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题方法(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文言文分句的基本方法
一、概念: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
首先:弄清楚课文和句子片段的意思。文言文分句,首先要阅读全文,理解文本的意思。这是分句的前提。如果随意切分句子,很容易出错。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居多的特点,把握几个关键词的翻译,才能理解文章的大意。学生在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边读边断句。当他们回头查看时,却觉得有很多地方不对劲。事实上,这种“一步到位”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公式: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一个划分文言句子阅读节奏的公式。下面详细解释一下这个公式,以便大家灵活运用。
(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一、二、不是三”是指在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两次是常见的,但停顿三遍以上的情况很少见。即使要暂停三遍甚至更多次,做题时也能节省时间。去你能划桨或不能划桨的地方。
(二)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一般来说,完整的句子有主语、谓语和宾语,主语通常是名词或代词。名词一般是文章中陈述、描述、解释或讨论的对象,句子往往前后分开。名词(代词)经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通过找到文中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上就可以读懂句子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1:我/听了很久了
大多数谓语是由动词充当的,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的位置和前后词的关系进行推断,就可以提高分句的准确性。例如,在“马无故死入夷,众人哀悼”和“马归夷,众人祝贺”两题中,找到动词“死”、“进”、“挂””、“将”、“归”、“贺”,根据语法知识和仔细分析,我们不会把“入”后地方的“胡”曲解为“胡人”,而把“建……”曲解为“胡人”。归”为“桂人”。
一般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相似。它们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足语和其他成分组成。朗读时,主语与谓语之间、动词与宾语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应有停顿。
例2:来世/不再/那些谈论欧公的人
“后世”的主语,“不再”的谓语,“燕鸥公”的宾语,停顿两次。
例3:苟全/盛明/乱世
“乱世”是介词宾语结构,用作句子的补语。
(三)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代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区分句子的读法,虚词成为重要的符号。文言中有很多虚词,如“知乎者也”。欧阳修的《:010—30000》全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都用“也”字结尾,素有好言好语之称。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例4:例如“夫/战争意味着勇气”、“奈/狼在悟道前假装睡觉”、“夫/大国不可预测,我害怕危险”等。
例5:盖/竹柏影“盖”是句子中的第一个词,这意味着它会引发讨论。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例6:那么/什么时候你会幸福?
例7:因此/为什么这么说
“姑”是概括词,译为如此、因此等。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其它的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例八:禁令越严,传播越广
“且”是转折点的意思,译为但是、但是等。语义上有过渡的地方,过渡连词之前必须有停顿。
(四)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朗读时,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节词要分开读;名词作状语的“灵活词”前应有停顿。
例9:可以/战斗
“可以”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可”+“一”,意思是“可以依靠(这个)”,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意思是一个字“允许”。
例10:第1部分/狗坐在前面
名词“狗”用作状语,被翻译为“像狗一样”。
(五)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古汉语中经常出现省略句型。在省略的地方停顿是绝对正确的。有些情态助词在句子中用来表示提示或缓和语气。在这句话之后停顿是合理的。
例11:一日/与裴论文/与坡
“一日”后省略“欧阳公”二字。
因此,要注意文言句型的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介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并且在划分停顿时必须保持其古语特征和意义的完整性。
例十二:一鼓/使气,则/而衰,三/而竭(“在”、“三”后省略谓语“谷”)
例13.生活/如果寺庙很高/担心人民(“寺庙很高”是定语后置词)
例14.这个人/一一/是/他说的话/他听到的(“为”是介词,后面省略宾语“知”,代表桃源村人)
例15.孔子说:“有什么丑?”(宾语介词应调整为“有什么样的丑陋?”)
例16.刻/唐贤现代人诗词/在其上(“在其上”为状语后置词)
例17:近贤臣,远人,本/汉初/故/兴隆业(句中“故”表示“……的原因”,是固定结构;“业”表示判断语气,“这个”.也“是判断句)
例18,皇帝/甘/启程(“甘”有被动含义,“被……感动”)
例19:我早就听说了
情态助词“ye”表示提示,让读者可以再喘口气来阅读。
例20:一个凶官来到我的家乡
“之”作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舒缓的语气。
(六)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汉语中有很多表达人名、地名、年号、官职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区分,不能在这些专有名词中间停顿。
例21:士大夫/不会背诵爱伦·坡的诗
“士大夫”是专有名词,中间不能有停顿。
另外,老师还想给大家补充几点:
1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个人交谈时,通常在第一个问题和答案中写下对方的名字,然后只用“曰”,省略主语。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识别提问者和回答者,并读清楚句子。例子:
孔子曰:“时而学,时而行”
于是,渔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衣衫沾泪。
这是人家说的/不足以让外人理解
2、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在古汉语中,句子大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一旦找到动词或形容词谓语,您就可以区分独立句子,阐明句子含义,并正确分割句子。
例如,马无缘无故死了,进入野外/大家都把它吊死了。句子中的动词有“死”、“进入”、“挂”,因此可以区分两个句子。他的马回来了,一匹漂亮的马/大家都祝贺他。句子中的动词有“将军”、“归来”、“恭喜”,可以区分两个句子。
3、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对偶句和平行句。利用这一特点来断句,往往可以达到断一处、再断几处的效果。
例:鼎珍——我虽死,子孙尚存;我的儿子将生孙子,我的孙子将生儿子;我的儿子会生儿子,我的儿子会生孙子;我的子孙无穷无尽,而山不增不减,何不平等呢?'
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男人有积分/女人有回报。
对称性——生命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比活着的更重要/所以我不想得到它/死亡也是我所讨厌的/我讨厌的比死人更重要/所以我不逃避痛苦
排比——我说菊花/花是隐士/牡丹/花是富贵/荷花/花是君子。
4、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做完题后,通读一遍,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用语法分析或语感检查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文切分的基本要求是切分后的句子要有意义。如果有些句子没有意义,则可能存在句子切分错误。分词后的句子内容必须合理、逻辑性强。如果内容没有意义,您可能会点击错误。