有300余名中外嘉宾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黄淮学院参加论坛。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的370多所应用型院校组织了网上观摩。论坛通过中心官网、官方微博、论坛官网、光明网、新浪网进行现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512万人。光明网、新华网《瞭望》、《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环球网等133家媒体参与论坛报道,广泛传播大家的“好声音”。
闭幕式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主任李平做总结发言并提到,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举办以来,始终扎根中国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服务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幸福价值的能力。“本次论坛还为数千所学校与企业搭建了对接平台,推动校企全面对接,持续推进工作,阶段性发布成果,打造永无休止的常态化线上或云论坛。”他说。
相信通过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这个永不落幕的平台,中外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等人士将共同贡献智慧和建言,必将有助于加速产教融合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中国特色应用型大学。在时代的进程中,我们将取得新的成就,作出新的贡献,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光明网记者邱晓琴)
原标题:
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
——第九届国际产教融合发展战略论坛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